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太平新篇最新章节!
把倪守道的折子拿到朝会上讨论之后,基本上是同意了他的请求,北方民族复杂,需要有一个文武全才的得力干将守御,加上他与回部的姻亲关系,必定能得到回部的支持,由他驻守北疆其实是朝廷中的不二人选,甚至左宗棠也可以解放出来,回关内继续搞他的实业。商议定了之后,皇帝亲自下诏,加封倪守道为一级上将,并封朔方候,同时王财还下旨赐阿依莎为明善公主,由朝廷派谴专使携大批金银赏赐赴乌鲁木齐,代表皇帝陛下为他们俩主持婚典。
皇上如此偏爱倪守道,别人也没什么眼红的,毕竟他是从小就跟着皇帝出生入死,从卒长一步步拼杀起来的,比忠心,朝廷中没有比他更忠诚的,比军功,帝国数百战将也无出其右者,这次加封一级上将虽然说是帝国头一号,但也是积功而至,没有引起任何不满。事实上王财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到位,立了战功的将士他从来不吝啬封官赏金,即使是皇亲也必须一步步的累积军功。王财固然没有什么亲戚,但他的三位夫人却都有着复杂的社会关系,自从他们嫁给皇帝后,那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们好像一下子从地里钻出来了,托关系走路子,忙得不亦乐乎,但是王财从来没有因为他们与皇妃有什么关系而另眼相看,全部交给吏部量才度用,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外戚介入朝廷政务之中。又给军官们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发他们更加为朝廷效力。
朝廷能够如此爽快地批准了这个婚事,让倪守道吃惊不小,更令他意外的是皇上非但没有责怪他与异族来往之罪,反而厚加封赏,甚至连未过门的媳妇都封了明善公主,实在让做好了丢官罢职准备的倪守道感动不已。在给他的亲笔信中,皇帝回忆了两人一同出生入死的经历。和近十年的君臣情谊,言辞切切,颇为感人,最后王财写道“今天朕为君,卿为臣,但是你我之间却不是君臣地关系,漠北荒凉。若是想回来,朕在天京等你!”这封信直把朔方候看得热泪盈眶,如果说此前他对当年王财斩杀他父亲倪贵一事仍有些放不下,那到了今天,他才算是真正明白皇帝对他的信任与爱护,从此死心踏地地为帝国镇守北疆,他恩威并济,一生致力于巩固帝国北方边疆。努力调和民族矛盾,积极推进朝廷民族融合的政策,朔方候镇守北疆五十余年,无人敢试其锋芒,朝廷再也没有为北方征发过一兵一饷,玉门关以北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困扰历代中原政权的北方问题终于在倪守道的努力下渐渐缓解,而倪守道统率的北疆精锐也成了王财藏在北方的一只忠于皇室地百战健旅。
然而就在倪守道平定北疆,帝国即将迁都回天京,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得到本土增援的驻印英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英军强大武力面前,印度义军屡战屡败,毫无还手之力,这一连串的胜利也刺激了英国政府在中英和谈中转变态度,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态度。包令不但拒绝了李鸿章要求英国归还香港的和谈条件。甚至在此前基本达成一至的赔款问题上也转口回绝。几番谈判之后,英国政府只肯承认印藏边界。以及同意双方在印度以实际控制线为停火线,其他就再了不肯有什么让步了。
当李鸿章把英国人的最后态度送到京师之后,正在等待和谈好消息地帝国皇帝怒不可遏,很明显,印度战场的胜利让英国人自以为有了翻本的机会,看来分裂印度,扶植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政策必须加快进行,甚至停留在加尔各达的军队也应该适时出击一下,敲打敲打头脑有些发昏的英国人。念及此处,皇帝密令李鸿章暂停与包令地谈判,同时命令加尔各达驻军分兵进入缅甸,消灭从噶伦堡退入缅甸的英军残部,既然英军要以双方实际控制线为停火线,那干脆就打通云南到明牙喇海的出海口。除此之外,皇帝命令高建国、李秀成加快与印度义军联系,要人要枪都好说,只不过东西不能白给,要让他们拿东西交换,钱没有的话,物资特产什么都行,等到拿下缅甸后,再修一条滇缅公路什么的,这样原来内陆的云、贵、川必定获益匪浅。
接到朝廷命令的李鸿章马上闭门谢客,只是派人通知莫名其妙的包令说什么皇帝陛下要迁都天京,按照中国人的惯例,乔迁之喜时不适合谈判,因此建议双方推迟一段时间,等皇帝陛下搬家结束了,双方再重新开始第二轮和谈。包令知道中国人对英国政府开出的条件非常不满,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居然拿出这个闻所未闻地理由来搪塞,无奈之下包令只得赶紧密电英国政府,随着谈判破裂,可想而知地中国人一定会在印度采取军事行动,身为驻华公使,他有责任提醒政府早做准备。
扶植印度义军并不是什么难事,被孟买港登陆的英军打得东奔西窜地印度人一直在派人和中**队联系,双方也多有接触,接到朝廷命令的高建国、李秀成立刻分别出面,约见了印度教义军首领帕泰尔和另一支活跃在安巴拉附近的伊斯兰教义军首领穆沙拉夫,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援助印度义军抵抗英国侵略者的协议,根据协议,义军承诺以控制区内的煤矿、铁矿等资源为交换条件,从中国人手中获得他们急需的武器装备,同时中**队还将帮助训练义军军官,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为这两支义军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如果将来战事不利,帝国政府允许他们退入帝国境内组织流亡政府,继续争取“印度独立”除此之外,曾国荃率领两万湘军再次出兵,攻入缅甸境内,向措手不及的英军发起进攻。
中**队再次出击的消息让英国人十分意外,虽然从规模来看,中国人并不想把事情闹大,但是刚刚平息下来的中英战争再起波澜无疑是对仍在打击印度土兵的英军不利的,特别是有情报显示中国人开始援助几支印度土军,这就让印度战局增加了新的变数,因此仅仅打了一个月,英国政府就主动放弃了一直以来坚持的几个谈判条件,命令包令尽快结束中英谈判,而包令也不管李鸿章找出什么借口,亲自登门,要求尽快恢复谈判。原本王财也不想重新挑起中英全面战争,当然是见好就收,再说既然谈判能得到的东西,干嘛一定要劳师费饷的到战场上拼命呢?
这次谈判就顺利务实的多了,经过双方一个星期的唇枪舌战,中英两国最终签订了香港条约,达成以下协议。首先是英国归还香港主权,放弃此前各种不平等条约中英国获取的各项特权,承认西藏为帝国领土,承认尼泊尔,锡金,不丹为帝国属国,双方划定印藏边界,在印度,双方以实际控制线为停火线,二十年内互不侵犯,英国政府对于在战争中受到损失的帝国财产表示歉意,解冻帝国在英国的财产,为了弥补帝国的损失,英国政府将出资帮助帝国政府重建马尾、舟山两座造船厂,同时赠送两三艘新式蒸汽战舰以及一批工业设备,与之相对应的是帝国政府承认大英帝国在印度的权力,保证不对印度叛军提供任何支持,释放一万余名英军战俘,解冻英国在华财产,并对英国商人在战争期间的损失做适当的补偿,并同意与英国政府合作,共同打击南海海盗,保护海上贸易,除此之外,双方承诺相互给予对方贸易最惠国待遇,并商定今后两国间的冲突将通过对话的方式和平解决。
根据香港条约规定,帝国政府一举安定了西南边境,原本风雨飘摇的尼泊尔、锡金、不丹三国正式被帝国纳入藩属行列,同时由于英国政府宁可多付实物补偿也不愿意支付战争赔款的奇怪心态,帝国政府又得到了重建两大造船厂和获得一批先进工业生产设备的机会,而条约中对于缅甸问题的模糊,也为将来帝国一步步的侵吞缅甸北部,获取明牙喇海出海口埋下了口实,此外虽然帝国政府承诺不再支持印度国内的义军,但实际上这种支持从签订条约的那一刻起就始终没有中断过,一直到英国人被赶出印度,这两支分别代表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势力的义军在南亚次大陆上为争夺统治权而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残酷宗教战争结束,帝国政府都在向他们兜售各种武器装备,并因此从印度掠夺了大量资源。
然尔最值得一提的是,中英双方主张以对话的方式来解决将来两国间可能产生的冲突也为各国解决彼此之间矛盾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于急需和平时间发展的帝国政府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