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4、祸不单行的日子
回过头继续说,老刘还在赶往应天的路上。
朱元璋却出事了。
朱老大的事业,在对阵陈友谅时,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量变的积累眼看就要形成质变了,很多以前积攒下来尚未解决的问题,到此时就免不了来次集中性爆发。这也算是革命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的震荡和调整吧。
老刘在回家“丁忧”之前就提醒过朱老大,让他对于江西和浙江的事注意点,可朱老大没太在意。
终于,浙江方面先出大事了。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驻扎于金华地区的苗军元帅蒋英、刘震、李福等突然发动叛乱,杀守臣参政胡大海及郎中王恺、总管高子玉等。
当初,胡大海拿下严州时,刘震等人来降,胡大海喜其骁勇,便将他们留置麾下,待之不疑。等到这帮人开始谋反时,刘震有点良心上过不去,觉得胡大海对自己不错,不忍痛下杀手。
但李福却对大伙说道:“胡参政待咱是不错,可是大权在主将手里,如果不杀掉主将,那么事情就很难成功。如今要举大事,就顾不得私恩了!”大伙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便下了决心,又通知了衢州、处州的苗帅李佑之等,约定二月七日这天一同举兵。
到了这天,蒋英等人先是假装请胡大海到八咏楼下观弩。待到观看完出来时,老胡将要上马,蒋英的部下钟矮子突然跪在老胡马前,然后假装可怜地诉说道:“蒋英等欲杀我!”老胡于是转身想问问蒋英是怎么回事,只见蒋英从袖中拿出一柄铁锤,好象要砸钟矮子。可是这小子是虚晃一招——他趁老胡不防,一锤就猛砸到老胡头上。老胡受伤倒地,蒋英立即上前,割下了老胡的首级。
可怜老胡如此将才,没死在战场上,却丧命于小人之手,真是令人扼腕。
接着,蒋英提着老胡的人头出示各处,胁迫同佥宁安庆、院判张斌等人就范。随后,叛军又袭杀了老胡的儿子胡关住,又擒住了郎中王恺。
王恺誓死不从叛贼,他正色道:“吾职居郎署,同守此土,义当死!宁从贼耶?”刘震再次心生恻隐,想要放了王恺,可是有人和王恺有仇,结果王恺等人皆被害。
当胡大海的死讯在金华地区传开后,“婺人莫不哀恸流涕,如丧父母”,可见这老胡人缘是多么好!
苗军反叛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坐镇浙东的朱文忠那里。他立即派出元帅何世明、掾史郭彦仁等率兵前往征讨。当征讨部队到达兰溪时,蒋英等畏惧起来,于是把城中劫掠一空,最后投降了张士诚。
老胡死难的噩耗传到朱老大那里,朱老大痛彻肝肺,痛定之余,追赠老胡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同知大都督府事”,谥“武庄”。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蒋英等人谋反成功的消息传到处州,处州苗军元帅李佑之、贺仁得等也闻风而动,作乱杀害了院判耿再成、都事孙炎、知府王道同及朱老大的养子朱文刚等人,并一举占据了处州城。
文忠得信,又派出元帅王佑等率兵屯缙云以伺机收复处州。
当朱老大又听到处州的噩耗时,他再也坐不住了,即刻命令平章邵荣率大军前往征讨。
话说就在李佑之等作乱时,耿再成正陪一帮客人在吃饭,闻讯后他立即上马,还没来得及整顿兵马应敌,叛军就杀来了,耿同志便迎着他们骂道:“你们这帮贼奴!国家怎么辜负你们了,你们要造反?”但叛军一拥而上,耿同志招架不及,被刺中脖子,不久壮烈了。
之前为朱元璋招纳刘基出了大力的孙炎被生擒后,也是誓死不屈。他被害时不过三十多岁。
胡大海一死,大局无人主持,而浙东重地,非心腹重臣不能镇守。
于是,朱元璋升同佥朱文忠为左丞,都事杨宪及胡深为左右司郎中,仍驻扎于金华,统领浙东军马。
也就是说,文忠已经基本接替了老胡的担子,成为了浙东地区的总负责人。
浙东动荡不安,张士诚也来浑水摸鱼,派其弟张士信率兵围攻诸全。诸全守将谢再兴率军迎敌,两军鏖战近一个月不分胜负。
后来,谢再兴设伏兵擒杀了张家军千余人。张士信大怒,增兵加紧攻城,谢再兴坚持不住了,赶紧向文忠告急。文忠派胡德济率军增援,但胡德济的援军也有限,谢再兴再请增援。
此时金华叛乱初定,而严州靠近敌境,处州又为叛苗所据,文忠一时为难了。正在犯难之际,他想到邵荣等讨伐处州的大军将到,于是便与都事史炳等定下先声而后实之计。
他们派人到处扬言徐达、邵荣等率领大军已到严州,不日就将进击诸全,而且文忠还派人到各处张贴榜文。
张士信的士兵见到榜文后,多半信以为真,于是人心开始骚动起来,很多人都想乘夜逃遁。胡德济得知这一情况后,便与谢再兴夜半突袭了张家军,结果张家军大败,诸全之围也因此化解。
不过话说回来,张家军的失败并不全是因为中计。张士信纨绔子弟一个,他随军必备的武器:女人、歌舞戏班、骰子,整天就玩这些个,没干过正事。手下诸将也跟着学,士兵也斗志全无。要不,小小的诸全至于一个多月都拿不下来。
此刻,邵荣率大军已到达处州,进展也非常顺利。他先是令院判张斌、王祐、胡深等分攻处州城四门,并焚烧了其东、北两门,军士登城而入。最终,李祐之自杀,贺德仁被擒获。处州复平,改任王祐守城,邵荣则即刻率大军返回应天。
浙江的局面算是稳定下来了,应天政权的一臂得以保全,朱元璋也稍稍安了几分心。
当初刘基所强调的除了浙江的问题外,也提到了江西方面。
不过,朱老大有点先见之明,从前血战太平的教训实在太深刻,所以,当朱家军入驻洪都城后,即刻便修筑加固城池。考虑到旧城西面临水,故特意将城墙向里移了约三十步;而东南方向空旷,便又向那边扩展了二十余里。如此一来,洪都城就坚固多了。
邓愈不久被任命为江西行省参政,受命留守洪都,都事万思诚、知府叶琛等人辅助。而胡廷瑞、张民瞻、廖永坚等人,则跟随朱元璋回到了应天。
胡廷瑞不仅因避朱老大“国瑞”的讳而改名为胡美(也称胡廷美),他还把自己的长女嫁给了朱老大。出于巩固双方关系的目的,朱老大只好笑纳。
可是还没久,洪都就传来消息:祝宗、康泰叛乱,已攻陷洪都府。
当初献洪都投降时,祝宗、康泰二人就是心怀鬼胎的。他们时常挑胡廷瑞的不是,胡廷瑞反复安抚他们,他们才暂时安生下来。
等胡廷瑞到应天后,想到祝、康二人,惟恐他们再生乱子,于自己不利,便把实际情况告诉了朱元璋。朱老大于是下令:令祝、康二人带所部兵马前往湖广听从徐达调遣。二人感到情况不妙,于是仓促之间发动了叛乱。
因为事发突然,邓愈应变不及,只得带着数十骑出逃,与叛军几次遭遇,邓愈且战且走,跟随的人大都战死。幸亏他身经百战,再加上养子将马让与他骑,邓愈才侥幸得脱,没有重演胡大海的悲剧。
邓愈是捡回了条性命,可惜万思诚、叶琛皆死于这次叛乱。
洪都叛乱的消息传到应天,朱元璋当即命徐达等从湖广回军前往征讨。很快,徐达就攻破了洪都城,祝宗在逃亡中被杀,康泰被生擒。因为康泰是胡廷瑞的外甥,结果被从轻发落。
有人可能会说朱老大这次徇私也太明显了,但对他来说,这是为了顾全大局,眼下的局面,实在不宜再多生动荡。待到后来胡廷瑞也犯到他手里时,他一样照杀不误。
稳定江西的大局很重要,朱老大曾经说过:“得了江西,如同斩下陈友谅之膀臂。此地是故楚中心,应天的西南屏障。加之本地人喜诉讼而难以管制,贼寇甚多,非心腹干练之人不可守。”
至正二十二年五月,朱元璋便命亲侄朱文正为大都督府左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前往镇守江西。还特命儒士郭子章、刘仲服等参谋,另外,邓愈、赵德胜等人也一同前往协助镇守。
“文正既至,增浚城池,严为守备”,城防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另外,他还招谕山寨贼寇们来降,绝大多数的头目都表示归顺,对于那些好打官司的人,下令一律处死。如此一来,号令严肃,远近震慑。
可文正自己,一旦脱离老叔的管束,就如同脱了缰的野马,居然干出了一些荒淫的勾当。他任用卫达可等小人为心腹,帮着到处搜罗美女,宠幸个几十天,要么抛弃,要么干脆投到井里淹死,弄得民怨甚重。而老叔派的人到洪都巡视,他就重加贿赂,再说单凭他的身份,就没谁敢去举报。
单就着一点,文正跟文忠就没法比。不过新官上任,驻防的又是重地,他小子也不敢太得意忘形。
其实,远处的敌人倒并不可怕,身边的人反叛才是最让人防不胜防的,朱老大一贯对此高度警惕。身边的人多次反水,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他对待开国功臣的态度。
就在这年七月,平章邵荣、参政赵继祖等人谋反了。
邵荣的情况前面已经讲过,按照《明实录》中的记载:邵荣与朱老大在濠州时期便是战友,渡江占领应天之后,在小明王的册封中,他和朱元璋基本是平级。后来随着朱元璋一系列手腕的运用,在革命队伍中的核心地位逐渐确立,邵荣才逐渐变成其手下,但所充当的是副职的角色,也就是比朱老大低半级,但高于徐达等人。赵继祖则同常遇春、邓愈等人平级。
对于邵荣,朱老大一贯甚是尊敬。但自平定处州之乱后,邵荣愈加居功自傲,对朱元璋颇多怨言。其部下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了朱老大,邵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与赵继祖等谋划伺机作乱。
有一天,朱老大在三山门外阅兵,邵荣与赵继祖伏兵门内准备痛下杀手。朱老大感到了异常,于是换了服装改从其它道路回去了。邵荣没有得逞,其手下宋国兴偷偷到朱老大那里告密,朱老大于是将邵荣叫来当面对质。没想到邵荣倒也干脆,对此供认不讳,只道:“死而已。”
朱元璋便将邵荣等拘禁起来,召集诸将商讨处置办法。
这一方面是向大伙表明,自己念及战友之情,不忍立刻诛杀之;另一方面也想看看诸将的态度,让大家选择站队,毕竟邵荣在名义上还是自己的副职,诸将的副统帅。
常遇春第一个表明立场:“荣等凶悖,一旦忘恩义谋为乱逆,不利于主公,将害及我等。纵主公不忍杀之,我等义不与之俱生!”力主杀掉邵荣。
常同志这一发言,就等于定了调子,就算还有想替邵荣说几句话的,也不敢再多嘴了。毕竟,保一个将死之人于己何利?于是,大伙齐声说杀。
朱老大见众人态度如此坚决,心里也很满意。
于是“命具酒食饮食之,涕泣与(邵荣等)诀,皆就诛。”作秀成分自不必说,或许也有几丝伤感。
需要说明的是,《明实录》中的记载是不能尽信的。
对于邵荣谋反的问题,有的人认为这是朱元璋清洗郭子兴旧部的一种继续,而且他分明使的是“打草惊蛇”、“请君入瓮”之计——故意惊动邵荣,迫其作乱,而自己则早已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专等邵荣往圈套里钻,最后再抓个现形。
另外,也有其他史料上记载说,邵荣被抓后有悔恨之意。当朱元璋质问邵荣等人时,说道:“我与尔等同起濠梁,望事业成,共享富贵,为一代之君臣。尔如何要谋害我?”
邵荣则回答说:“我等同年出外,取讨城池,多受劳苦,不能在家与妻子儿女相守同乐,所以举此谋。”有点避重就轻,将责任归咎于朱元璋,但也在暗示自己是一时糊涂,并无真正反心。
朱元璋请他饮酒,他却不喝,只是追悔而泣。是赵继祖却很认命,他呼喊着对邵荣说道:“若早为之,不见今日猎狗在床下死。事已如此,泣何益?”他认为应该早下手除掉朱元璋,否则,也不至于落到今日兔死狗烹的下场。
朱元璋本想给他们留条活路,“禁锢终身,听其自死”。
但常遇春却强烈反对:“邵荣等反得成,岂肯留我等性命?妻子亦没为奴婢。上位有天命,其事败露,乃天诛之也。今反留之,是违天也。勿教后人仿效。遇春心实不甘。”这样一番话,言之凿凿。
最后,朱元璋便命人勒死了邵荣等人,并抄了他们的家。
总的来说,这次事件,表面来看是邵荣谋反伏诛,实则还是朱元璋对革命队伍内部的一次清洗。
邵荣一向不是朱元璋的嫡系,至正十九年五月朱元璋出任左丞相之前,邵荣与他曾是平级的,只不过朱元璋掌握着军事指挥权罢了。在郭氏兄弟被除掉后,邵荣便掌握了原郭子兴的旧部,队伍内部的派系之争便延续下来。
对于身居朱元璋之下,邵荣很不甘心,他们之间的矛盾迟早是要爆发的。《国榷》中对这一状况也进行了说明:“彼渡江旧勋,俱鱼服之侣,臣主未定,等夷相视。见兵柄独握,未免为所欲为耳。”朱元璋与邵荣等人皆奉龙凤政权号令,并无臣主名分。当朱元璋一路由平章、左丞相而至于吴国公后,邵荣的心里就愈加不平衡。
而朱元璋对此自然也早有觉察,并有防范。他既借刀杀了郭氏兄弟,势必会有人不服;而且邵荣的存在,本身也是对朱元璋权威的一个巨大挑战。
至于邵荣等人为什么会选择至正二十二年七月谋反,显然跟之前浙江、江西的那几次叛乱有关。此时朱元璋根基动摇,邵荣便携平定处州之威,向朱元璋发难。
另外,邵荣之前一直没有敢于轻举妄动,或许也是在等待有利时机。到了至正二十二年时,他不能再等了,因为朱元璋正在脱胎换骨——之前,邵、朱二人名义上都是小明王的臣属,可到了这年,小明王的政权眼看就要灭亡,而朱元璋却大有自立之势。一旦朱元璋称王,名分一定,那么就回天无力了。所以,他只得仓促动手。
在大明开国后,邵荣的功绩,基本就被选择性抹去了(有兴趣的,可以参看《邵荣事迹钩沉》一文)。
在连遭叛乱的危急关头,朱元璋仍然不忘清洗内部,以断臂求生式的狠辣来换取对全军的绝对掌控,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这点与他日后大肆屠杀功臣宿将可谓是如出一辙。
5、血染的风采
至正二十三年,对于朱元璋的事业来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在坐观时局之后,朱元璋预感到天下形势的深刻变化。
所以,这年一开春,朱老大便重申屯田之令,他传谕诸将士:“兴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昔日汉武帝以屯田定西域,魏武帝以务农足军食,定伯兴王,莫不由此……数年以来,屯田并未见多大功绩。唯康茂才所屯得谷一万五千余石,以给军饷,尚余七千石。而其余地方,所获甚寡。今以后诸将宜督率军士,及时开垦以收地利,庶几兵食充足,国有所赖。”
就这样,各地驻军都被迅速动员起来,且战且耕,将士们转眼间俨然为了农夫,到处一片春耕景象。
不过,祥和的田园景象还是被很快被打破了。
在南线无所作为的张士诚此时又打起了北线的主意,这年二月,张士诚便派出了吕珍前往攻打小明王、刘福通所在的安丰1。
安丰城内不过是一群红巾军的老弱病残,实在难以抵挡张家军,于是小明王不得不向朱元璋求救。
这时,刘基刚从家里赶到应天,力阻朱元璋去救援安丰,他说:“应天这边陈友谅、张士诚都在伺机进犯,我大军不能轻动。”而且小明王也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真要救回来,又往哪里摆呢?
但是朱元璋主意已定,他认为:第一,如果不在北线狠狠教训一下张士诚,那么张士诚就会愈加猖狂起来;还有,张家军若夺了安丰一带,就会同元军的势力连成一片,那时张士诚就可以从东、北两面,对应天政权形成半包围态势。
第二,通过前几次,陈友谅已经被自己打疼了,尚须时日恢复,一时间并不可能有大动作。
第三,援救小明王,不仅可以让自己得到一个好名声,也可以将小明王完全控制起来。
不过,北线毕竟是四方敌人云集的地方,因此不能只命一支偏师北上。为了好好教训一下张士诚,朱元璋遂不顾他人的再三劝阻,亲率20万主力大军北援安丰。
1今安徽寿县,约在南京的西北面四百里处。
三月,朱元璋率领着右丞徐达、参政常遇春等到达安丰一带,此时刘福通已经被杀,小明王则突围来到了朱元璋军中。不过有史书上记载刘福通此刻并没有死,而是后来同小明王一起被朱元璋设计所害。
当时安丰城已经被吕珍部所占据,吕珍听说朱元璋大军赶到,连忙部署防御,准备拼死反抗。
朱元璋麾下元帅汪某先行发动攻击,不料反遭吕珍部的围攻。于是朱元璋急命常遇春“以兵横击其阵”,结果吕珍这个常遇春的手下败将还是没长进,竟三战三败,只得退出了安丰。
坐镇庐州的左君弼虽然是陈友谅方面的人,但在对付朱元璋这点上,他们却是与张士诚一致的。于是,左君弼便出兵来援助吕珍,结果也被常遇春所击败。
朱元璋见教训张士诚及救主的目的已经达到,便急忙赶回了应天。不过,他留下了徐达并命其围攻庐州,因为左君弼部对于应天的威胁也很大,而此刻,安丰已被一伙元军乘机占领。
小明王最后被安置在了滁州,本来他就是徒有虚名,《国榷》中记载他:“决事于左右,日捕鱼斫鲜为乐,筑樊楼,歌舞不绝,自称樊楼主人。”不过是个寄兴游乐的公子哥儿。
然而,这边刚刚到家的朱老大还没坐稳,西线就传来消息:陈友谅大军直逼洪都,已将整座城团团围住。
其实,陈友谅早就憋着一口恶气!近两年来,他被朱元璋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连丧土地,若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他姓陈的就得玩完了。另外,经过几次对朱部的大战,他更明白:在南方地区作战,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军是必不可少的。
上次龙湾之战的失利虽有偶然,自己的水军并不弱,但朱元璋的水军之强大给他留下了惨痛的印记。这一次,为了扭转战局,为了占尽水军的绝对优势,蓄谋已久的陈友谅不惜血本,倾尽全力,打造了一支空前强大的“无敌舰队”——这支舰队中的数百艘主力舰比从前的那些什么“混江龙”、“塞断江”等体形还要巨大,“舰高数丈,外饰以丹漆,上下三级,级置走马棚,下设板房为蔽,置橹数十其中”,以至于每层上的人说话其它层竟听不到,包括船体、橹桨都是用铁皮包裹了起来。
对此,陈友谅是非常自信,“自为必胜之计”,报仇血耻的时刻就要到了。
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和激励将士们的斗志,陈友谅特一同装载着自己的“家属、百官,空国而来洪都城。”
这一年是闰三月,陈家军包围洪都时已是四月份。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陈家军首战选择洪都,而不是趁虚直捣应天?
在我看来,陈友谅选择这样的进军路线是为求稳妥。上次他进攻应天时,江西大部还在自己手里,无后顾之忧,如今他只有先行拿下洪都,并以鄱阳湖地区为基地,然后东下,才觉得更有把握些。
另外,洪都毗邻鄱阳湖,且是江西的腹心,也正好发挥陈家军的水师威力。反正,在陈友谅看来:取洪都势在必行,也易如反掌。
相对于上次的奇袭应天,这一次他能达成所愿吗?
洪都在鄱阳湖西面不远处,与鄱阳湖之间有水路(赣江)可以贯通。前面已经说过,鉴于太平城失守的教训,洪都城靠江的一面在加修时特意向里缩了三十步,如此一来舰船就无法迫近登城了。
陈友谅此次动员了几乎全部力量,总兵力为60万人。虽然这个数字值得怀疑,但除开家属、有关随员后,至少也不下于40万。
而朱元璋部当时的总兵力估计在40万左右,与陈部旗鼓相当——当然,陈皇帝留守后方的估计仍有不下十万余人。
所以,当陈友谅率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