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伏兵至兵败如山

虎贲中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骁骑最新章节!

    轰隆隆——杀!

    一片排山倒海般的轰隆冲杀声传进於夫罗耳朵里,让他心神剧震,浑身惊颤中迅速回神。

    抬眼一看,但见三员汉将策马扬兵大肆砍杀自己麾下的亲兵卫队,而今距离自己仅有十余步,眼瞅着就要杀到跟前。恍然间,於夫罗神色顿变,再也顾不上死不瞑目的匈奴老王,一骨碌爬起来翻身上马。随即他勒马掉头,不声不响地拨马就走,俨然是见势不妙扭头便跑。

    这一刻,於夫罗似乎忘记自己是大军统帅,身负十几万大军的性命重托,攻取凉州北地郡之战成败与否在此一举。他甚至忘了此战的发起者就是他本人,而他之所以联合各部出兵进犯凉州,并不单单是劫掠那么简单,还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

    然而,当这一切美好的初衷与自身性命相碰撞的时候,於夫罗毫不犹豫地选择逃命。换言之,在他心里保全性命才是第一位的,其它事情都无关紧要。

    故而当他感觉性命受到威胁之际,第一反应不是率众奋勇厮杀,也不是竭力挽回败局,而是勒马转身迅速逃命。

    这个时候,於夫罗不再幻想能够正面打败西凉军,也不奢望攻下池阳城,更没有心思替匈奴老王报仇,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逃命。

    一支小戟就能将年逾六旬的匈奴老王送上黄泉,谁能保证没有第二支小戟突然飞来掠取他於夫罗的性命?

    要知道匈奴老王可不是一般匈奴将领,也不是羸弱无能的老朽,而是南匈奴部落资历最老、地位最为尊崇的部落族长,其身份等同于汉室宗正。这个老家伙年轻时也是部落中屈指可数的勇士,在整个南匈奴部落中久负盛名。历经四代匈奴单于,德高望重。

    此外,匈奴老王还是於夫罗回归匈奴领地继任单于之位的关键人物。只要能够争取他的支持,於夫罗就能名正言顺地继承单于,执掌数十万南匈奴子民。接管十几万部落控弦之士,成为不弱于中原诸侯的强大势力。或许南匈奴在他於夫罗的带领下,将来还有进取中原进一步扩大匈奴领地的机会,到那时他将成为南匈奴近百年来最英明最神武的单于,留名万世。

    只可惜,这一切随着匈奴老王横死当场。瞬间化作泡影,於夫罗期盼已久的回归部落继承单于之事再次搁浅,又白白错失了一次大好机会。不过这些事情与自身性命相比,实在不足为道,若是连命都保不住,单于之位与他何干?

    征战沙场多年的於夫罗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凭得就是他审时度势的快速反应能力,见机不妙立即闪身走人。三万鲜卑铁骑都挡不住汉将的冲杀,不到半个时辰便被汉骑打垮,四散逃命,这是何等强悍的战斗力!

    再加上大军后方传来响彻天际的喊杀声,於夫罗不用刻意回头观望,就知道自己及大军中计了。被汉军提前设下埋伏,前后夹击,败局已定。

    电光火石间,於夫罗想都不用想,打马转身片刻不停留,直接冲进匈奴战骑军阵,藏身于大军之中,远离三员汉将。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个道理不仅汉人知道,於夫罗同样深谙其中三味。多年来。他无数次化险为夷、全身而退,所倚仗的并不是匈奴战骑如何勇猛,也不是麾下将士如何得力,更不是自身勇武,而是依赖于自己对危险的本能反应和灵敏无比的潜逃速度。

    “贼酋休走。拿命来!”

    刚才一戟没能击杀於夫罗的典韦,一边厮杀一边留意着於夫罗的动向。因此於夫罗拨马逃跑的一瞬间,便被典韦发现,当即他一声暴喝,左右折冲,直奔惊慌逃命的於夫罗追杀而来。

    “还愣着作甚,快冲上去拦住他,杀死汉狗!”

    乍闻身后的追杀声,於夫罗马鞭飞扬,逃跑速度愈发加快。与此同时,他厉声喝斥一众失神发愣的亲兵和匈奴将领,命令他们截住典韦,冲阵厮杀。

    诚然,护持於夫罗左右的亲兵卫队和一众南匈奴将领此刻傻眼了。大战伊始,汉军铁骑强悍勇猛的攻势已经让他们看得瞠目结舌,不可置信地怔怔失神,心生怯意;随之匈奴老王突然暴毙,更加令匈奴将领惊骇不已,六神无主。而今中军犹在,大军未乱,主帅於夫罗却掉头就跑,此举更是让众多蛮军将领措手不及,思维短路,脑海中一片空白,不明所以,无所适从。

    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汉军势弱,一个月来一直龟缩城中不敢出城迎战,何以一夜之间神兵天降,城里城外都是汉军?

    眼见面前汉军铁骑凶猛冲杀而来,顷刻间冲破鲜卑战阵,护卫中军的匈奴战骑惊骇莫名。加之身后人山人海的汉军从大军背后狠插两刀,打得两翼溃不成军;再有於夫罗扭头就跑。如此种种,促使一众蛮将无心杀敌,斗志全无,第一反应便是逃跑,就像主帅於夫罗一样见机不妙立即“撤退”。

    霎时间,於夫罗前脚逃走,一众蛮军将领随后跟上,同样是一声不吭,回马就跑。以至于数以千计的蛮军将士正欲上前冲杀之际,却发现将领不见踪迹,随之扭头察看之下,赫然看到各自将领跟着大帅於夫罗仓惶逃命。

    主帅和将领都跑了,众将士又当如何?

    哒哒哒——轰隆隆!

    骤然间,蛮军尚未参战的中军四万余战骑,从前阵到后阵纷纷掉转马头,争先恐后地拨马“撤退”。两翼正在遭受金猊卫铁骑和郡府兵攻击的蛮军将士,也都不是愣头青,眼见中军一片混乱,他们岂能坐视不理?当即数以千计的两翼步军见缝插针地向后方大营跑去,奔跑速度奇快,与混乱不堪的中军骑兵相比。撤退速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两翼将士都是步军,若是冲锋陷阵,他们自然没有骑兵跑得快,但是大军撤退的话,谁快谁慢犹未可知。

    两条腿的人自然没有四条腿的战马跑得快。但这是正常情况下的结果。如果战骑拥挤在一起,前堵后拥,那就另当别论了。步军行动灵活,瞅准空隙就能钻进去,然后丢掉全身包袱撒腿狂奔。如此以来,步兵照样比骑兵跑得快。健步如飞,眨眼之间就能狂奔百余步,迅速脱离战场。

    ————————————

    “哈哈哈!”就在十几万蛮军溃不成军仓惶逃命之际,北门城楼上响起爽朗的大笑声。

    随即李利、滇无瑕和马云萝夫妇三人的身影出现在城头上,负责留守城池的鲁肃站在李利身旁,同样是开怀大笑。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俯视城下混乱不堪的十几万蛮军,滇无瑕喜上眉梢,笑盈盈说道:“十几万蛮军看似人多势众,兵强马壮,来势汹汹,实为一群乌合之众!三万鲜卑铁骑,四万五千余匈奴战骑。还有七千羌族骑兵,仅是战骑就有将近十万之众,再加上五万白波贼步卒,浩浩荡荡十五万大军,如今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姐姐所言极是。”马云萝接声附和道:“这些蛮军表面上看起来凶残彪悍,身躯魁梧壮硕,强弩弯刀,弓马娴熟,实则是一群逞强斗狠之徒。若是遇到怯懦之人或是心存惧意的汉军,这些蛮军就会愈发显得勇猛凶残。表现出一副悍不畏死的样子;然而一旦遇到战力比他们更勇猛更凶悍的人或军队,他们同样胆怯怕死,跑得比兔子还快。不仅匈奴人是这样,鲜卑、乌桓和羌胡同样如此。”

    鲁肃闻言后,欣然点头。心有所感地说道:“平日里,这些蛮夷劫掠大汉村镇,烧杀劫掳无恶不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早已习以为常,仿佛他们这么做就是天经地义,生来如此。与之相对应的是,兄长这两年默许麾下我军主动出兵劫掠蛮夷部落,反倒不被文士和士族所喜,好像我们这么做就是逆天而行,大逆不道,私底下没少被人非议诟病。

    三百年来,我大汉百姓早已不是汉武时期的汉人了。自东汉以来,百姓和朝廷安享太平太久,士族豪强养尊处优,百姓们向往和平,达官贵人和上位者对待异族崇尚宽仁怀柔,试图以宽仁儒学教化番邦。殊不知我们的怀柔宽仁政策,在蛮夷眼中就是迂腐懦弱,由此他们才会每逢秋收之后便要劫掠汉境,大肆烧杀掠夺,横行无忌。一旦我朝出兵征剿,他们就俯首称臣,待我汉军撤退之后,他们依旧肆意妄为,无休无止地侵扰我大汉疆土和黎民百姓。

    自古以来都是强者为尊,不论怀柔仁慈也好,还是强势镇压也罢,首先我们自身要足够强大,足以震慑宵小。否则一切仁慈落在番邦眼里都是懦弱可欺,这些恃勇斗狠的蛮夷从来都不相信世间还有仁慈之说,他们只崇尚武力,教化根本无从谈起。因此我赞成兄长所实行的策略,若想彻底教化番邦,首先就得将他们打得服服帖帖,不敢反抗亦无力对抗,然后再施以儒学教化,加以安抚,如此方为正道!”

    听到鲁肃这番言辞,李利颇为诧异地扭头看着他,会心笑道:“子敬此言当真让我刮目相看,颇感意外。我原以为子敬来自江淮水乡,又是士族出身,对待番邦异族应该也是心存宽仁怀柔之意。没想到子敬洞察世事,独具慧眼,对我大汉周边番邦政策之利弊看得一清二楚,见解独到,实在难得。”

    笑谈声中,李利平心静气说道:“凭心而论,我从不歧视任何种族,只要各族之间能够和睦共处,我也不排斥各族共存于世。然而我始终坚守汉武帝之言: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我大汉百姓从来都不是恃强凌弱之人,而我炎黄大地也不是穷兵黩武、嗜杀成性之邦,我们爱好和平,向往太平盛世。但我们时刻都应该心存忧患意识,富民强兵,一旦遇到任何挑衅和侵犯,必然予以雷霆一击,令其臣服或覆灭。此番北征。一则平定北疆势在必行,二则北方蛮族为恶已久,既然我们有能力收复故土,就绝对不允许蛮夷肆虐,誓必除恶务尽。一举荡平北疆境内的所有异族!”

    鲁肃欣然点头,随之若有所思道:“兄长所言甚是。不过我军眼下处境并不乐观,边境四周除西域暂时无忧之外,南面还有汉中张鲁窥视在侧,东面中原群雄虎视眈眈,北方战事正在进行。倘若我军此次平定北疆耗时过长。兵力折损过甚,一旦中原战事爆发,那将对我军极为不利。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得不重视,那就是我们手里虽有大笔钱财,却因战事骤起,而今还没能将钱财换成粮食。如此以来。一旦战事旷日持久,那我军又将面临粮草压力,恐有粮草不济之忧。”

    李利微微颔首,笑道:“子敬所虑极是。不过粮草之事我早有谋划,相信半月之内可见分晓。如若谋划成功,我军即使不动用财物,亦可保证半年内不会短缺粮草;若是谋划不成。那我们只能倾巢而出,速战速决!”

    “哦,兄长早有打算?”鲁肃闻声诧异,低声问道:“不知粮草从何而来?难道兄长当真要向甄家借粮打仗,待战后再慢慢偿还甄家不成?”

    “甄家?呵呵呵!”李利微微摇头,轻笑道:“甄家虽有大批量草,确实可解燃眉之急,却还不足以支撑十几万乃至二三十万大军征战所需。甄家毕竟是商贾家族,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当真是好借不好还。必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何况我之所以看重甄家,并不是想图谋甄家的钱粮,而是想借用甄家遍布天下的商业渠道带动西凉各州的货物流通,从而带动西凉商业发展,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我是不会向甄家借取粮饷的,更不会强取豪夺。否则,我何必费尽心力地将甄家迁到长安,直接抢夺岂不是更方便?”

    鲁肃深以为然地颔首认可,轻声道:“兄长所言甚是,愚弟顾虑之处便在于此。任何一路诸侯都不能依赖于某一个大家族或是商贾,就像先秦时期的吕不韦一样,好借不好还,以至于最后尾大不掉,祸起萧墙。”

    说到这里,鲁肃好奇地低声问道:“不知兄长如何解决我军粮草短缺的困境?”

    “诸侯!”李利笑眯眯地说出两个字,随即微笑不语,扭头看向城下战场。

    ————————————————

    咚咚咚!

    池阳城头上,战鼓隆隆,三名健壮力士甩开膀子将三面战鼓擂得震天响,声震四方。

    “休要放走贼酋於夫罗,杀!”

    城下战场,典韦手中双戟大开大阖,扬声大喝,一马当先,始终盯着於夫罗的声影,穷追不舍。在他身后,张辽、许褚二将并驾齐驱,二人都是善使长柄大刀的战将,战刀纵横,周身十余步内一片赤地,无人能挡。

    两军合计二十几万人厮杀到一起,若是单凭典韦、张辽、许褚三将之力,纵有万夫不当之勇亦是无济于事。故而,紧随他们身后的两万虎贲营铁骑和五千金猊卫,外加周瑜率领的一万多名郡府兵才是正面战场上的进攻主力。

    一举击溃三万鲜卑战骑之后,以典韦、张辽、许褚三将为箭头、周瑜为中军主将,率领四万大军穷追猛打,冲进於夫罗中军阵营。在十几万蛮军后方两翼,胡车儿带领一万金猊卫凶猛冲杀蛮军左翼三万余步军,曹性、梁兴等将领带领三万余郡府兵冲击右翼羌族战骑敌阵,再有五千弓弩营将士抢占制高点,精准射杀。北地郡十万西凉大军之中,共计九万将士投入战场厮杀,前后夹击,打得蛮军措手不及,仓皇奔命,溃不成军。

    倘若九万西凉军与十余万蛮军正面对阵,迎面冲杀,胜负谁属孰为难料。毕竟蛮军拥有八万余战骑,尤擅野战,正面厮杀当中,仅是蛮军战骑就足够西凉军喝一壶的;再有於夫罗麾下的四万白波贼弓弩相助。如此雄壮之师,即使单兵战斗力不及西凉军,却胜在人多势众,正面冲阵之中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然而於夫罗身为大军主帅,却因匈奴老王惨死当面而心生畏惧,再有典韦杀至身前,当即拨马就走,率先后撤逃命。他这一逃不打紧,要紧的是中军帅旗随着他一起后撤;掌旗手是他麾下亲信将领,自然处处以他马首是瞻,眼见他转身逃命,中军帅旗紧随其后迅速后撤。

    在这十几万大军集中在一起的战场上,中军於夫罗帅旗就是联军的一杆大纛,引领全军将士进退的旗帜。眼见中军南匈奴战骑乱作一团,主帅大纛后撤,两翼兵马面临前有强兵后有追击的情况下,当即崩溃四散,各自逃窜奔命。

    由此,蛮军两翼溃散,中军混乱,西凉军趁势猛攻,前后夹击,势如破竹,生生将十几万蛮军打得七零八落,支离破碎。而后,随着典韦、张辽和许褚三将紧随於夫罗身后穷追不舍,俨然将於夫罗当做彻底撕开蛮军中军战阵的箭头。

    当於夫罗一口气冲出中军直奔后方大营逃去之时,西凉军正式凿穿蛮军阵营,正面进攻的虎贲营与背后偷袭的金猊卫战骑会合,既而从中军向两翼扑杀,大肆杀戮仓皇逃命的蛮军;当真是畅快淋漓,这场正面厮杀已然胜券在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