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定黑山整军授田

浮生六羽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春秋野望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一行五千余人浩浩荡荡来到黑山地域,准备开辟根据地,而此时黑山上原就有一伙黑山盗盘踞其中,做些打家劫舍的勾当。这伙黑山盗人数足有四五百,可战之士亦有百十余,就群盗来说人数已是不少。不过相较于施人吉的八百大军,无论是人数,还是武器都远远不及。特别是汤阴邑一战,缴获了五十多张军用弓,在此时算是一大利器,又有屡次缴获的各类青铜兵器,和各式甲胄,如今也足可装备一百五十大军,如此这些人在军备上可媲美卫国的甲士了。

    于是施人吉出兵五百剿匪,大获全胜,占下了黑山盗的山寨,同时手下又多了一百盗匪丁壮和三百多家眷,导致施人吉麾下人数突破了五千二百人。这么多人,军民混杂,乱糟糟一片,管理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好在如今终于有了个立足地,施人吉也有时间好好整顿一番了。

    民事上:如今近五千两百多人的百姓,若是都安置在一个寨里那是肯定不行的,按着施人吉自给自足的计划,光一个寨子附近可没那么多田地可开垦出来给五千多人耕作。于是施人吉除了整顿黑山寨作为总寨外,同时又命人在附近选择合适地点另立了四大寨,五寨互为犄角,相互支援。这五寨分别为黑山寨、葫芦寨、大凹寨、安沟寨、小岩寨,都是以当地山头和地形命名,所以不是凹就是沟,或者岩。每寨设立规格以安置两千人左右为基准,如今人数不足,平均一寨分配千人左右,但早晚有填满万人的一天。

    人事上:继续扩大管理层,设立十位卒长,十位乡宰,并忍着非议任命了两位女性乡宰。当然这两位女乡宰都是在战场上立了大功的,所以体格上都是壮妇一类,自然不是施人吉的口味,所以些许流言,他也不放在心上。

    本来卒长和乡宰手下管理着这么多人,应该要授予一定的爵位的,不过如今施人吉自身身份尴尬,虽然有卫国中士的士族任命,但现在主家身死不知,而自身的势力又远远超过了中士的范围,行径上也更像一个山匪而不是士族。而且一个中士的身份也无权去册封士族,更无权拥有家臣。所以因着施人吉尴尬的身份,他也给不了麾下相应的爵位,但是田地还是授了,并加厚了奖赏作为弥补。

    军事上:施人吉在吸纳黑山群盗俘虏作为兵士后,又从民壮中抽调了一百人,组成了一支千人的军队,正式将其命名为“黑山军”。“黑山军”中有兵甲齐备的步甲士一百五十人,弓甲士五十人,其余八百人则为武器繁杂,缺少甲胄的普通步徙。对于这千人军势分配上,总寨保留二百精锐步弓甲士,并四百步徙,其余四寨则各有一卒人马,也就是一百步徙把守。

    另外黑山军作为常备军,自是要与之前的农兵制区别开来,施人吉想着后世的一些历史,定下了规章制度:当兵会有月俸,有军田,立功还有功田封赏,受伤和战死也有抚恤田,如此才能解决兵士们的后顾之忧,安心当兵,不用担心家中妻儿挨饿。

    农事上:施人吉摸索着推出了个试行授田法:一户普通家庭分田三十亩,田赋为十一税,军属家庭则再加二十亩。军功上,斩首一级可加功田十亩,受伤战死,得抚恤田五十亩,免费耕作三十年,不收田赋。

    这个黑山暂行授田法一推出,就受到了部下和百姓的非议,因为相对于周制来说,分得田地实在太少了。这个时代根据周礼井田制的规定,一户家庭治田百亩,行十一税,而如今黑山军普通家庭只有三十亩,三分之一不到。

    这时的亩制与后世不同和秦汉时都不同,井田制乃是“小亩制”,以百步为一亩,也就是长百步,宽一步为一亩,一步为六尺,一尺长约23厘米,也就是一亩约为200平方米。而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大亩制”,以240步为一亩,一亩约为470平方米,而后世的标准一亩约为667平方米。

    也就是说此时施人吉的暂行授田法中,普通家庭的三十亩军田其实实际面积连后世十亩都不到,以这时代的农耕技术,自然是连温饱都困难的。军属家庭的五十亩约相当后世的十五亩,倒是勉强可以温饱,而且立了战功,还有功田可授,另外每月的月俸也是以粮食结算,可供三口之家温饱无虞。而之所以施人吉这么授田,一是鼓励大家积极从军,二是非军属家庭为了温饱只能租赁军属多余的田地耕作,如此就能帮助解决军属家庭壮丁从军后劳力不足的问题。

    当然这也是因为太行山脉地势复杂,本身可以开垦的土地本就不多的原因,自然这些土地资源要加倍珍惜,施人吉也只允许这些田地种植五谷作物,而不允许种植经济作物。另外作为后世人的施人吉,自然也有改善农耕技术的方法,所有才不想大量授田,因为对他来说提高亩产才是正道。他可是记得后世的时候,农耕技术发达,家里也不过五、六亩田种水稻,七八亩地植桑,就足以养活一家人呢。而此时精耕细作的方式自然尚未出现,一直要到几百年后的战国时期精耕细作才逐渐出现、发展开来。

    另外这时代,百姓看上去虽要治百亩之田这么多,但并不是说这些都要耕作,因为此时实行的乃是轮耕制,也就是为了保持地力,一块地往往耕作两、三年就要休养一、两年时间。甚至据说早期的农耕文明也是迁徙的,一个地方地力枯竭了,就迁徙到其它地方去种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大程度利用土地,施人吉虽然暂时还发明不了化肥这宝贝,但是调和人畜粪便,用来灌溉的施肥方式,从而增强地力他还是知道的,这方法也容易推广。

    另外此时因为铁制农具“犁”、“耙”、“锄”等并未普及,以及“牛耕技术”尚未推广开来,所以没有“深耕”的概念,导致欠收普遍。“深耕”就是一块田地要播种、插秧之前,先须犁田,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浅层的土壤覆下去,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的深耕能疏松、熟化土壤,显著促进增产。畜力方面,虽然火牛阵后,耕牛不足,但是缴获的马匹在留下两百匹作为军马后,其余都可投入农耕生产,补充畜力不足。农具方面,虽然现在还不能炼铁,没有铁器,只能以铜器少量打造,但是黑山的位置可是连通山西、河北,以后铁矿、煤矿资源肯定是不缺的。

    另外还有浸泡选种技术,通过水的浮力来挑选合适的种子(有说用适当比例的盐水的)。饱满的种子浸没水中自会下沉,而干瘪、虫蛀的种子则浮在水面上。另外经过数日浸泡后的种子,是更容易发芽的。

    这些技术其实都不复杂,施人吉毫无保留地把它们传授给了乡宰们,并嘱咐他们一定要将它们坚定不移地推广下去,相信可以让田地大大增产。当然没有亲自试过的乡宰们仍旧不放心,施人吉只能是许诺,若是不成功,寨中全额赔偿粮食,如此才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外交上:因为身份的尴尬,以及这个时代对礼制的重视,华夏诸国势力的强大,所以施人吉对自己的士族身份仍心心念念。他想要等局势稍微稳定了一点后,就向新立的卫国国君派出信使,陈说自己的归附之意,如今行事只是局势所迫。

    另一方面,他还想要强势统合如今太行山中的群盗们,如今邢、卫两国民众为避战祸,越来越多逃向了太行山中,山匪、群盗数量激增,普通百姓也是结寨自保,保守估计也许此时这八百里太行山中或有十万逃难之民间杂期间。要施人吉去养这么多人,以他目前的情况自然是做不到的,但是他仍可以让这些人为自己所用,那就是学习汉末张燕的做法,只做军事上的老大,而不管具体的民政。

    就是不断派出兵士去攻打各个山寨,让他们向自己纳贡称臣,而施人吉也不会做的太过分,他只要名义上的军事盟主权,至于他们在各自的山寨内称王称霸,欺男霸女则完全不管。各山寨有矛盾了还可以找他调停,被攻打了还受他保护,会出兵相助。但是一旦盟主有所军事行动,各山寨就要无条件服从调遣,从各自山寨中至少抽调一半兵力共同出兵,如果不从,那对不起,只能先率领各寨打服你再说,你若请援军,就把你的援军也打服,直到你再不改反抗。

    如此施人吉就可以不需要背上十万人的民政包袱,但是可以调动太行山中上万的兵马一起行动,形成一股谁都不敢轻视的强大力量,在乱世中抱团求存。

    注:1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使用。耕地就变为连续向前,用力少而效果好,这是耕作技术的一次重要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当时还开始用马耕田,商鞅为了重视农业,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

    (本章完)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