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救世与救人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当时纳粹政府搞了“要大炮不要黄油”的政策,发展军事,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但满足了德国的就业。其实纳粹党也绝不是什么好事都不干的。现代有些媒体喜欢给他人贴纳粹党的标签,一件明明是有争议的事情,只要他们说纳粹党也如何如何,那就成负面的了。希特勒也还吃饭拉屎呢。
当时社会也有这种强烈的对立倾向。某些自由派的媒体整天用法西斯这个西班牙内战发明的词汇来抨击德国,其实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上,将纳粹德国逼上了一个孤立的政治环境。而靠歪曲地运动进化论而导出的生存和奋斗哲学,对各种法则不屑一顾的纳粹党,在希特勒这个既是平民出身,骄傲与自卑混集,又自己觉得有无上使命的狂徒的带领下,走向了挑起世界战争,并最终自我毁灭的绝境。
幸好1939年二战爆发前的德国还没有与日本结盟建立轴心国联盟,也一直在与中国合作,一定程度地支持中国。在这个德国被他人极度怀疑的时候(他们的怀疑其实有事实依据,只是当时没有被揭露出来),这些正面的内容,赫斯自然希望能成为他引导德国的转机。
许世平是中国人,自然希望赫斯将德国引导向帮助中国抗战的方向。只是赫斯和许世平之间,对帮助中国抗战的程度却有不同的意见。赫斯的想法是欧洲的和平和稳定是最重要的,对中国的抗战,则以道义、武器技术和产品、人员培训等支持为主。而许世平则不满足这种隔靴搔痒的做法,希望德国直接出兵介入。
赫斯并不反对在机会合适时直接出兵。毕竟是时空穿越,而支持中国抗战又是一件极为正义的事情。当然,欧洲的和平与稳定是一个必要的前提。赫斯不可能在欧洲后院起火的情形下出兵遥远的东亚。当时英国、法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也很大,出兵东亚,若英国、法国有阻挠之心,其成功率也会大大降低。
出兵东亚势必要靠海军,这本是德国的弱项。实际上,在1905年,俄国就有一次靠海军出兵东亚的例子。当时俄国感到了日本海军在东亚日益膨胀的压力,其太平洋舰队已经在先期海战中失利于日军。就决定将俄国舰队主力从波罗的海移师太平洋,进入亚洲防御。然而当时俄国与英国、法国之间有隔阂,俄军舰队没有能取得通过当时英国和法国控制的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的权利,不得不绕行整个非洲大陆,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到达太平洋。军队因为长途奔袭,没有充足的补给和休息,士气低下,训练严重不足。又无法合适地进行军事保密,最终被日军舰队伏击,全军覆没。
那次著名的海战被称为对马海战,战役中日军以逸待劳,以极小的代价击沉了俄国舰队大部,成为了现代海战历史上,胜负悬殊率最高的战例之一。这次海战影响相当深远,不仅形成了进一步崇尚“坚船利炮”的海军战术观念,也严重地削弱了俄国的沙皇统治。
所以当赫斯透露出针对日本海军,进行海军技术储备和改良的想法后,德国海军将领的第一反应,就是赫斯完全不懂海军技术,要步俄国海军的覆辙。为此,性格刚烈的雷德尔海军上将还与赫斯激烈地争吵起来。
为了坚定赫斯的信心,许世平就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中国有一位叫鲁迅的文学批评家,曾经写过一本叫《藤野先生》的杂文,记述了他留学日本时的老师藤野先生的故事。这部杂文虽然是纪念藤野先生的,也在文字中委婉地透露了鲁迅先生自己弃医从文的经历。有趣的是,那段记载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鲁迅在这里叙述的,是当时的种族观念造成的隔阂,他因为成绩好,就被日本人误会,认为他在作弊,所以就要他悔改。有趣的是,这个记载也顺带记载了当时时事中发生的,对人心影响较大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转给俄国和日本最高统治者的文章。
鲁迅通过自身的经历,自然相信中国人的智力并不弱于日本人。然而他还是弃医从文,立志靠文学创作唤醒国民。其中原因他也记载了:
中国(当时)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赫斯听了这个故事,觉得很诧异。显然,当时的优秀民族论是一个全世界都流行的通病,而不只是德国才有的。另外,鲁迅文章中说道的“你悔改吧”,对于当时刚刚取得胜利成果的日本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赫斯在德国身临其境,现在的德国,表面上正处于一个迅速崛起的时期,却正需要这种“要悔改”的心态,真的是很难啊。
许世平看他还有些疑惑,就给他说,“从1905对马海战日本大胜,从而确定东亚地区的海上霸权,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正好四十年。”
看见赫斯不明白这中间的含义,许世平就告诉他说,40在《圣经》里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往往意味着神对人的考验。当初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时,因为信心不足,神就让他们在旷野里漂流了40年。而耶稣也在传道前经历过40天的饥饿考验。
赫斯说,“你的意思是,日本人经历了40年的考验,失败了?”。
许世平说:“我的意思是,以色列人在旷野里漂流四十年,很多牧者讲道,都说当初他们信心不足,所以遭受了惩罚。但40年后,他们依然能在约书亚的带领下,振作起来,重新拾起对神的信心,其实是很难得的。”
言下之意,就是咱们既然穿越了,要学就学最好的。他也希望赫斯有《圣经》中的先知约书亚那样的勇气和信心。
赫斯笑了,就说,“你讲的有些道理,也能鼓励人。但我却不喜欢你这种勉强拼凑数字的,东拉西扯的办法。”
他的意思是许世平有点迷信。不过他受西方教育的影响,也无所谓,因为人信什么,只要不犯法,就是他们自己的自由。而且许世平相信的这件具体的事情,毕竟是较正面的内容。
许世平就趁机给他讲了一些他自己观察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巧合。
许世平特别提到了很多宗教都将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当做异乡,在回归天国的事情当作真正的家乡。然而记录下《圣经》的犹太民族却是实实在在地在这个世界上作为异乡之民有数千年的历史。从这一点上来说,《圣经》是很诚实的。
而耶稣的诞生,也是在一段旅途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具体事件,可以说是《新约圣经》与《旧约圣经》的精神是一致的。
他甚至谈到了自己是四川省宜宾市人。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伊甸园里也的确有四条河流。宜宾这个地名,是欢迎和接纳客旅的意思,但耶稣诞生时,客店的房间都满了,而降生在一个客店的马槽中。所以他自己一直心中有愧,也愿意做更深的悔改。而他也写过一些基督教方面的文章,其中一篇就叫“给神的存在留下空间”。
赫斯还是说:“这些不过是巧合而已”。许世平说:“你现在的角色是一个社会领袖,要学会说话不要过于武断。”
赫斯不高兴地说,“我说话怎么武断了?”
许世平说:“科学对这些现象的解释,确实是解释到这是巧合或偶然现象就止步了。但每个人却因为自己经历这些现象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体会。科学不能进一步解释的,就不允许他人根据自己的体会进一步解释,那就是武断。”
许世平又说:“古人观察天象,并根据这些观察警告当时的世人,让他们悔改。这些做法是有正面的意义的。以科学为由,盲目地否定这些观察,这种精神其实是不科学的。”
赫斯说:“你这个人太会饶弯子了。不过我还是觉得你有点东拉西扯。”
许世平叹了一口气,说那你对《圣经》里的神迹是怎么看待的。赫斯就说:“我也学你那种委婉得让人无法指责你的错误的方式说,我看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神话故事。”,然后就拒绝对《圣经》里的神迹表态。
许世平问道:“赫斯,11等于几”。
赫斯笑了,说,“我正在专心听你的话。”
许世平就说:“神以超自然的‘神迹’的方式向人印证其身份并启示人,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反之,若上帝所行的事情,每一件都能被科学解释,他就不再是上帝了。”
这让赫斯感到很惊讶。良久,他问道:“为什么现代很多人的直接体会是看不见神迹,或者很少听见神迹的各类报道呢?”
许世平说:“你可能又要嫌我啰嗦了。首先,我们要知道,神迹本就是罕见的。《圣经》的写作跨越一千五百多年,若你将其中记载的神迹分布下去,那本就是一些非常小概率的事件。这也是很合理的,我们不能将上帝想像为一个为了表现自己,随时施行魔法的魔法师。反之,既然神定意要用自然规律、律法、立约的方式管理世界,神迹也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凭神的自由意志运用的。”
赫斯说:“你说的不啰嗦,这还真的提醒了我。很多神话传说中,行的那些东西既没有依据,也可以顺手拈来,很容易甄别是人靠想象拼凑出来的。”
许世平很高兴,就继续说到:“神在启示《旧约圣经》时,运用了很多大神迹,如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所见到的。在这之前,神也等候了400多年,等候埃及人和迦南人的罪积累到必须经历神的审判的日子。《新约圣经》中,耶稣也展示了很多与治病和救人有关的神迹。《圣经》启示完毕后,神不再使用这样的大神迹,也是很自然的。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今天使用手机很方便,其实有一系列的准备是我们不曾直接见到的,比如将通讯卫星送上天,又比如建立各类地面通讯站。”
许世平又说道:“另外,一种局限的思维也阻止了我们接受神迹。让我们来进行这样一段逻辑问答好吗?”
许世平问:“若真的有神迹发生,你愿意相信吗?”
赫斯说:“你这不是废话吗,当然愿意。”
许世平又问:“神迹是不是科学不能解释的?”
赫斯笑了,说:“以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认定神迹不存在。我想若真的有神迹,自然不是科学能解释的。”
许世平又问:“若科学不能解释的事情发生了,我们是怎么解释的?”
赫斯有点意识到不对劲了,但还是回答说:“不可能?小概率事件?”,
想了想又说:“有人在说谎?”,
许世平继续问道:“若神迹发生了,你能相信吗?”。
赫斯疑惑了:“你的意思是即使我愿意,我也不能?”。
不过赫斯毕竟年轻,脑子转得很快。他又有点不高兴许世平说他武断,就有点诡诈地笑着说:“那你为什么不把你这个四川宜宾人的使命写成文章,让大家取得公认呢?”。他的意思是,你真好笑,难道每个四川宜宾人都有什么特殊使命。他甚至问了一下四川宜宾的人数,听到一个小城市竟然有上百万人,自然觉得震惊,但也更觉得许世平说的,是要“大摇其头”否定的了。
许世平胸有成竹地说:“就这件事情来说,我这只是一种推测和推测基础上的信。这种信并不是要取得众人的公认。有一个牧师讲道时说,对神的作为,有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几类。”
“我自己体会《圣经》本身的启示,信神的人明确地知道这是来自神的信息,有义务去向大众传播的,一是神已经有的启示,如《圣经》,二是先知先觉一类的信息。后知后觉一类的,很难完全证实是属于神的,若个人认为对自己有帮助,就可以信,却没有义务去向大众传播,取得公认。”
赫斯想了想说:“你说的确实有道理。遗憾的是现代社会已经没有先知了。”
许世平笑了,说:“现代社会变得很复杂了,但人们也在不断地对未来做出预测。德国有一位经济学家,在80年代到90年代就写了一些特殊的经济预测方面的文章,有很多还是说得很中肯的。当然,这不是标准的神学意义上的先知。但我们也要重视这些预测和分析对社会的帮助。上帝的很多事情是通过人做的。”
赫斯年轻,脑子快,就兴奋起来,说:“那我们从时空穿越回来,且不是先知了吗?”
许世平笑了,说:“你时空穿越的心态我不知道。或许我作时空穿越,心中也有点羡慕先知的因素。只不过我们真的要谦虚一点,能够做一个后知后觉就不错了。”
赫斯说:“基督徒里有不知不觉的吗?”
许世平说:“多得很,有很多是好基督徒。因为对神靠的主要是信,而不是知。谁能像上帝一样完全知晓一切了呢?”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