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霞鳞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碧空最新章节!

    说明:因作者目前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难以保证稳定日更,也很容易因此丧失写作动力。考虑之下决定将第一部剩下的序章先行发表,隐晦地揭示主线。同时第二和第三部也开始动工,以独立中短篇串缀的方式来完善。

    简单地说……第一部是个大坑,作者会不时来填,但为了保持填坑的动力必须挖新坑,三个坑轮番来……

    更新一般不会超过一周,尽量三天一更。

    嗯……大家想骂就骂吧。这种更新速度我也不好意思向大家收钱了,此后在恢复稳定更新前,所有章节都免费。

    &&&&&&&&&&&&&&&&&&&&&&&&&&&&&&&

    尊敬的馆长阁下:

    巴格达原本应该是个辉煌、**、并且有趣的城市。可是现在却因为不时升起的硝烟而人心惶惶。这也是我隔了许久才安顿停当,有空向您致信的原因。我终于明白之前胡杨将军所说的“比较敏感”意味着什么。上帝,我竟然一直醉心于研究而没有发觉世界已经天翻地覆!汉密尔顿为此养成了每天在餐前祷告的时候夹杂一通抱怨的习惯。但是毫无疑问,他也想和我一起走完这趟旅程。是的。我相信我们能走完。

    还是说一下我的课题。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宫中的皇家图书馆发来邀请函时我还是吓了一跳。面向普通市民的帝国图书馆历经几次内战,藏本的质量下降很多,基本找不到我需要的资料。但皇家图书馆是个宝库。不为其他,仅仅那些他在波斯帝国宫廷逗留时的记载就足以将我的研究大大推前一步。

    非常有趣的是,汉密尔顿做的调查显示波斯市民对他爱憎参半,但他在宫廷中却颇受欢迎。部分原因是现在的贵族阶层大多因为他扶植库斯鲁二世即位而产生,还有部分原因是他的到来总算终结了铁木真的恐怖统治——至少对于官僚来说确实如此。当然,还有些原因是他独特的行事风格所产生的人格魅力,即使经历了这么久的时间,反而在口耳相传中越发生动活泼。

    因此得益于某些我所不知道的大人物的关照和我课题的内容,皇家图书馆友好得让我受宠若惊。馆长阿里亲王甚至允诺可以在事态紧急时去找他庇护,最坏的情况下可以和皇室成员以及这些馆藏一同外出避难。是的,局势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包括阿里亲王在内的皇族们丝毫不掩饰这一点。

    “如果明天起床时发现连人带床都被高加索方面军的士兵抬着走,我想我丝毫不会感到惊讶。只会有‘啊,果然还是非这么做不可’,或者‘他们终于还是来了’,诸如此类的感觉。共和国不会将有亲缘关系的波斯皇室当作敌人,这总算是件值得庆贺的事。虽然我们为此失去了一个好皇帝。”在某次受邀一同享用茶点时,年轻的阿里亲王这么说道。

    深究这句话中的意义确实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他一生中交往、征服了当时世界上大多数的发达文明。但却在这过程中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对待标准。对于高丽和扶桑,他从军事和文化上实施双重灭绝的手段让现在的人们难以认同。对于苏斯藏和印度,他又以最小的代价封锁了这两个文明前进的道路,使之不构成威胁。对于波斯和拜占庭,他更多的是以保护者的面貌出现,甚至可以说一手扶植了这两个世界强国。对于欧洲——他的举动实在太史无前例,谁能想到他会以这种方式来彻底解决游牧民族的隐患。这是一时兴起?但参考一下近代史,正是他的这种安排使得欧洲、拜占庭、波斯之间相互制衡,而共和国则完全没有近在身边的战争威胁。整个世界度过了两个世纪的黄金时代。

    不过现在也有观点认为他所使用的手段代表了他对于异质文明威胁程度的判断。这是个新鲜的论调,但扶桑也会对强大到站在文明顶点已经两千年的共和国构成威胁?真好笑。

    因为我一埋头工作就忘了其他事的存在,这封信断断续续花了两周的时间才完成。就在这两周里我身边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按照惯例,皇家图书馆中的藏本不用说外借,连当场摘记都被严格禁止。但就在一周前,阿里亲王突然深夜便服到我的住处拜访。您或许会认为这是皇族青年的一时兴起。我最初也这么认为。但阿里亲王显得十分急迫。我一开门,他就拿出本散发着墨水清香的硬皮书塞到我怀里。

    “哦,我亲爱的朋友,别问,什么都别问。我已经安排了你离开这个正变作地狱的城市,这些人会引导你到安全的地方。带上它吧,就当是一个……一个同道者的饯别礼。我允许你任意使用和摘录书中的内容,全部公开也无妨。反正所有这一切对我们这些帝国的守灵人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我得立刻出发。等一切平静下来后……该死!怎么可能平静得下来……别了,我的朋友。我不会忘记那些和你在午后的花园中一边品尝哈发糕和玫瑰茶,一边愉快探讨学问的日子。那是多么可望而不可求的时光啊……”

    等我回过神来,早已被汉密尔顿拉近了屋子。窗外的天空是火红色的,到处都响起了警笛声、消防车的铃声,还有居民们的惊叫号哭。我想您应该已经从报纸上得知了那件轰动世界的大事。是的,当时我就在现场。可我宁愿放弃这个被迫的目击者身份。当一座千年古都在眼前化为废墟,这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刑罚。就在我茫然失措时汉密尔顿显示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实干能力。他在几分钟内将我们寥寥无几的行李收做一堆,用床单打包后背在身上,拉着我上了阿里亲王准备的马车。

    因为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的影响。在船上休息了整整两天才能动笔继续完成这封信。记得从马车上回望一片火海的巴格达时,我脑中想的竟然是当年他所看到的是否也是这幅景象。但毫无疑问,革命派的暴徒们绝不会像他麾下的军队那般守纪律,也不可能像库斯鲁二世那样顾惜即将纳入统治的臣民。巴格达,这个经历了无数次战火的城市再次成了地狱。

    直到下了马车,汉密尔顿才看到我始终紧紧抱着阿里亲王赠送的那本典籍。这连我自己都没发觉。借着月光,封面上《青藏战记》这四个汉字差点让我当场心脏病发作。

    我想您应该也有听说过传闻,库斯鲁二世在跟随他征战四方时曾记录了当时种种决策和事件的产生经过。《青藏战记》就是其中之一。当《波斯战记》上个世纪大幅删节后(您知道删节的都是哪些内容)在巴格达公开付印,《欧罗巴战记》在新大陆完稿,并在十年前出版,《青藏战记》却被波斯皇室牢牢保守着。任何人,包括之前的我都不能借阅。而阿里亲王给我的正是原作的抄本。

    曾有很多人猜测《青藏战记》不能被公开的原因,但在略略翻阅之后,我发现大多数观点都不太正确。这本书并非不能被公开,而是波斯皇室不想公开。其实从另一个方面考虑,库斯鲁二世当时年仅十二岁。尽管这位皇帝以聪慧而闻名,但十二岁的孩子毕竟不能像成年人那样进行观察、整理、记录。书中有不少幼稚得可爱的记载,还有不少过于激烈,恐怕会引起国际矛盾的论调。这对于研究库斯鲁二世的学者来说应该会大有帮助。

    而阿里亲王将它赠送给我,则是因为我研究的对象长期作为库斯鲁二世的保护人和抚养人,在原作中有大量批注。很幸运,抄本将这些内容都复制了下来,连能够表示他当时心情的涂改痕迹都描摹得十分逼真。换句话说,这本《青藏战记》其实是他和库斯鲁二世两人共同完成的手稿。我找到了至少四处他本人对当时决策的说明和总结。因为这更像是批改学生作业,他在写这些内容时不会顾虑到自己皇帝的身份,也不会多加掩饰,结论的得失都显得十分中肯。

    比如说,他并不欣赏自己提出并执行的“绞索政策”,在批注中坦言当时夏帝国的国力和军力只能支持他采取这种措施,否则应当尽可能将乌斯藏纳入版图,哪怕只是形式上的。

    “藏地虽然现在看来荒芜,没有可取之处,但到了未来土地即是财富和资源的时代却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绞索’能以最小的代价让乌斯藏暂时不对我们构成威胁,我们却因此不得不在中长期花费庞大的国家预算来防范印度对这片土地的野心。得不偿失,但也是种无奈。任何方法的使用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独特性,‘绞索’也不例外。我可爱的殿下,这不是个值得无限制推广的好办法。”

    这是他的批注之一,针对库斯鲁二世希望将“绞索”用在即将开战的扶桑身上的观点。这恐怕又会让人对他的印象有所改观。可以看出,他无论是在辽州时代还是在拜占庭,始终对环境和自己所做的事都有清醒的认识。

    但汉密尔顿不同意我这个观点。这位喜欢大胆设想的学生最近沉迷于由他发端的民权运动,并以此为依据反驳我的观点。确实,他对于民权似乎有着少见的犹豫和摇摆,因此我到现在也没法说服汉密尔顿,甚至渐渐没法说服我自己。这让我很苦恼,但学生的成就总是件好事。

    刚开始写这封信时我还在巴格达,现在却正搭乘共和国印度洋舰队的大船驶向新加坡。汉密尔顿兴奋地说这艘是以著名海军将领命名的“白龙”级航母首舰,“白龙”号,排水量四万吨。我对这方面不感兴趣,但能够每天有飞机收发邮件和报刊确实很方便——我最近开始习惯这种发出巨大轰鸣的铁鸟了——我想这封信用不了多久就能送到您手上。

    这支舰队的司令官似乎是胡杨少将的旧识。他解释这次是正常换防,并邀请我在抵达新加坡后一同乘坐专机去共和国的首都。在我婉拒之后他也并不显得意外,不久就让人送来了新的登舰许可,允许我们在海军的安排下继续搭乘印度洋舰队的军舰从新加坡前往首都。

    经过巴格达的事件后,汉密尔顿对这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有些警惕,但我不明白这里面会有什么内幕。难道有谁会对我们这两个贫穷又没有名气的不列颠人感兴趣?

    抱歉让您听了我的牢骚。最近发生的事实在太多,连军舰上都能感受到紧张的气氛。我有些担心家中的妻子。

    另,随信附上《青藏战记》的几页抄本。在临摹汉字方面汉密尔顿比我强得多。等我的研究告一段落后,我想把这本书捐赠给贵馆,但希望能保留一份抄本。

    向您致以诚挚的敬意。就此搁笔。

    您忠实的

    安德鲁?J?汉伯顿1491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