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救世与救人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耶和华神是从埃及地,将奴隶身份的以色列人解救出来的神。是给以色列人自由,并将赐予他们栖息之地(应许之地)的神。
埃及是当时最高的文明。从现在留下的埃及金字塔的规模,以及科学家都很难解释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迷来看,当时各样宏伟的宫殿和金字塔,各样的偶像敬拜,对人精神上的压制和约束。
耶和华神以强大的超自然能力击打了这些偶像,让以色列人明白祂的主权。《出埃及记》中记载了神向埃及施展了十灾,每一灾针对的都是埃及地的偶像。最后一灾针对的,正是法老本人宣称自己是神,而且是管理阴间的神。最终埃及人不得不恳求他们,用财物打发他们出埃及地。当时离开埃及地的以色列人并没有作战能力。耶和华神就指导他们避开一些强大的民族,而选择了从红海之地往外逃。到了红海边上,百姓暂时不能渡海,而神则用此使得埃及法老心肠再度刚硬,认为以色列人迷了路,并启动军队追击他们。当埃及军队追来的时候,神让摩西举杖,让红海的水分开供以色列人通过,并让追入红海的埃及追兵被海水淹没。
这些大神迹是现代科学环境下,很难想像的。但这与神创造天地的能力相比,却是一种有强烈约束的能力运用。击打埃及人的十灾,针对的都是他们敬拜的偶像,并在一个短时间内,将那些偶像的败坏生动是显示出来,让埃及人品尝他们自己酿成的苦果。神向我们启示,原是通过天地万物的创造启示自身的能力,而对埃及人的审判则是一种非常有原则性的审判。当然,对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人来说,“创造天地万物”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和敬畏不是很深,反而是这些神迹。这一点在《圣经》中也如实地反应了。
《圣经》中神使用大神迹,一是史前时期,用洪水淹没大地。这个时期的确留下了一些现代科学都不能解释的历史遗迹,如巨石阵和巨人阵。第二段就是《出埃及记》,这个时期也留下了现代科学都不能解释的金字塔等巨型建筑。这意味着我们若谦卑一点,就当承认科学没有能力否定这些大神迹。《圣经》还记载了埃及的术士借撒旦的能力也能做一些超自然的法术。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神带以色列人出埃及,不仅是给他们人身自由,经济自由,更是要给他们精神上的自由。击打埃及的偶像和摧毁埃及的军事力量,就是要给以色列人精神上的自由。
在这整个过程中,摩西的前埃及王子的身份是很重要的。从人的心理角度上来说,以色列人在欢呼自己胜利的时候,会轻易地忘记同样的审判也会因为自身的罪落到自身的头上。但摩西心中却能一定程度上与那些被审判的埃及人共鸣,也能客观地看到以色列人身上的各种弱点。所以摩西会恳求神,将一系列的律法颁布下来,训练以色列人,警戒以色列人。真正的自由人,是有信心和能力,欢心乐意地接受神的律法,赞美神的律法和遵守神的律法的人。
至于神的审判,在现代社会,有些大地震也显示出特别的巧合。当然,很多人会试图坚持科学的观点,甚至嘲笑那些对这些巧合做进一步联想解释的人。然而若一个人愿意对这些巧合做进一步符合公义和爱的原则的联想解释,并因此心中敬畏神,行事谨慎,遵守律法,他得到的祝福就是其他人无法得到的。古时人们心中有敬畏,也观察天地之象,并针对时弊进行悔改。现代有些人用他们认为“科学”的思维去嘲讽,他们的做法其实并不符合科学本身谦逊的精神。
让我们分享一下律法书的基本法则“十诫”:
《出埃及记》20:1-17
20:1 神吩咐这一切的话,说:
20:2 “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为奴之家领出来。
20:3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20:4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
20:5 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20:6 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发慈爱,直到千代。
注解:有人曾经对20:5经文“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提出质疑,说这不是株连九族吗?律法书的具体条文中,根本没有株连九族的任何影子,连犯罪会牵连第二代的规定都没有。这段经文里说的是与神的关系。道格拉斯教授解释说,恨恶神的人,其罪会影响到下一代,若不悔改的话,会连续影响下去,直至被神追讨。《旧约圣经》后来的先知书中也说了,人若悔改,神会让给人机会,让这罪在当代断绝。
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在人不悔改的前提下,神一定会在三、四代内追讨他们的罪。根据当时的具体例子,某代埃及法老发命令将以色列人的男婴孩扔下水(淹死)。这样的罪,到摩西80岁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正好三到四代。
也可以做一个积极正面的解释,那就是一代人犯了罪,在后人没有悔改的前提下,神对罪的追讨期为三到四代。若超过这个限度,就自动赦免了。然而人千万不能侥幸。中国古代的历史记录更多地偏重于帝王将相,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一查,大多数恶劣的罪都是在当代或第二代就发酵而被追讨的。没有人犯下了罪,又不悔改,而逃过了三到四代内的追讨。
根据后来的《传道书》和整个《新约圣经》,人死后还有耶和华的审判。
学习《圣经》,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其积极、正面的内容。很多基督徒对这个问题没有疑问,并不是说他们一定了解或同意我以上的解释,而是他们直接追求更好的,在20:6节说的,“爱我的,我必向他发慈爱,直到千代。”这种积极的心态会使得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抓住得到神的各样祝福的机遇。
以上是第一诫命,简单地总结说,这条诫命的意思是“耶和华是以色列人独一的主。”
20:7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注解:“妄称”一般指的是以耶和华的名起假誓,或者冲动下起了自己没有能力实现的誓。当时,在重大的问题面前,如果人希望自己说话有分量,要他人相信,就可以以神的名起誓。然而人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或者过多地看重他人的过犯,所以这样的起誓效果并不好。若不能守信,神总要以某种方式惩治。《旧约圣经》中的《箴言》中,也强调了人不能随便担保人。《新约圣经》中也强调了人不要随便起誓,保持诚实更重要。
20:8-11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你向耶和华你的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婢仆、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旅客,无论任何工都不能作。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注解:这是神站在人的角度说话,而不要片面地解释为神也一定要在第七日休息。基督耶稣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的,而不是人为安息日设的”,否定了当时犹太宗教实践中对人的过分的约束。耶稣也亲自展示了在安息日救人的例子。安息日用于敬拜神,是以色列人,也是基督徒的义务。这帮助坚固神与人的关系,让我们的灵有被神修补和填充的机会。
20:12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注解:孝敬父母是与神的关系的诫命后,人与人的关系的第一条。可以看出神对孝道的重视。而且这是一条带有直接应许的诫命。至于神与人的关系放在第一位,实际的生活运用中,就是要以公义和爱作为孝道的基础。比方说,做一个正直的人,让父母因为自身的正直得荣耀,就比单纯地强调照顾父母更重要。父母也没有逼迫子女犯罪的权利。
20:13 不可杀人。
注解:这里说的是谋杀。意外致人死亡的例子另有特定的法律条文规定。战争行为本身就是破坏了律法下的行为,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战争都是神不喜悦的。《旧约圣经》中,为以色列人获取应许之地的战争是在神对迦南地人进行审判的基础上,由神明确启示的先知发起的。《圣经》的经文也多处说了,神不喜审判,更喜悦人悔改得救。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参照第二条诫命,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也就是说,用人类悲剧式冲突的心态看待人类战争,而不要轻易地将战争定义为“圣战”一类。
20:14 不可奸淫。
20:15 不可偷盗。
20:16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注解:这里没有用“不可说谎”这样的说法。在各样黑暗的年代,统治者往往刚愎自用,拥有主宰他人生死的权利,或者他人要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屈就他们的意志。这实际上是在逼人说谎。有趣的是,这样的统治者往往还以所谓的“明察秋毫”来形容他们辨别他人说谎的能力。其实黑暗的时代下,要抓说谎的,随便抓一个都可以。这是撒旦的做工,也是这些统治者心虚的表现。因为他们要的,正是他人说谎,并以此来控制和奴役人。
就摩西的身世来看,埃及法老要把以色列人的男婴孩(包括摩西)丢在水中,原意是淹死他。但摩西的父母受诺亚方舟故事的启发,将他装在了篮子里(希伯来文里,装摩西用的篮子与方舟是同一词,而且在整个《圣经》中,仅有此处重复用这个词)。埃及公主将他捡起来的时候,第一判断大概会是,这是“说谎的”希伯来人,第二判断是她(公主)是拯救者。神体谅人,特地做了这样规定,作为基本要求,只要求以色列人不要做假见证陷害人。耶稣的大使徒彼得就曾经在耶稣被抓时否定自己是他的信徒(当时他若承认,就会丧命),但耶稣在他痛悔的基础上饶恕了他。
但我们也要知道,任何谎言,都必然会降低人的信誉。中国有句话,叫说谎的会入拔舌地狱,也就是说,这人说的话就再没有他人信了。《伊索寓言》里也有“狼来了”的故事。《圣经》里也有各样的教导,要人诚实、不说谎。但这类教训,都是以行为后果这样的方式,被动地让人不说谎。当彼得看到耶稣死里复活后,信心坚定了,就主动地不再说谎,反而是甘心乐意地殉道,为神做了美好的见证。
20:17 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其他一切所有的。”
注解:第十条是关于贪婪的罪。这里明显地强调了人的内心动机。后来基督耶稣对这些诫命或类似信条的解释,都扩充到了人的内心动机层面。比方说“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见证害人”等,都可以扩充到人的内心动机层面。
我自己体会到一个现象,就是关于辩护的一些内容上,人们容易达到一致。比方说,当需要为一个杀人者辩护时,我们都很看重他杀人是故意的,还是无心的。也就是说,我们看一件事情应得的赏罚,不仅要看结果,更看动机,而且动机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针对罪的惩罚,要看人的动机,在《摩西五经》中就有明确的规定。《圣经》中的规定自然是来自于神的怜悯。这样的信条能够被广泛承认,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觉得这合理,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介绍过的,即使最邪恶的人,在为自己辩护的时候也要搬出最冠冕堂皇的话。所以这样的信条是很少会有人反对的。
但针对人的義的奖赏,难道就不看动机了吗?有些人过于放大自己的義,即便动机是出于私心,只要自己做了一点好事,就要常常挂在口头。这样的人往往觉得靠自己的努力,就能理所当然地上天堂了。但天国既然是神创建的,若心中没有神,不论做了什么,且不都该大打折扣。当然,《圣经》中有经文说明,针对那些没有机会听到福音的人,神是按他们的良知审判他们的。这也是来自于神的恩典,而非人自身应得的。
所以神要人信祂,并将祂放在自己的心中,作为自己一生行为的指导和主宰,这正是为了在天国中名正言顺地奖赏我们而必然要做的。当然,神的心愿是通过人因基督耶稣的爱的感动而信,我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就想办法用讲道理的方式让读者信,请大家鉴谅。愿大家的信心建立在基督耶稣的爱上面,建筑在追随神的行为上面。
我自己见识并不广,接触到的对福音有疑问的人,往往报有两类观点。一类是没有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那么重,因此不相信天堂这类的说法,觉得万事不要多挂虑,只要这一生诚诚实实,快快乐乐地做个好人就够了。其实亚当和夏娃在记错神的话,模模糊糊地认为伊甸园的中心的树上的果子(知识树和生命树的果子)都不可以吃,那时候就是这种状态。我唯一能劝大家的,是如果没有什么功名利禄这类的负担,没有什么特别抛不下的,在这件事情上就不要侥幸。生命只有一回,那些得了各样功名利禄的好处的人不信也罢了,若你什么世俗的好处都没有得到,却要跟着他们一起,失去被救赎上天堂的机会,那且不是可惜。当然,那些得到了功名利禄的好处的,照样可以寻求上天堂。只是上帝有个原则,是给得越多,要求的回报越多,对他们来说,得到的功名利禄这类的东西,就必须先成为负担,而且要以这些东西努力地回馈社会。这样的人,若是真心信上帝的,是值得我们这些普通人尊敬的。这些我们会在以后讨论。
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某个公众人物,某个名人,某个富豪,某个大科学家,或者某个权威人士等不信上帝,你也就可以理所当然地不信。我只能告诉你,你怎么这样傻呢?他们赚到的,你赚到了吗?他们越不信,你且不要越信。(也因为神是怜悯人的神)
还有一类观点,就是如果有天堂,就凭我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也够资格了。我们也多方面解释了,第一,人自身的盲点很大,万一做了什么亏心事却不知不觉呢?第二,人大多都是有过犯的,看看他人,再谦虚一点,相信自己不比他人高明多少,就知道了。第三,神是圣洁的神,若不得赎罪,自然状态就不能与神同在。第四,罪有过犯之罪和忽略之罪,忽略之罪恐怕是很难不犯的。很多人并没有去为义做过努力,一生没有经受过考验。去做一点这方面的努力,经受一下考验,才能谦卑下来。人也不能说神不把考验给你,因为人只要想接受考验,这个世界上需要填补的空缺多得很。
如果有一个公众人物,他可能做得很好,却偏偏要宣称自己不信上帝。我们要为他祷告,希望他能改变。但不管人做得再好,若上帝真的存在,他又努力地去传播不信上帝的信息,他起到的负面影响且不完全超过了他的功绩吗?因为一个灵魂的得救,是如此重要的事情,谁能凭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点功德之类的东西去阻挡呢?
最后一点,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了,这个世界的奖赏,往往只看效果,不看动机。这是避免一些说不清的纠纷。效果本身也有两类,一类是直接看得见效果,一类是能影响他人的心态的效果。我们学习认识看不见的神,自然地会逐渐认识影响他人的心态的这类效果,大家可以用心去体会。
而奖赏真的不看动机吗?《圣经》说,神必奖赏那爱慕祂的人。神是洞察人的内心的神,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一点,若天堂存在,不信神,不为神做工的人,是没有资格进的。若人在没有信的情形下,能因为自己的义举进天堂,那也只能是出于神的怜悯。
神的心愿自然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得救(《新约圣经》中,使徒彼得说,是所有的人都得救)。但我们中国的儒家的儒字,拼写出来是人的需要。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想,神想要人人都得救,但神也需要解决人的罪的问题。在“想要”和“需要”的这类矛盾中,儒家的解决方案是克己复礼,也就是战胜自己的(人的因为罪带来的负面的)**,顺从于道德和法律等。这样的心思愿望是美好的。但神的解决方案却不一样,神的愿望是美好的,祂的需要(解决人的罪),就是要用律法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制约。因此神不会克制自己的这种美好的**,而是要不顾一切牺牲地,在成全律法的条件下,成就自己这样的救赎人的**。因此,神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独生爱子(实际上因为父神和神子的一体性,是一种自我牺牲),来救赎世人。当然,耶稣以人的身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也要战胜撒旦和罪,克制那些负面的**,这些在经文上都有记载。但经文更多地展现的,是耶稣的爱、牺牲和救赎。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