第四十一章 穿古越今迷

金坐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争宋最新章节!

    这第二天一早,还没等陆慎言和何里钵出门去打听这个“邋遢张”,这邋遢张居然自己找上门来了

    王旁每日早上照例是要扎会马步,活动一下筋骨的,那时候他还正在琢磨,不知道这邋遢张到底有多邋遢,听得这邋遢张上得门来,马步也不扎了,径直就去到客厅

    他原想这邋遢张既然冠以邋遢之明,想必是干净不到哪里去,他甚至做好了进来看到一个浑身污垢的乞丐模样的心里准备,哪知道....

    这位号称邋遢张的,竟是一位道骨仙风的老者。

    只见他六七十岁的年纪,须发洁白,面容清瘦却红润,慈眉善目,目光炯炯有神,身子板直直的,身穿浅灰长袍竟是没有一点褶皱,不禁让王旁想起影视剧中的姜子牙。这哪是邋遢张,若是换一身道袍岂非不是神仙张。

    两人见过礼,这邋遢张就自报家门道:“老夫,姓张名逸,人送绰号“邋遢张”乃是包大人故交。闻听公子前来,特来拜会。”

    王旁闻其声,底气十足哪里像六七十岁人家,又如此谦和,于是让座上茶并问道:“小可确是正在寻找先生,不知道先生倒是如何先找到小可。”

    邋遢张便将缘故述与王旁。二人相谈之间王旁才知道,这“邋遢张”之名乃是包大人给取的。

    因十多年前张逸本是本县一富户,经商多年有些积蓄,打算于陈州怡养晚年。皇佑二年,大雨一连下了几天,虞、亳一带坑满河平,很多难民成了乞丐。

    包大人来陈州放粮之前,张逸便将自家余粮全部拿出来,这不说他还亲自救助难民,有些饿死的难民,他就帮忙埋葬,还组织乞丐难民自救。一来二去顾不上也没时间搭理,天天与那些人混在一起。

    包拯便服来访,结识张逸,见他整日与乞丐难民在一起,无暇打理自身。便戏称他为邋遢张,想竟成了绰号,结果人人都知邋遢张,却无人知道张逸。后包大人陈州放粮,救济了百姓。

    大水过后,一些人回乡继续务农经商重新建设。还有些老弱病残以乞讨为生,张逸便依旧救济,同时老的养,死的葬,幼年的稍加**。慢慢的大家就叫他邋遢头。后来误传竟成了“团头”。

    而那些乞丐也算知恩图报,总是给他送些礼,开始他是不收,后来见众人心诚,于是索性就统一管理和安置,这一来乞丐似乎也是有“家”之人。张逸便给他们定了些规定,比如不能做打家劫舍违法勾当;需穿着制式服装在特定地区或针对特定对象行乞,并受到团体的约束义务 等等。

    王旁听的脑袋都大了,这“团头”他自是知道,宋元话本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描述杭州城里的乞丐团头金老大,他手中的杆子是领袖的标记,统辖全城的叫花子,那便是最早期的丐帮。

    想不到,再此竟然遇到丐帮“团头”祖师爷,假若这张逸手中如果真拿着绿棒子,王旁肯定是扑腾跪倒,说什么也要求张逸教教打狗棒法或者降龙十八掌什么的。

    难怪一路而来,张逸竟然先找到自己,这可归功路上到处和乞丐交谈还打赏。可是,这样的大神找王旁有何事?

    王旁带着疑惑问张逸,张逸解释到,本来一直想去拜会包大人,但因为无意间成了“团头”也就一直没有时间去拜访。倒是听说了王旁在寻找自己,更知道他是包拯之义子,亲自前来这是其一。

    至于其二,因近年龙湖有劫匪,丐帮中一些年轻弟子受不得清苦,便入了劫匪行当,听说王旁此次有剿匪之命,是也希望王旁剿匪顺利,同时则请王旁对于丐帮弟子从轻发落。张逸自会相助。

    说到此张逸问王旁,此次剿匪有什么计划么?

    王旁见张逸这么问,心中一闪念,这张逸是真是假尚未清楚,但见张逸与自己相谈之间始终对视,目光诚恳,所说之事也不似编造,更有对丐帮弟子的爱护之情。

    便直说到,此次前来计划先探听出劫匪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二则抓到官匪勾结的证据,整肃一下县衙。第三则是听闻张逸剑法了得,想拜师学剑。

    张逸听完含笑说道:“拜师不必了,我从商是承袭家业,常年四处游走,最初所学是为强身健体有个好体格,再有就是赶上兵荒马乱可以防身,三脚猫的功夫,贤侄要学教与你就是了。更何况贤侄还为商行做了一件大事。”

    王旁困惑,张逸说道,这小半年各地都以陆续建起了官交铺,为商贾提供很大便利。不少商贾倾慕王旁。王旁听到,心中大喜: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现代人回到古代的好处。虽然说不上为所欲为,但是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还是很有利的。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他不是王安石之子,不是包拯义子,又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这现代银行的“雏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出现。

    这一早上就惊喜连连,张逸的出现给王旁带来很多喜讯,但接下来的谈话,让王旁沉思了。

    张逸说到劫匪的情况,告诉王旁这劫匪头子正是侬智高之子,化名南继枫。王旁心中更是高兴,如果捉到此人岂不是大功一件。

    王旁说到:“先生若是助小侄擒得此人,小可定会向朝廷为先生请赏!”

    张逸摇摇头,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说到:“都说侬智高叛乱,可在老夫看来,确是很冤屈。这侬智高在广源州呼声甚高,乃是一位英雄!”

    王旁大惊,惊于张逸为何如此说,更说的直言不讳,但转念想仁宗朝堂之上都言论自由,民间更是各抒己见,听听老先生想法也不为过。于是便向张逸求指点。

    张逸说到:“侬智高世袭父职为广源州大首领,不幸又落难于交趾,四年后复反,立国称王,自保境土,拥宋有功,屡求内附,反被宋廷奸臣出卖,穷无所归,陷于绝境,不得已破釜沉舟.....”说到此张逸停下来,若有所思。

    王旁知道这交趾就是现在的越南,听到这番话顿时茫然了,想不到侬智高反宋竟然有这样的起因。他自认自己是钦佩英雄的人,狄青是英雄,难道抗击越南的侬智高就不是英雄吗?若按照王旁自己的观点,这狄青是宋朝的英雄,而这侬智高确是民族的英雄。

    而现在,自己要剿灭民族英雄的后人,王旁啊王旁,你到底要回到宋朝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王旁一拍椅子扶手站起身来,这奸臣着实的该杀!他咬着牙愤恨的说出这几句。

    哪只张逸摇摇头,:“太祖自黄袍加身,最忌武将拥兵自重,这侬智高与狄青大人,其实一样均自害于这“武”和民声之上”

    王旁说到:“这皇上竟是这么的小农意识!!!真t.md的弱智”

    王旁听到侬智高的遭遇,他更加愤愤不平,抗击越南侬智高这么大的功臣,不好好安抚竟然派恩师去打。越想越气竟忍不住脱口而出!

    张逸没听懂他在说什么。只是看他很气愤,便从沉思中转过神来,看看王旁。这少年沉稳,睿智,绝对不是奸猾之人,本从外界传言他保狄青遇难,已看好他几分。

    于是接着说道:“边境百姓生活,与你所在京城大相径庭。天高皇帝远,地方官员苛捐杂税甚重,侬智高能成势,也是百姓拥趸。”

    王旁知道自己吗骂的什么张逸也没听懂,于是恭恭敬敬给张逸深深一揖说道:“不瞒先生,小可本是打算借招安之名,剿灭匪患。但听先生之言,晚辈深感茫然,请先生指点。”

    张逸见王旁几分真性情,自己也赞包拯眼力收此义子。张逸起身相扶起王旁,他看看王旁眉宇轩昂,相貌堂堂,凭自己闯荡江湖多年,又是这把年纪。看人绝对不会错,这孩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说到:“我与包拯挚交,说了定会帮你。摆在你面前两条路”

    第一:走狄青之路

    第二:走侬智高之路。

    王旁一听一皱眉头,这老先生我对他恭恭敬敬,他怎么给我指点的都是死路呢。:“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吗?”

    张逸笑到:“你我又不会那穿古越今之术!”

    王旁眼前一亮,脑子里面无数念头闪过,他忙追问,先生说这穿古越今之术是何?

    张逸笑笑:“我年轻时候和你一样,走到哪都爱打听,这也是一传闻。”他见王旁听的兴趣正浓,就解释到:“燕云之地有一传说:有两块神石,形同太极阴阳,一块可做穿古,另一块却可以到未知的........得到这两块石头相拼,便可随心去任何地方。”

    王旁心中一震,自己不就是有这黑色水晶石吗?但他嘴上说道:“是啊,要谁有这石头,就可以回到当时,劝说皇上了。”

    张逸看看他,“能得自然好,若不能两石齐得,只有一石者据说要等到死后,石随人灭不知所踪。当然,这都是传说,谁也没亲眼见过,倒是老夫也不明白,这穿古好办,但是这越今之石,要到几代之后,两石头年代是越差越远,又如何能两石齐得呢?”

    王旁被问道也是心里一惊,但转念立刻一拍脑袋说到:“小可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