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三国之赤色黎明最新章节!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转眼又过了两年多,时间来到了188年5月。
李煜的加入,使得历史出现了不少变故,有些事情已经彻底改变,有些还是依然出现。
西园八校还是组建了起来,其他七校都归上军校尉蹇硕统御,本意是让这支军队彻底归帝党统御,成为刘宏手中的一支武装力量。
刚组建,七个校尉名额就被世家抢去了六个职位。泰山平阳鲍氏子弟鲍鸿,夺下了下军校尉;袁阀庶出子弟袁绍,夺去了下军校尉;由于曹操去了西域,于是原本属于他的典军校尉,也被重新启用的皇甫嵩拿下;助军右校尉冯芳本来出身寒门,奈何袁阀以袁术与之联姻,娶了他的女儿冯氏,也算是加入了世家阵营;更别说左右校尉,夏牟和淳于琼,两人本来也是袁阀的门生故吏。
唯有一个赵融还是帝党,不过只有他和蹇硕二人,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皇甫嵩看似是阉党,但绝对是一个双面间谍,才能的确不错,但要站队的时候就左右摇摆。
世家来势汹汹,和以往的潜移默化截然不同。若是以前,他们至少会拿三成到四成的名额就算了,如今却是直接拿了八成以上,可见对方已经开始了某种行动。
别的不说,这几年不断闹黄巾,各地造反不断,却也是很快平定下来。世家越来越毫不忌讳的表演,一方面暗中煽动别人造反,一方面自己却带人平定这些叛乱,进而一个个军功不断获得,世家在朝廷,在军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甚至于,他们还挑动了南匈奴叛乱,杀死了听命于刘宏的羌渠单于。把偏向于世家阵营的於夫罗扶持上位,进一步断绝了刘宏的外援。
值得一说的还是刘焉,他本来意识到了改朝换代的到来,打算去当交州牧避祸。按照原本的历史,刘宏眼看还没办法控制巴蜀的情况下,就派了中常侍董扶劝他,然后刘焉就去了巴蜀。
实际上他去了巴蜀之后,的确是最快速的控制了巴蜀军政大权。却不想没多久刘宏就死了,于是就开始有了野心,安心当他的土皇帝了。
可如今汉中已经在张衡的治下,这两年又有了数万部队,同时益州刺史郄俭越来越不得人心,张衡以五斗米教煽动百姓,准备全面夺取益州全境。
按说,刘焉到底是皇族,怎么都比张衡这等外臣要值得信任。奈何184年的时候,李煜在拜别刘宏的时候,暗示了一句‘小心刘焉’。刘宏不明所以,但正打算暗示刘焉夺权时,却是想到了这句话,左右权衡了一番,结果鬼使神差的居然没有派他前往益州。
于是刘焉继续去了交州当了州牧,益州就没他事情,后来的交州牧士燮更是悲催了。
曹操的变化也非常大,两年前收复了张掖和酒泉二郡后,顺利抵达了宜禾都护,从无到有,两年的时间建立学院为当地百姓启蒙,修造道路连同酒泉张掖两郡,与关中大道彻底连贯起来。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马铃薯这里生根发芽,解决了这里的粮食问题。
两年的时间,曹操远征前后车师国,彻底把这里并入大汉疆域,同时在一步步向西征讨,目标是在五年内重开西域都护府,彻底打通丝绸之路!当然,这是对外的宣称!
实际上经过这两年时间,曹操麾下已经有五万大军,其中三万为受降的羌胡部落青壮。他们闲时为农战时为兵,确保宜禾都护府经济和农业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确保战力不减。
只需刘宏一声令下,这五万大军可以立刻开始挥军雒阳,作为外援。相比之下,作为凉州牧存在的董卓,反而是刘宏抛出来吸引目光的幌子。
饶是这样,这几年董卓的势力扩张也非常快。不仅有文士李儒加入其麾下;更有樊稠、华雄两位大将;徐荣、牛辅、张济、李傕、郭汜等宿将。西凉铁骑已扩张到了三万,更组建了五千精锐‘飞熊军’。
世家门阀那边也有不少的变化,其中杨氏在这两年里,不断推广棉花种植和纺织,目前关中之中所有棉花收购,还有棉布的纺织全部由他垄断了下来,下一步他们就要开始向关东甚至河北地区推广棉花的种植,棉布会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流纺织品。
陇西李氏在解除了打压的状态后,也是迅速在军中活跃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子弟获得了校尉的官职,不管是在禁军还是在边军之中,李氏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李氏也在进一步发展畜牧业,西北大片的草原,李氏圈出了很大一块进行放牧。通过种植牧草、青储饲料等技术,迅速成为举足轻重的畜牧大户,今年开始已经开始有不少的牛羊供应,这使得羊肉的价格都跌了不少,中等家庭也开始能买得起来吃。
太原王氏则是专门在酿酒上面下功夫,根本不需要李煜去教,就学会了蒸馏的手段。酿出来的包谷酒、粮食酒也是风靡全国,俨然有垄断北方酒类市场的趋势。
汝南袁氏虽然很不情愿,但这两年随着高产作物的普及,粮食价格已经非常稳定,这就意味着粮食卖不出高价,不少家庭甚至已经开始有大米饭吃,再不济也不需要担心挨饿。
粮食卖不出好价钱,袁氏无奈只能专门发展酒楼产业。人多就是力量大,很快就给他们搞出了高端酒楼这种东西,这种结合餐饮和住宿一体,从环境到服务都是当时的一流水平,很快就开满了整个中原地区,甚至开始朝着河北、江南、江州和关中地区发展。
就连荀氏和陈氏等世家,就算不情愿,也开始在商业上进行投入。荀氏以教育为主,在豫州和兖州开设了不少的私立学院,走的是贵族学院的路线。不过把入门标准降低,使得更多寒门能够进来学习。
陈氏则是在文化产品类下功夫,造出了更加细腻更适合书写的纸张,也生产其他类型的文具,由于价格合适,不少寒门甚至普通家庭都能买得起,倒也是在中原地区销售火热。
其实到了这一步,大家心里都明白,在西域没有开拓出来之前,内部销售是必然的结果。世家占据的比例太少,关键还是下面的百姓。
纸张已经没办法阻挡,越来越多的纸张进入百姓之家,连带着不少人都进行了启蒙。有了闲钱之后,百姓首先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都解决之后还有闲钱,一部分存了起来,一部分自然是购买书籍,到底没有谁想一辈子都当文盲,尤其周围越来越多人脱离文盲时。
简体字被世家们接受,这种他们看起来非常粗鄙的写字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百姓接受。他们要再回去写繁体字,反而会变得不适应,尤其如今市场上还开始出现了简体字的《论语》、《尔雅》、《春秋》和《诗经》等书籍,想要阻止简体字,已经不可能了。
于是世家大族把简体字称之为‘民间体’,意思是粗陋的百姓使用的字体。他们本身却还是贯彻繁体字,对于他们来说,百姓就算学得再多也没用,朝廷用人的渠道几乎被他们掌控在手中,只要他们不发话,没有任何百姓有资格被举孝廉。
他们却不知道,当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就算是他们不想变革,也必须要进行变革。更别说,若这背后还有被人进行推动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有了余粮,甚至开始有了余钱。农闲的时候,越来越多百姓选择出去打小工,在无法限制的情况下,世家也放开了工商的压制,百姓本来不傻,继续压制下去对他们的名声来说反而不好。
断人财路等于杀人父母,眼看越来越多人做工赚钱了,还说什么奇技淫巧,说什么满身铜臭,自己却搞垄断,自己却是不断搞这个,这不直接说百姓都是一群傻x?
华夏的冶金技术,在这两年也是获得了提高,钢铁产量开始增加,身在不少世家开始投入到开矿和冶炼之中。比起价格提升不起来的粮食,价格依然有波动的矿石更加值钱。
冶金技术的提高,导致农具也彻底从木质变成了全铁质量,铁铲、铁镐和铁锄等工具不断出现,甚至曲辕犁也开始登陆华夏大陆,据说是特区那里传过来的。
农耕需要的人数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进入工厂,进入矿场进行工作。社会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增加,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进入江南地区进行开荒。
曾经百万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如今只需要二十万人就能做到。科技的提升,百姓体质的提升都使得很多事情变得简单。大量的道路修建了起来,整个中原地区变得四通八达。
连带着,荆州地区,尤其是荆南四郡都变得繁华了起来。扬州也是越来越繁华,更多的城镇,在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修建了起来,最终使得行政区域也发生了变化。
公元188年,汉帝刘宏昭告天下,把丹杨郡、豫章郡、吴郡和九江郡划为吴州,改豫章郡和会稽郡为扬州。
当时甚至碍于舆论,下诏把泾县收回丹杨郡管辖,结果泾县的百姓在这两年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习惯了有权利监督官员,习惯了不被压迫,虽然没有自己的土地多少不习惯,但更多的权力和更好的待遇,使得他们已经开始逐渐习惯特区的生活。
骤然改变,三天后他们发现信任的县令,废除了特区以前制定的一系列的政策,一切恢复大汉原本的情况。一开始大家为可以获得土地而高兴,但很快却是发现承包合同全部失效,厂区全部归朝廷所有。
官府的大门关了起来,原本的小学和幼儿园虽然没有关闭,但已经没有那么好的伙食。甚至今年开始要收学费,而且价格还不低。
这下子百姓如何愿意?公然闹腾起来,差点就变成了造反。最后居然万民请愿,要求泾县回到特区治下,否则就全部搬到特区居住。
朝臣闻言,要求武力镇压,刘宏却说:“难道百姓向往更好的生活是错的?几个人还情有可原,泾县全体百姓都支持回特区,那就意味着特区的生活比现在更好,众卿身为大汉重臣,不想办法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反而要用武力镇压这些百姓,有何居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