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综]权奸复国的可行性报告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见过苏辙的第二日,赵煦还是没有早朝。朝中百官几乎都已写了慰问信送到宫中,慕容复自然也不例外。一封安慰的奏章写地情真意切,真是见者伤心闻者流泪,若教不知情的人见了定会感慨慕容复的赤胆忠心。当然,这封奏章送到赵煦手上又是个什么效果,慕容复就懒得操心了。
趁着没有早朝,慕容复很快便出城去见了仍驻扎在城外等待朝廷封赏的西军将士。见到慕容复出现,领军的折可适与种师道同时叹了口气。这两人久在军中,见过的死人说不定比他们吃过的饭还多。如今赵煦被两个人头一吓连病数日,文臣或许会信赵煦是真病,但对一直在等封赏的折可适与种师道而言可却未必会信。
三人叹过气,慕容复便向二人透露了赵煦目前的情况。“官家的病,我看还得等上一段时日方能好转。”
换句话说,封赏的事也得等上一段时日才有音讯。意识到这一点,种师道忍不住低声抱怨了一句:“近日军中颇有些躁动。”
自古以来,武将便常受猜忌。领军多一些,大伙要怀疑你“拥兵自重”;在一地驻扎久一些,大伙要怀疑你“割据地方”;立下战功大一些,大伙还要怀疑你“功高盖主”;若是对朝廷的政令有些不满,叽歪了两句,那就更了不得了,明显是“心怀怨望,图谋不轨”!农民工上访讨薪,会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同情;可这些出生入死的士卒若是躁动不安讨赏银,怕是随时都会被扣一个犯上作乱的罪名。慕容复深知其中门道,听到种师道这么说,他急忙坐正了身体道:“官家称病,这个时候军中更要安稳!”
“我已下令增加每日的训练量,”折可适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忙说了自己的处置办法。“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当兵吃粮的士卒多为粗鲁不文的武夫,他们出生入死拿命换来的功劳,朝廷若是不认账,那他们可真能跟朝廷拼命。
慕容复沉默了一会,忽然道:“每日训练也无趣,不如放他们出营做点事?”
折可适与种师道听慕容复这么说,不由再次对慕容复的军事素质有了深刻的理解。只见两人沉默了一阵,才由与慕容复交情更深的种师道解释道:“放他们出营,不是赌钱就是喝酒,要不就是嫖妓,早晚闹出事来!”
“难道就没有一些比较健康向上的活动?”慕容复也对折可适与种师道二人的觉悟有些绝望,“比如……为人民服务?”
折可适与种师道两人互视一眼,默契地同声发问:“什么意思?”
于是,随同慕容复回京请赏的三千功勋甲士就有了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活动。整整三天,三千甲士将汴京近郊的各处农田都翻耕了一遍,又为百姓修缮了房屋,架起了虹吸,最后还平实了道路。军中将士如此行事,百姓们一开始自然有些惊慌失措,可最后见到那实实在在的好处,却仍是交口称赞的。就连《汴京时报》也为将士们专门写了一份社论,力赞“此军民鱼水情,乃官家仁德,天下大治的象征”。
时隔多年,《汴京时报》的公信力早已是无与伦比,有这一份社论加上锦乐坊的巡回演出,百姓们的目光很快都被牵回到了朝廷对这些有功将士的封赏上来。到了这个时候,大伙方才发觉原来这些将士们立下大功,而朝廷却至今未有封赏。朝廷如此行事,百姓们自然不认同,很快便为将士们喊冤叫屈起来。不过数日工夫,这股为功臣请赏的浪潮便愈发壮大,竟还有不少学子联名上书请愿,直闹得政事堂的诸位相公们焦头烂额。
就在这一片物议纷纷之中,慕容复的老师苏轼终于返回了京城。
慕容复与苏轼多年未见,自然要亲自出城迎接。哪知这一回师徒相见,苏轼这个大嘴巴却忽然转了性,犹如锯嘴葫芦一般什么都不肯说,坚持要先进宫面圣。慕容复见苏轼这一副大义凛然不可侵犯的模样亦是无可奈何,只得又一头雾水地将其送进了皇宫等候召见。
这一回,向太后与犹在病中的赵煦一同在垂拱殿召见了苏轼。
苏轼施礼拜见过两位圣人之后,便坦然说出了自己的来意。“微臣此次求见官家,是为了辞官。”
苏轼文笔粲然,在给赵煦的私信中言辞恳切地回顾了他们师徒的美好情意,这才打动赵煦召他回京。如今赵煦正因政务焦头烂额,听闻苏轼千里迢迢地赶回来只为辞官,他已是心中有气,当下满是不耐烦地道:“学士要辞官,上疏便是,何必……”
赵煦话未说完,向太后已忍不住伸手摁了摁他的手背,对着他轻轻摇头。赵煦病了数日,向太后每日都来嘘寒问暖,做足了母亲的本分。赵煦念及她的情意,自然要给向太后这点薄面,也就不再开口。
向太后这才扭头向苏轼言道:“学士才华横溢,在杭州三年政绩卓越,为何忽然要辞官?”
苏轼闻言不由一阵沉默,隔了许久,他方沉声言道:“微臣这一路返回京师,天下百姓皆对西军将士交口称赞。”
说起这个,赵煦更是大怒。“西军这是在以民意挟制朕,实乃不忠!”
苏轼见赵煦是这样的反应,不禁与陪坐一旁的向太后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眼神。注意到赵煦气息渐平,苏轼方才又道:“西军平灭夏国,此乃大功,官家不能不赏啊!”
这么简单的道理,赵煦当然是懂的,只是终究意难平。
“官家年轻气盛受不得委屈,可治政却要懂得适当妥协。”苏轼见赵煦一脸负气的模样,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与其拖延时日千夫所指,最后还是要赏;不如尽快封赏,也好教天下百姓知道官家的仁德。”
苏轼的人品学识早已是金牌认证,赵煦听了他的话却并未十分动怒,只神色莫测地道:“如今朝中本是蜀党独大,想不到学士还敢与朕说这样的话。”
苏轼神色不变,只沉声道:“只因朝堂上除了微臣,也无人适合与官家说这样的话。”
赵煦回想起苏轼任翰林侍读时他们二人的君臣相得,也是一阵默然。赵煦憎恨慕容复,更加不喜欢旧党,可他却也知道苏轼的确是个大公无私的老好人。“封赏西军不成问题,但学士的爱徒……”
“微臣辞官,便是要让官家放心封赏他。”苏轼忙道。
苏轼话音未落,赵煦已呵呵长笑,嘲讽道:“传言学士与慕容卿情同父子,今日朕方知原来此言非虚!”官场规矩,议功的奏本政事堂从低,官家的封赏则从高。此所谓,恩出自上。苏辙的奏本是建议晋慕容复为枢密使,但仁宗朝时狄青一介武将平定侬智高反叛尚且晋枢密副使,更何况慕容复乃是文臣,并且功劳远大于狄青?苏轼要以自己辞官来换赵煦的放心封赏,那慕容复的官位便不止于枢密使了。
苏轼见赵煦面露不渝,即刻跪倒在地,切切道:“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还请官家三思!”有慕容复的这一波波造势,究竟要不要封赏功臣、如何封赏功臣已是举国关注,赵煦早已无转圜的余地。
苏轼退下后,向太后终是忍不住劝道:“官家,便从了苏学士之意罢!”顿了顿,她又道。“如今举国鼎沸,若是再不封赏功臣,怕是要酿出大祸啊!”
这类似的话,赵煦今日来听政事堂说地耳朵生茧。如今见向太后也老调重弹,他终是忍无可忍,不由失控叫道:“朕是皇帝!难道要不要封赏也不能做主么?”
向太后醒定而怜悯地望着他,缓缓道:“你父皇当年又有多少事可以自己做主?”
向太后的这一句终是击溃了赵煦最后的心理防线,只见他忽然扶着头颅呻/吟出声,一头栽了下去。
慕容复直至陪苏轼回到苏辙的相府,方才知道了苏轼面圣的真正原因。当苏轼当着众人的面亲口说出辞官一事,蜀党上下皆是一副“果然如此”的神色。唯有慕容复目瞪口呆,好似莫名被人打了一拳,久久回不了神。
苏轼见爱徒难得犯蠢,却是有些不好意思,扭捏了一会方道:“辞官之后,为师会留在京城继续主持‘东坡诗会’。”想起当年主持诗会时畅谈国事以文会友的快乐,他的眉宇间不由露出几分怀念,表情亦是十分意足。
慕容复还是回不过神来,注视苏轼良久才艰难地挤出一句:“老师,这……这太突然了!”
苏轼见慕容复仍需要时间恢复情绪,也就不再理会他,转而与他剩下的三名学生笑道:“这‘东坡诗会’你们也要常来才是!”
秦观等三人闻言即刻笑着称是。三学士中属秦观最是机灵,听闻苏轼要在京城安家忙道:“老师当年在京城的府邸还保存着呢,只要派人修缮一番便可住人了。不知师母、叔党和遁儿什么时候回京?”
慕容复仍旧不能接受,当下扯住苏轼的胳膊固执问道:“可这是为什么,老师?”平灭夏国是蜀党治政时的大功,章惇自知不敌蜀党已然拒绝朝廷诏令。这个时候,正该是苏轼奋发向上问鼎首相的最佳时机。
苏轼见慕容复始终想不明白,不禁轻轻一叹,低声道:“明石,以你的才干当不止于一个枢密使。”
慕容复点头应道:“来日方……”话未说完,他忽然语塞,猛地抬起头跟见鬼了一样瞪住了苏轼。
只见苏轼温和地望着慕容复轻轻而笑。“与其让为师占了相位夺了你的功劳,不如就此实至名归。”
苏轼话音一落,慕容复便怔立当场,如何都吐不出一个字来。
反而是晁补之正色言道:“如今朝中已是蜀党独大,若是老师任了左相、明石再任枢密,难免引来朝野侧目,便是宫中亦会不安。明石,你向来有远见,怎么这一回竟疏忽了?”
“我……我……”慕容复张口结舌,慌乱地竟连话也说不清了。“老师,我没想到……我……学生可以辞官!”太皇太后病势转危的那段时日正是慕容复人生中最为艰难的一段,无论公务还是私情。平灭夏国,是他能抓住的在太皇太后过世之后保全蜀党压制赵煦的唯一机会。大事未成之前,慕容复的确无心再去思考事后该如何分猪肉的问题。
“糊涂!”慕容复如此口不择言,苏轼顿时心塞不已,若非还顾念着师徒情分只怕就要上手揍人了。“你与质夫的联名上疏为师也看过了,确然老成谋国耳目一新。如今大宋虽平灭夏国,可外有大辽与吐蕃蠢蠢欲动,内有冗官冗费令朝廷举步维艰。这个时候,你更该迎难而上一心振奋,好端端地辞什么官?”
“可是老师……”
“老师年纪大了,有事当然是弟子服其劳!”不等慕容复把话说完,苏轼即刻抢白。注意到慕容复仍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眼底的赤诚依恋一如多年之前,苏轼的心瞬间软地一塌糊涂。只见他长叹一声,缓缓道:“明石啊……为师还记得那年你来黄州在‘东坡学堂’外立了一夜。那天晚上下着大雪,你才十七岁……若非你实在固执,为师是绝然不会收你为徒的。这么多年过去,为师实想不到咱们大宋竟能有这样大的改变!为师在杭州三年,杭州文风鼎盛,人人都羡慕为师收了一个好学生。为师教不了你什么,可至少不能挡了你的路。你的才干远胜为师,这相位合该归你!”说到这,苏轼不由赧然一笑,拍着慕容复的手背最后补上一句。“为师有这决定,并非出于私情,而是为了天下。明石,你可明白?”
苏轼如此坦诚,慕容复还有什么不明白?这大宋的天下终究还是姓赵的,如今蜀党文治武功一无所缺,岂能不令皇家坐卧不宁?苏轼选择在这个时候辞官留京,一来是要将相位让给他,二来也是作为人质取信于皇家。如今的时代,师徒便如父子,慕容复再不肖也绝不能背叛苏轼。是以,只要苏轼一日仍忠于大宋,慕容复纵然当上十年、二十年的首相,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天下归心,他也绝然不能反叛。
“老师……”不知为何,多少误会困苦、风浪险恶慕容复都一一咬牙扛了过来,可今日见苏轼甘愿舍弃仕途为他破局,他却百感交集手足无措地痛哭起来。
五日后,绍圣元年元月二十,朝廷终于发下明旨封赏平灭夏国的有功之臣。原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章楶为少保,原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种谔为陕西节度使,原成州团练使折可适皆为甘肃节度使,其余功臣将士各有封赏不提。另自范纯仁致仕后左相之位始终空缺,有鉴于四品给事中慕容复主持平夏之战,功绩卓越,特晋慕容复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自此,慕容复终于官居一品。而这一年,他刚刚年满三十。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