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无敌鉴宝系统最新章节!
林洛倾听到陈锋的话,不由白了陈锋一眼。林洛倾心里想道:“如果我能看出来,我还会答应你这个要求?”林洛倾现在很想问陈锋一句:“陈锋,你是猴子请来逗比的吗?”不过林洛倾不敢问,林洛倾很清楚,如果自己敢出口,陈锋肯定会大刑伺候,而现在林洛倾想到陈锋的大刑就有些羞涩。
陈锋无视了林洛倾传来的白眼,就好像没有看到一样,然后自顾自的把卷轴的放在手里,然后用双手握住卷轴的两端。只见陈锋双手一用力,卷轴应声而断。
然后从卷轴中间掉出来一个长十几厘米,宽两三厘米的盒子。林洛倾顿时明白了,这个卷轴根本不是实心的,而是空心的,不过那自己刚才查看时为什么没有发现呢?
陈锋看到自己的功绩,也有些惊了。这种事陈锋原来只在历史文献中看到过,却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发现这种东西。
古代有很多人这样做,当他们预感到自己守护不住自己的东西时,就会想尽办法去藏。而最出名的就是把一件珍贵的物件放到一个普通物件里面,以此来保存下来。
古时候很常见的就是一个人家无意翻腾一些家里的老物件,却发现这些老物件里面经常有好东西。不过还有一些人得到一些特别珍贵的东西,害怕自己后代没有机缘,反而给后代带来灾祸,于是将物件封死在一些东西里面,只等有缘人前来发现了。
陈锋不确定自己得到这件东西属于哪一种,自己还要知道这件宝贝的来历才能知道。陈锋在看这幅画时,曾用扫码眼看过这个卷轴,不过只能看到盒子,却没有看出来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林洛倾也没有考虑输了之后的代价而是也兴致勃勃的过来准备观看这一件古玩。陈锋没好气的看了一眼林洛倾,也知道现在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
陈锋小心的把盒子拿在了手里,一看不由乐了,不知道是这个东西的主人不忍心毁坏这个东西还是其他什么目的,这个盒子竟然是没锁的。
这让陈锋不由松了一口气,要知道古代的技术也是很高的,尤其是一些能工巧匠,设计出来的一些东西就算以现在的科学技术也没有办法破解,这也是陈锋刚才担心的原因,而且古代有些东西如果用蛮力进行破坏,那么估计东西也没了,陈锋看到不由松了一口气。
不过陈锋也有些担心了,因为这种东西既然没上锁,很大可能价值不高,所以陈锋一时竟有些不敢打开了。
林洛倾见陈锋磨磨蹭蹭半天也不打开,就问道:“陈锋,这个盒子也没有上锁,你为什么不打开啊。”
陈锋好气的看了一眼林洛倾,然后心里一发恨,赶紧拜了几拜,然后打开了这个盒子。盒子打开后,一个造型精美绝伦的毛笔。
陈锋连忙把这个毛笔小心的拿在手里观看。由不得陈锋不小心,现在古玩市场对古代毛笔的需求也是居高不下。毛笔易损,在加上时代久远,所以现代人根本见不到几个古代毛笔,更别提那些名人的的笔墨了,那更是举世罕见。
陈锋观看了一下,首先确定这是一个宣笔。宣笔产于泾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为宣笔品质优良,曾被列为“贡品”、“御用笔”。宣笔选料精慎,工艺要求严格,主要以兔毛、羊毛、狼毛为材料,有“装潢雅致、毛纯耐用、尖圆齐健”的独特风格。
陈锋不由心里暗喜,这只宣笔就算没有什么来头,只要有一些历史就可以有一个好价钱,陈锋于是迫不及待的打开深度扫描系统对这只笔进行扫描,结果却让陈锋有些惊呆了。
这支笔不仅历史十足,来头也不小。这是一只宋代时期著名大家诸葛高的作品。宣笔进入宋代以来,笔工巧匠辈出,制笔技术又有很大进步,笔杆的雕镂技术也达到了精妙绝伦的地步。而当时最出名的就是诸葛高、诸葛渐、诸葛元。梅圣俞诗赞:“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由此可见这只笔的出身不凡了。
林洛倾对陈锋拿着一只毛笔很激动,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道陈锋为何如何,在她心里,这不就是一只毛笔吗?最多历史久远一点,值得这么激动吗?
于是林洛倾开口问道:“陈锋,这只宣笔有什么稀奇的,你怎么这幅表情?难道这只毛笔也是了不得的宝贝。”
陈锋有些好气的说道:“是,它是一只宣笔,不过它是一只宋代大家制作出来的,你还觉得它普通吗?”
林洛倾听到陈锋的话,吃惊的长大了嘴巴,然后急忙从陈锋手中抢过了那只宣笔,仔细端详了起来。如果是一只普通的宣笔林洛倾肯定不会放在心上,但是一只宋代大家制造出来的毛笔就足够让人心动了。
林洛倾很清楚,一只毛笔使用期限其实最多几十年,能留下来的极少极少,更别说这种有上千年历史的,那珍惜程度可不低了。
陈锋看到原来满不在乎的林洛倾从自己的手中抢过去认真打量,不由觉得有些好笑,陈锋知道林洛倾短时间内是不会还给自己了,陈锋就捡起那个盒子打算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发现。
陈锋发现打开盒子后,盒子上面有着一些小字,而且是用宋代字体写的。还好陈锋是考古专业毕业,这种字体也在陈锋学习的范围之内,更关键的是陈锋还记得一些,于是陈锋就翻译起这行小字来。
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只毛笔还不只自己知道的那么简单。这支笔是陪伴苏轼苏东坡一生的那只笔。宋代一本杂记中曾记载:“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应试时用宣州笔,经“终试不败”,遂“以为珍玩”,平生书字每得诸葛笔则婉转可意,自谓除宣城外,不仅岭南无笔,就连“都下”亦于称心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