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大明乌纱最新章节!
朝廷里又是风又是雨的,方从哲罢相,叶向高上台主内阁事,东林的左光斗、杨链、刘一燝等重臣掌握了主动权。在东林凌厉的攻势下,继方从哲之后,前吏部尚书又引咎辞职,东林推举党徒赵北星出任吏部尚书,双方正在交锋。如果赵北星出任了吏部尚书,那么就可以很明确一点,东林党将完全替代浙党成为执政党。
这些事情,张问也管不着,只是静观其变,看赵北星会如何作为。这几天黄仁直的同乡沈敬被接了过来,和黄仁直住在一起,张问便请二人到宅中的客厅见面,想看看这个沈敬是什么样的人,能胜任什么公事。
张问自坐于前院北边的客厅里等候二人,只出屋门迎接。过了一会,黄仁直和沈敬便走了进来,张问与二人作揖告礼,入厅分宾主入座。张问坐于北,黄仁直坐于东,沈敬坐于西。在北方,是以左为尊,黄仁直先来,是张问的第一幕僚,自然就坐东面。要是在江南民间,黄仁直就该坐右手,习俗有所不同。
张问端起茶杯,揭开杯盖吹气的时候,观察了一下沈敬,见他身材短小,差不多比黄仁直还矮了半个头,虽然才四十多岁,但是两鬓已经斑白,眼窝深陷,脸色暗黄,面部棱角分明,骨头粗大,故脸上看起来肉很少。身穿长袍,但是麻布的,还很旧。看来已经穷困了有一些日了,不过还好洗的比较干净。
张问放下茶杯,随意找了个话题开始,“我记得有个修道的仙人和沈先生同名,对了,叫沈敬煮石。”
沈敬强笑道:“惭愧惭愧。大人说的那个沈敬,恐怕是民间臆造。”
沈敬煮石那是个道教的故事,说的是浙西有个人叫沈敬,自幼学道,后来云游至钟山,遇见一位老太婆,给了他一块白石,说是能煮成仙果。沈敬煮了十年还是一块石头,后来就泄气不煮了。后来那位老太婆又来到了,说你得到这石头,何不心怀虔诚、消除疑虑地煮它如果这样,不用十年便可吃了。如果心中疑信参半,虽煮上十年,仍然是吃不得的。然后沈敬就继续煮,煮成了仙果,忙沐浴清洁,将石头吃下去,顿时,他变回了童颜,须像漆般黑亮,心中清朗,身体轻捷。变成神仙了。
“哦?”张问故意试探道,“人心至虔,将石头煮成仙果,也并非不可能,为何先生如此肯定?道与佛,都是教人向善,人之向善,如水之向下也。”
张问说人心至虔,也不是不可能生的事,其实是在试探沈敬,借此了解他的观念,从而判断他的性格和思想。
沈敬摇摇头道:“在我看来,人向善,和水向下,连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张问听罢呵呵一笑,不置可否。又听沈敬说道:“道是道,物是物,两厢毫无关系的事,为什么要扯到一起?比如事没有办成,是才能不济方法不对,和道德高下有何关系?”
“格物明理,朱子精神,乃科举正理。沈先生如此看待经义,怪不得未中举人……”张问心下觉得沈敬很对口味,但也忍不住挖苦了一下。张问不得不承认,自己虽然也是科举正途出来的人,不过那些理学只用来考试,他骨子里的观念却趋向于实用。
“那大人认为朱子精神是宇宙至理?”沈敬听罢,有些浮肿,眼袋很重的浑浊眼睛突然很认真地看向张问。听黄仁直说他平时酒喝得很厉害,所以张问认为他眼睛的浮肿可能和饮酒过多有一定的关系。
沈敬看着张问的嘴,很是关注张问的回答。张问明白了,不仅自己在选人才,人才也在选雇主。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有一帮有相同理念的人,才能聚到决策层,如果张问和沈敬的观念不同,可能沈敬宁愿只为张问写写文书之类的活。
张问呵呵一笑,说道:“朝廷用理学教化臣民,明理懂礼,自然有朝廷的道理。只是经世致用之时,诸多玄理不定有用。”
沈敬点点头,看向对面的黄仁直道:“黄兄果然眼光独到。”
黄仁直摸着胡须笑道:“贤弟以后尽可与老夫全力辅佐大人,有朝一日大人若留名青史,不定你我二人也能挂个名,呵呵。”
张问又道:“闻黄先生言,沈先生通兵事,且曾经游历辽东。请教兵事以何为本?”
“大人这个问题问得太笼统了,具体事自然应该具体说。如果就统说兵事,我还是推荐孙子,孙子兵法虽相去千年,但仍然算得上根本兵学。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胜负之分,道、天、地、将、法五因决胜负耳。道为位,是正义,是天理,是民心。故大人所问以何为本,当以道为本。”沈敬侃侃而谈,话语平静,语言朴质,丝毫没有故弄玄虚的口气。
张问来了兴致,又问道:“辽东事,沈先生觉得谁的方略比较靠谱?”
沈敬毫不犹豫地说道:“如果非要选一个人,我选熊廷弼,至少可以守土。”
张问听他话里有话,说道:“听先生之言,我大明只能守,不能攻?”
“非不能攻……”沈敬摇摇头,端坐在椅子上,下半身却丝毫没有动,“守策,道在辽人保家护亲、抵抗侵略;攻策道在何处?建州本为大明之地,伐之为正义,但民心何在,道之不全。若非要攻,牵扯的就不只是兵事了。”
张问年轻,血气方刚,觉得兵家攻略才够王霸,守来守去太憋屈,便不禁问道:“非要用攻策,该如何办?”
沈敬道:“建州之地,如一块顽石,啃之无味,故士卒不愿亡命以赴,所以攻策缺道。没有道,可以创造道。道有两策,一为利,一为魂。”
张问欠了欠身体,一副求知若渴的样子道:“何为利,何为魂?”
沈敬半眯着眼睛,不紧不慢地说道:“人之趋利,是为人心。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不承认也无法,人是趋利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用募兵,以高额奖赏,战必勇。但有两难,一难怎么能投入大量军费?这就牵扯到户部财政和诸多官绅勋贵,绝非易事;二难钱投进去了,如何保证用到刀刃上,这又牵扯到官僚结构和理政效率……”
“……二为魂,为何魂?东周末年,天下争霸,秦军雄霸海内,鞭笞天下统一河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有魂。鞅以耕战之策献秦王,全民尚武,士卒可以因战功进爵,甚至可以与士大夫平起平坐,故武人有魂。观今之大明,七品给事中可以在一二品武官面前横鼻子瞪眼,府兵被层层盘剥,如一群奴隶,魂从何来?故战弱也。集魂比集财更难,前朝戚继光,一生致力武备,尚且无法改变现状,何其难啊。”
张问听罢难,并不愁,壮志踌躇地说道:“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只要方向正确,尽力去做,说不定能成功呢?”
沈敬笑道:“如果大人做成这样的事,前朝张居正也无法相比上下,青史用千古名相定论绝无夸大。”
张问与之相谈甚欢,寝食俱废。最后几个人觉得,先集财改观官僚理政效率这样的事比较容易些,什么提高武人地位这些会受到各家学派的攻击,估计刚提出来就会把自己变成妖党。当然,要干事,先配置党羽,拥有实力才是正途,想当初张居正也是不择手段许以官职利益推行改革,迂腐自视正直是没法干成大事的。
不多久,张问又遇到了好事。本来应该是坏事,就是关于他老婆张盈的事。张问做了大员之后,渐渐引起了大伙的关注,现他和他老婆张盈是同姓,虽然没有血亲,但是按礼教这样的婚姻是不合法的,理应用杖刑然后离异。但是张盈的妹妹是皇后,谁也不敢太强烈地要求张盈离异变成寡妇,那等于是公然和内宫为敌,但是上书皇帝提出问题是必要的。
朱由校也认为这是个很明显的问题,道理上说不通,但是张盈都已经嫁给张问了,要是强迫他们离异等于是毁了张盈一生的幸福。朱由校说张问有大功于社稷,又是皇亲,赐国姓,这样就和张盈的姓区别开了,并着内阁商议。对待张问不罚反赏。
这个办法确实很牵强,因为赐姓朱只是一种荣誉,并不是平时就真的改姓了,比如前朝的太监郑和,受皇帝宠信,赐国姓,但他的名字还是郑和,不叫朱和。不过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大臣中立自保,小官奋力弹劾。最后还是由朱由校下旨,赐张问国姓,张问娶了姓张的老婆就不了了之,有文人唾骂张问,不过仅仅是骂而已。
因为张盈是皇后的姐姐,又是命官的正妻,故朱由校赐张问国姓的时候,顺带赐了张盈诰命夫人。赐四品恭人,抹金轴诰命文书,玉箸篆织文,由皇帝亲自下旨南京织染局织造。
由是张问的圣宠达到了众人无法企及的地步,受到了这样的恩赐,张问不站在皇帝那边都困难,东林开始意识到,张问极可能成为皇派。
张问趁机让张盈上书想念妹妹,欲到宫中探望,皇帝恩准,并召张问一同入宫面圣。
他和张盈在午门下轿,正要进宫时,碰到了回京诉职的熊廷弼。张问和熊廷弼便在各自的轿前相互作揖告礼,然后走到一起寒暄。熊廷弼已经到部里交差,皇帝召见,正好和张问一起进去。
现在熊廷弼复辽东巡抚,是正二品封疆大吏,比那时在浙江做学道的时候要高出许多,这时却态度大变。以前张问在浙江拜访熊廷弼时,他的态度有些轻慢,这时却执礼甚恭,十分客气,进门的时候,竟然不顾高低尊卑,谦让张问走前面。
熊廷弼长得身宽体胖,圆脸额高,留着一撮指长的胡须,这时候谦虚起来,还像个谦谦君子,谁又想到这人一般情况下经常污言秽语随意谩骂别人呢?
张问急忙拒绝,让熊廷弼走了前面。他在心里寻思着,这熊廷弼肯定是看着朝廷里浙党落败,怕去辽东之后被人在朝中攻讦,所以才想和张问攀些交情,因为张问受皇帝宠信现在已经路人皆知。
二人说着客气话,在太监魏忠贤的带引下进了午门,过了御门,在乾清宫前面西侧的月华门过去,为西是一长街,门正对面有一道琉璃随墙门,正是膳房门。里面就是养心殿了。张问还以为会在御门召见或者在乾清宫,没想到被带到了皇帝休闲的养心殿。而张盈已经和张问分别,去坤宁宫见她妹妹去了。
进膳房门,正对面为黄色琉璃照壁,其后为养心殿第一进东西横长的院落。刚进院子,张问便看见朱由校正撩着袖子光着胳膊在那忙乎。张问暗自笑,朱由校没忍几天,就重拾了木工爱好。
而熊廷弼没见过新天子,见状十分吃惊,和张问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回事。
魏忠贤轻轻走到朱由校跟前,低声道:“皇爷,熊廷弼和张问来了。”朱由校这才现有人进来,便指着面前正在雕刻的东西道:“你们过来看看,朕雕得怎么样?”
张问和熊廷弼依言走上前去,先跪倒在地呼万岁,朱由校道:“平身吧,来看看。”
只见那里放着的是一个十座护灯小屏,上面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当真是有些造诣。张问忙说道:“皇上这寒雀争梅,不仅形似,而且传神,是神形具备栩栩如生,要是上好颜漆,定然就更加好看了。”
朱由校高兴道:“对,不仅是雕镂,从配料到上漆,朕都要亲自动手……熊廷弼,你看朕雕得如何?”
熊廷弼瞪眼看了半天,云里雾里的,不知所以然,只说道:“臣对此没有多少见识,不过看着还真是挺精致的。”
张问这才松了一口气,刚才还真为熊廷弼暗暗捏了一把汗,这熊大人有时候说话不太中听,张问生怕他说错了话。倒不料熊廷弼有求于人的时候,说话竟然好听起来。
时值七月末,天气炎热,熊廷弼额头上渗出细细的汗珠,不知道是因为天气热还是因为紧张,熊廷弼说话和举止都很缓慢慎重。要知道被天子召见,可是件天大的事,沉浮往往就在瞬息之间。
在本朝永乐年间,有个进士姓黄,受明成祖召见,明成祖问他为什么那样穿着,黄进士就说读《鲁论》,告终不可不详。明成祖以他懂礼明理,大喜,直接就封了山西布政使。而另外一个进士就是在天子召对的时候疏忽了,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正统年间,有个叫岳文肃的进士受英宗召见,说话的时候把口水溅到了英宗的衣服上,英宗十分恶心,大怒,将其贬为庶人。
可见和天子相处,有时候一个细节就会产生很大的效应。
张问心里也有些紧张,不过以前朱由校做世子的时候,他就见过朱由校,故现在倒没有熊廷弼这般紧张,张问表现得轻松得多。朱由校对比二人,更喜欢张问一点,可能是张问长相问题,也可能是和张问说起话来也很轻松。
在熊廷弼和张问都很重视这次召见的时候,朱由校却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袖子还高高挽起,毫无礼仪可言。他只顾着和大伙研究他的雕刻,左右看了一阵,说道:“张问说的对,雕刻不仅要像,还要传神。你们瞧这两只雀争梅枝做游戏,小雀占了一枝,又想往上飞,大雀是该站稳高枝呢,还是应该反跳下去把小雀赶走呢?”
张问很认真地看了一会,寻思着这话里的隐喻,心道皇帝是在隐喻朝局呢,还是隐喻辽东事?他想了一会,若有其事地说道:“皇上将两雀雕刻成这样的姿态,当真是耐人寻味,深得技艺之妙。大雀好似还未站稳,故小雀胆大飞上枝头戏弄大雀,哈哈,妙、妙,传神至极。微臣以为,大雀力气大,先站稳枝头,再居高临下攻之,小雀焉能敌呢?”
熊廷弼也听明白了这是隐喻,什么大雀小雀,不是指大明和建州么?而且熊廷弼是要去辽东的,在去之前,皇帝召见,不是说辽东事是说什么?熊廷弼忍不住就说道:“回皇上,臣以为,辽东之事,只能以守为战,方是长久之计、存辽大策,绝不可浪战。”
朱由校听罢看向熊廷弼道:“咱们说的是这护灯小屏上的刻画,你怎么扯到辽东事上去了?”
熊廷弼手心里全是汗水,湿漉漉的非常滑手,他急忙伏拜于地,面色苍白道:“微臣……臣以为皇上是借物训示微臣,微臣搅了皇上雅兴,微臣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