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过桥还是不过桥

三清九月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人间知多少最新章节!

    景辉在门口叫了声,“爸,妈,我回来啦,是老师把我送回来的。”

    屋里传来了动静,“景辉,你回来了吗?”一把妇人的声音,是景辉的妈妈了。

    “妈,我回来了。”

    景辉妈见到老师,热情的说道:“林老师,多亏了你送景辉回来,要不这山路……我都担心死了!”

    老师笑着:“哪里话,景辉妈,你客气了。”

    “老师,你们午饭还没吃吧,我去做点饭,很快的。”

    “不用麻烦了,景辉妈,我要赶回去了。”

    “什么麻烦啊,难得老师来一次,不麻烦不麻烦,你稍作休息一下,我很快就好的。”

    盛情难却,老师就留在景辉家休息一下了。

    另一名同学是锦辉的邻居,自己回了家。

    景辉对妈妈说“妈,刚才我在拐弯的地方,掉下崖边去了……”

    “啊!你说什么!你掉下去了?!你有没有事?有没有受伤啊?!啊!”景辉妈一听他掉悬崖下去了,都没听景辉把话说完,就一把拉过景辉上下左右看了个遍。

    “我没事,妈!是老师受伤了,他为了救我,手掌都磨烂了,全是血呢。你拿点酒精和布条给老师包扎一下吧。”

    确定景辉没事儿,妈妈的心才放了下来。

    景辉妈拿来酒精和布条,先是用热水湿了布巾,把老师手上的泥巴擦拭干净,再涂上酒精消毒。然后到门外找了一棵不知道什么草,把叶子捣的稀巴烂,敷在伤口上,在包上布条。

    景辉捧了一盆热水,还有一条毛巾,让老师先洗把脸。无奈老师两只手都擦伤了,景辉细心的帮老师洗干净脸上的泥巴。

    “老师你先坐一下,我去厨房帮妈妈。”说完景辉就去厨房帮妈妈的忙煮饭了。

    老师坐在凳子上,慢慢的打量着这个家。

    进门的正对面墙上贴了一幅毛主席的画像,毛主席的正头顶上有黑字金边红底的三个大字“红太阳”。

    画像的旁边还有一副对联。右边的对联是“光辉思想照千秋”,左边是“旭日东升山河秀”。

    左边有两张桥凳靠墙放着,桥凳的面前还放着一张小桌子,应该是他们家的茶几吧。茶几旁边还有几张小板凳和小椅子。凳子和桌子都擦得一尘不染。

    虽然地上是略有坑洼的泥地,但也是干干净净的。右手边摆着一张餐桌和六张凳子。

    左右两边的墙上挂了满满的两排镜子,镜子上都是大同小异的红双喜。镜子左右两边分别都是用色毛笔写的“某某某昆玉大厦落成志庆”。(这里的志,应该是“言”字旁右边加个“志”,而不是“讠”哦。我是打不出来那个字,才用这个“志”代替的)。左边落款是“姻亲家某某某恭贺”。

    如果是几个人一起送的落款就是几个人的名字并列下面是“全恭”两个字。

    再往上就屋顶,屋顶都是盖的瓦片,顶上每隔一段距离就盖了一片透明的玻璃瓦,外面的光亮从玻璃往上面透下来,显得整个屋子都比较亮堂。以前的房子取光靠的就是这一片透明的玻璃瓦。

    不一会儿,景辉和他妈妈就做好了午饭端上了桌子。正开吃呢,邻居家的同学也跑了过来,叫老师去他家吃饭。要不是景辉和妈妈两个人拉住了老师,老师肯定要被邻居同学请过去了。不得不说他们真的好热情啊!

    林国禄老师走的这一路可算是崎岖难走了,但张桂荣那条路线也不见得顺利。

    张老师带着同学来到河边,这河上就一架木桥,说桥还是说高了。其实就用五根小腿般大的木头,木头应该已经有些年份了吧,有些地方已经腐烂了。

    五根木头并列着,差不多的长短大小,用码钉把木头固定好。再在面上钉上几排小木条,可以防滑还有加固的作用。桥的两头也打了桩,把桥身固定的死死的。

    这么大的水都没能把它冲走,是因为架桥的地方比边上的地方要高出许多,这么大洪水也才漫过了木桥,想要冲走木桥是不可能的。

    虽然洪水没能冲走木桥,但是这个河面也有个七八米宽。站在桥上往下看看到滚滚而来的洪水,心里面啊扑通扑通的跳。

    可是风吹日晒雨淋的时间长了木头会腐烂,平时同学们都是走这座桥上下学的。如果要走那种用水泥沙子砖块的的桥是很结实,但是要多走五里地,来回就十里地了,从这里过要节省时间很多。

    张老师看着这桥,感觉也不大靠谱,就问学生,“这桥你们天天都走吗?”

    一个学生回答“是的。”

    “这桥是什么时候搭在这里的?”张老师又问。

    同学们挠挠头想了好久,有些人说是去年,有些说是上个学期,有些说是前年,具体到底是什么时候?章老师也没搞清楚。

    “要不我们多五公里吧!”张老师开口道。

    “啊!那好远的,要走上小半天了。”

    “老师,我不想走那边,太远了,好累呀!”

    “老师,我们就从这里过去吧,我们走了那么久都没事。”

    听着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说着,个个都说远,不想多走5公里,他又问大家:“那边是远了点,但是安全啊,为什么非要走这里呢!”

    “老师,我们就走这里得了,不想走那边。”

    “是啊,等我们从那边走回到家都天黑了。”

    张老师犹豫了,他现在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多走5公里,但是安全。二是走这里木桥呢的确是近了好多,但是如果出事的话,自己良心一辈子都不会安的。

    思前想后,张老师还是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同学们,你们真的不想多走5公里吗?”

    得到的回答是“不想!”

    “但是这里很危险,万一有什么事,那可怎么办哪?”张老师忧心忡忡的说。

    “不会的,老师。你看我们都走了这木桥那么久了,也不见有事。”

    “是啊是啊,老师我们就走这里过吧!”

    还有个别胆子大的同学,拉着张老师的手摇晃着撒起娇来。

    看着他们就跟自己的小孩一般大,张老师的心里也想顺着他们,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唉,这可怎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