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抽兵筑城战狄人

浮生六羽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春秋野望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荧泽之地大约在后世河南的浚县西北方向,而卫国国都朝歌大概在后世河南的淇县附近,两县地域毗邻,相距不远,如今卫国在荧泽败北,那些狄人一旦收拾完战场,从荧泽出发便真正能对朝歌城朝发夕至了。

    好在此时骑兵的马蹄铁、马蹬等物尚未发明,这时的骑军还远不如后世犀利,没有马蹄铁的骑军连日行百里都做不到,大战过后无论是人、马都要歇息,缓下脚力。特别是马匹,若行路太多、太久,而不知爱惜,不用多久就会报废,说来还是科技树不够的问题,此时却能帮助施人吉多拖些时间。

    孔婴齐边退边走,陆续又有溃兵前来汇合,渐渐手中也有了五百多兵丁,留了两百给施人吉、张丘二人统带,让二人负责断后,并有命令务必拖住狄军五日,好让国都中的大人们能做出更为妥善的防御安排。

    施人吉以野外无处御敌为由,向其要求了一座小鄙邑“淇门邑”的全权处置权。如今在国君和几位大将相继身死后,孔婴齐反成了前线的最高指挥官,考虑到淇门只是座小鄙邑(乡镇),他还是同意了施人吉的请求,并许他临时的“征兵作甲”权,能随意抽调邑内壮丁守城。

    卫国国都为殷商故都朝歌,其靠近淇水而建城,河水流经太行山脉形成独特的淇河风光,被誉为“北国漓江”。“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誾,佩玉之傩。淇水鴅鴅,桧楫松舟。”淇水边长大的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写下过这样的诗句。

    淇门邑听其名字就知道,乃是朝歌东面的小邑,城虽不大却是狄人入侵朝歌的必经之路。前线败绩传来后,如今邑中有权势、有门路的人全跑去朝歌了,毕竟国都中城高墙厚,又有大军驻守,无疑更为安全。权贵们跑了,这倒让施人吉省心,这下他可以全无障碍地去接收该邑的城防了,不用再担心别人指手画脚。

    施人吉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让手下的丁勇们四散而出,去乡野间“征兵”,也就是抓壮丁了,毕竟手中人数还是太少,而他抓壮丁的比例更是达到了二抽一,基本就是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壮丁了,不可谓不严酷。

    不过狄人即将入侵的消息传来后,不仅是贵族,连乡野间也有风闻,导致逃亡者甚重,最后遍搜淇门邑周边的数座遂野甸邑农村,也只拉来400多壮丁。

    壮丁不足的话,壮妇也行啊,都这么危急的亡国时刻了,也不考虑什么怜香惜玉了,于是对于那些男丁逃亡的甸邑农家,施人吉下令抓来壮妇充军。在张庄甸施人吉也跟壮妇们一起干过农活,知道经过多年农事的打熬,她们的力气也不小,不能上战场杀人的话,做些苦力的活计还是可以的,于是又有600余壮妇被抓了来。

    如此穷兵黩武之下,施人吉的手上总算有了些自保的力量,他开始下令所有人参与劳役,务必在狄人来到之前增高城池,加强城防。此时正是冬天,天气寒冷,所以他采用了小说里常用的泼水以泥沙筑城的方法,据说这是后世曹操战马超时的“寒夜筑土城法”,以松软的泥沙筑城,再以水浇之,经过一夜冰冻后,坚硬异常,曹操因此一夜筑城。

    只是典故毕竟只是典故,经过亲自试验后,施人吉发现,这增高的部分城墙的确在寒冷的早晨和夜晚非常坚硬,但是日中太阳一晒,就开始松软,甚至滴水,这里毕竟属于河南河北地带,不像辽东等地那般寒冷。不过好在这几日天气还算寒冷,勉强还能用上,不至于一下就溃了,但这天气说不得过几天就会变暖,这种地带,有五日寒就会有五日暖,冷热空气交替才是正常的表现。

    浇筑城墙只用了半日,接下来第二个命令就是整治兵器了,施人吉让劳力们大量打造竹制和木制的长矛、短矛类兵器。短矛还是做投掷矛,算是弥补远程弓箭的不足,毕竟这个时代弓箭太金贵,只少量装配。长矛则做的比一般的还要长上许多,利用比狄人刀兵长的优势,来袭扰杀敌,当狄人还在云梯上攀爬,城墙上长矛就先一步到了,将他捅下去。还有狼牙棒,挑选数十力大之人使用,把守城变成后世的打地鼠游戏,狄人只要冒个头就把他打下去。因为只有拍打一式,这无疑大大简化了招式,也不需要太多的训练,寻常农人也能做得,而且当头一棒槌其实威力也不小。

    第三个命令是在城墙下布置蒺蔾、鹿角木、陷马坑、拒马枪等物,主要用来阻滞对方,特别是防止敌军中的骑兵部队近前。

    蒺蔾主要是洒在前进路上的铁钉之类,主要是刺杀敌军人马的脚部,当然施人吉没有铁料,只能用尖石子、竹木渣子代替。反正这时马没马蹄掌,人好多也穿不起鞋子,所以还有些效果。

    鹿角木、拒马枪为木料制障碍物,往往长达数尺,其中一端插入土中一尺多,其目的也主要是用于阻挡骑兵,有点像近现代战争中布防常用的铁丝网。虽然看上去只是静静摆在那造不成多大伤害,但当你要去清除它们时,城上的投矛就会铺天盖地飞至,有效杀伤敌军。

    陷马坑,一般设置在敌人通行的道路和城门的内外两侧,呈巨字形或亚字形排列,坑中底部布满削尖并用火烤过的鹿角枪和竹签,坑上以刍草或种草苗覆盖,藉以欺敌。

    如此三日后,狄人的先锋军留吁氏部落缓缓而来,从城墙上望去,黑压压一片,尘土飞扬,大约有三千之数。留吁氏首领一看淇门城邑,城墙邑被增高数丈,城下稀奇古怪防御设施一堆,城上也是人头涌动,明显是城内做好了准备,只是既然大军既来,就不能不发,不过之前倒是可以先吓唬吓唬他们。

    “出列!”留吁氏首领说道。

    只见阵中让出一条道路,几个狄人手持着几根竹竿出了阵,竹竿上挑的正是卫国几个大人物的人头。有卫懿公的、大将渠孔的、副将于伯的,还有先锋黄夷的,看样子先锋黄夷部五千人马也只是坚持了三天就败亡了。

    狄人又押出几位活着的卫人高官让他们劝降,其中就有太史礼孔和华龙滑等人,在祭旗出征的时候,施人吉曾远远见过,当时好不意气风发,如今却如丧考妣。

    狄人刀兵在身,两人自是不敢懈怠,赶紧在阵前喊话劝降起来:

    “城中主将为谁?”太史礼孔对城上喊道。

    “孔婴齐大夫之家臣施人吉是也。”施人吉答道,大多数人却是不曾听过他的大名。

    “如今国君身死,狄人念及情义愿送回国君尸身回国都发丧,还请将军让开道路,好让我等通行。”太史礼孔又说。

    “太吏大人说这话可知害臊,国君人头还在竹竿上挑着,尚不能瞑目,古往今来可有这般的送丧方式?”施人吉冷笑,又说:

    “且去,且去,念你与吾主同殿为臣,我且不为难你,但有下次,必取尔这投敌宵小之人头。”施人吉一支投矛掷去,落在二人面前,将他们惊出一身冷汗,只得讪讪而退。

    狄人见劝降没用,也不啰嗦,战旗舞动,就开始攻城。要说狄人上马作战那是犀利,但下马攻城还真不一定就行了,要不然前番也不会在荧泽久攻不下。还是在击溃了救援的一万五千大军后,荧泽守军见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兼之胆气已丧,这才投了降。

    此次试探性攻击,狄人只派上了两三百人,只是刚走几步,就被铁蒺蔾扎的刺脚。忍着脚痛继续上,又有那鹿角木、拒马枪为阻,派人去推开它们吧,城墙上的短矛就“飕飕”的飞来。虽然有些盾牌,但是数量太少,也不济多大事,结果只是一次试探性攻击,还没攻到城墙下就伤亡了百来号人,这可是部落最雄壮的勇士,首领心痛的下令收兵。

    城头上兵丁见打退了狄人的进攻都欢呼起来,直喊“施将军威武”,欢呼声雷动,士气自然也大大增加,至少对活下去有了更多的信心。特别是起初跟着施人吉的二百兵丁,他们在战场上是见过狄人的凶猛的,几千人马瞬间被狄人杀散,几个狄人骑兵追着数十卫军砍杀,这些他们都见过,有今日之胜,他们对施人吉无疑更加服气了。

    注:1朝歌位于今河南鹤壁市市区南部淇河边,是中国商王朝国都,3000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是朝歌城市的奠基者,商王盘庚时期,将商的国都迁到了沬邑,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个帝王以沫为都,商纣王执政时期将沫改为朝歌。在作为商纣王的国都时期,朝歌达到鼎盛,历史记载朝歌非常繁华,“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注:2《诗经·卫风·竹竿》,诗云:“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这是女诗人许穆夫人回忆少女时光的一首抒情诗,感叹岁月无常,物是人非,只有那永恒不变的淇水还在记忆中熠熠生辉。

    作者菌:感谢贤者之道书友的指正,已做修改。可汗的称呼最早出现于公元三、四世纪此时的确没有,改为了北狄王。

    另厚颜求点推荐和收藏!谢谢大家!至少还是有几个书友在看的,对于一本新书来说难能可贵。

    (本章完)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