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苏学士仗义执言

悟道娑婆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大宋天子门生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次日的朝堂,漆黑的夜才刚刚从汴梁城上离开,而朝中百官此时已经站在了皇宫大殿里,静候年轻皇帝的来临。

    东升的旭日将第一抹光辉照在大殿的斗拱上,远处的琉璃瓦上闪烁着耀眼光芒的时候,内侍尖锐的嗓音响彻了整个皇城。赵旭昂首阔步,自偏殿进来,端坐于龙床之上。文武两班纷纷叩拜,看着玉阶下百官,朗声说道:“诸位免礼。”

    “韩学士,前日京师雨雹,可有人受灾?”

    赵顼口中的韩学士,乃是权知开封府韩维。虽说差遣如此,但韩维本身还是翰林学士。以大宋对文人的尊重,赵顼习惯性地如此开口。

    韩维出班躬身回复:“启禀陛下,前日雨雹虽大,然城中房舍早在去岁冬日便经过修缮,无有大碍。只是汴河水涨,只恐今秋雨水更大,淹没河堤。还请陛下允准,征发民夫整修河堤。”

    “这是自然,陈相,此事便交由你处置好了。诸卿家可还有要禀奏的?”赵顼很是爽快地答应了韩维的请求。汴河水深关乎京城的安全,一旦决堤,城中肯定会有许多人家被淹没,哪怕是皇城都不一定能够幸免。

    性命攸关,由不得赵顼不关心。

    而陈升之在领命之后,顺带向赵顼禀告道:“陛下容禀。昨日知庆州事李圭复送来塘报,言称环庆路钤辖及庆州东路都巡检刘甫二人,不遵号令,阻截西夏山讹时陷入重围,损失四千余兵马。又有知安化县事沈耘,私自带兵攻击西夏,火烧西夏五千山讹,一时挑起大战。“

    “如今西夏大军兵围大顺城,李圭复命人将李信与刘甫拿下,着沈耘暂时幽居县衙。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定夺。”

    陈升之一边说着,一边看着赵顼的表情。

    而坐在龙床上的赵顼,听到沈耘的名字,也大吃了一惊。不过吃惊之后,赵顼心中倒是多了几分欣慰。对于这个锐意进取的皇帝而言,能够消灭西夏人,而不是吃败仗,那就是最好的消息。

    至于什么西夏人兵围大顺城,这三年以来,每年都要被围上两三次,又不少这一次。

    显然彼此关心的地方不一样,朝臣许多听到沈耘火烧五千西夏兵马,瞬间将之后的西夏人兵围大顺城联系到了一起。然后,就成功忘却了前头还有一个李信刘甫阻拦西夏人,导致四千余人覆灭的事情。

    “沈耘此獠必须得到严惩。擅自引发与西夏的大战,他哪里来的这么大胆子。何况一个文人,手上沾满如此血腥,有何颜面面对先圣仁义?陛下,微臣恳请即刻捉拿沈耘来京受审。这等大罪,当流放三千里。”

    “微臣附议。挑起沿边战火,不知又有多少人妻离子散。这等恶性,必须严惩。”

    ……

    一时间,群情激奋,似乎沈耘便成了这世间最大的恶人。赵顼被这些吵嚷声闹得心烦意乱,忍不住将目光转向了王安石。他心里清楚,王安石一直主张对外强硬的,想来沈耘的作为,一定能够获得他的赞赏。

    只是,赵顼失望了。

    王安石静静站立在班列里,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丝毫不阻止吕惠卿等人跳出来弹劾沈耘。

    对于沈耘,赵顼一直比较看重,他舍不得这样一个非常有思想的官员就因为这样的事情而落得没有下场。正要开口替沈耘说话,没想到好久不曾出言的苏轼走出来,躬身一拜,向赵顼说道:

    “陛下,微臣以为,沈耘之事,其中定有隐情。还望陛下派人查证之后,再做区处。”

    一言引得朝臣纷纷将目光投到苏轼身上,而赵顼则非常好奇地问道:“看来,苏学士是知道些什么了?”

    “实不相瞒,下官小妹与沈耘私交甚笃,便在昨日,下官府上也受到了沈耘的书信。信中就此次与西夏的征战,却有另外一番说辞,却是与李圭复所奏大相径庭。事关重大,微臣不愿隐瞒,愿具实奏闻。”

    虽然牵扯到了内眷,但苏轼此时已经有心和沈耘交好,因此也不曾有隐瞒。将沈耘信中所写,逐一向赵顼禀告。到了烧死西夏人的那一段,也沿用了沈耘对外的那套说法,正是上天有眼,不容大顺城遭番人侵犯,因此降下雷火警示。

    并且连理由苏轼都说的非常完美。

    试想西夏人有手有脚,遭遇大火,难道不知道逃窜?但事实就是来人悉数被烧死,没有任何遗漏。而且断臂残肢,也不是火烧能够做到的。

    这下子,朝堂上先前叫嚣特别凶的朝臣们都沉默了。事情一旦归咎于天,这就完全不好说了。毕竟苏轼描述的状况,还真不是人力所能及的。至于天意,还是妖孽,那全都是赵顼一句话的事情。

    临了,苏轼还不忘添油加醋为沈耘喊冤:“据沈耘揣测,李圭复攻打礓诈寨,可能与之前安化县豪族邝氏一门通敌案有关。”

    通敌乃是大罪,肯定是要禀告刑部的。赵顼闻言,将目光转到班中刑部一行官员身上。刑部侍郎赵君锡立刻出班回答:“启禀陛下,虽不知李圭复与邝家有何关联,但前月安化知县沈耘呈送上来的死刑案,正是这邝家。”

    在赵顼静候下文的目光中,赵君锡娓娓道来:“邝家私自倒卖军械铠甲与西夏,交易的地点便是礓诈寨。此案中邝家主犯三人皆斩首,余者尽数徒岭南。证据确凿,前日已经定案,公文正要发往庆州。”

    死刑虽然审慎,但是既然证据确凿,自然无可辩驳。至于李圭复和邝家的关系,苏轼点到即止,不再多说,反倒是引得赵顼越来越好奇。

    达到了目的的苏轼回到班中,迎着大臣们诧异的目光,心中暗道:沈耘,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李圭复对沈耘的控诉便成了一桩悬案,暂时被赵顼和诸多大臣搁置下来。此时他们要讨论的,是如何应对西夏人兵马围困大顺城的事情。

    虽然大顺城远在千里之外,但是自从筑城之后,这里一直是延边对抗西夏的最前线。一旦大顺城失守,可以说西夏人的兵马在庆州就可以横行无忌。到了那个时候,不仅百姓会饱受西夏人的蹂躏,就连大宋的脸面,只怕都要丢失殆尽。

    面子这个东西,与华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样东西。

    正如向辽国每年供奉的数十万钱帛被称为岁币,大顺城这张脸面,不容丢失。不过三两句话,朝堂上下便一致决定对庆州用兵。一切事务,都交给陕西路帅司和环庆路转运使司处置。李圭复的兵权,在这一瞬间被无情剥夺。

    解决完了这件事情,这才开始回过头来商量李圭复和沈耘打官司的问题。

    如今在朝堂上两方各说不一,也唯有派下去人手实地查验,再做区处。秉着一事不烦二主的原则,赵顼将这事情交给了方才出班回应的赵君锡。一个刑部侍郎,足够资格去查办这件事情。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庆州,此时闲散的沈耘,却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

    自从见识了沈耘上交的卷宗,皇甫端明便一直挂念着他。倒不是本职的公务,而是纯粹想与这位提出了柜坊制度的后辈好好聊聊。

    如今是谁都看出来,这个国家亟待革新。原本对于王安石满怀信心的皇甫端明,如今却隐隐有种向沈耘靠拢的意思。无他,纯粹是经过推演,他发现沈耘的方法更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正好,借着巡视地方讼狱的由头,皇甫端明一路北上。连李圭复都没有通知一声,便带着人手踏入了安化县衙。

    只是出示了官牒,县中的差役便急匆匆来到后衙,于金长岭面前禀告:“金县丞,前衙来了陕西路提点刑狱司的官员。说是要见一见咱们县的主官。您快过去看看吧。那几位看着好生威严,小人都不敢站在他们面前说话。”

    其实这纯粹是心理感觉,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不是。

    金长岭本来还在午睡呢。这大热的天,哪里有心情署理公务。听说提点刑狱司的人前来,可是把他给吓坏了。刑狱本就是考察县官的重要方面,一旦伺候不好这些大爷,被参上一本,自己想要转正的梦就彻底破灭了。

    急匆匆整理好衣冠走到前衙,金长岭便看到皇甫端明很是闲适地喝着茶水。

    这下金长岭放下了心,没有沉着脸色,说明对自己的怠慢并不在意。接下来只要说些好话,然后招待好了,那便足够了。想到这里,金长岭匆匆凑上前去,躬身一拜:“权知安化县事,金长岭,拜见上官。”

    “金长岭?”皇甫端明愣了一下:“知安化县事不是沈耘么,什么时候换成你了?如果我记得不错,你应该是县丞才对?”

    一番话说的金长岭彻底傻了眼,合着,这位要见的主官,是沈耘,而不是自己。一瞬间,金长岭的嘴里满满都是苦涩。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