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三分朝政

春锄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太平新篇最新章节!

    第170章:三分朝政

    第170章:三分朝政

    这个军帅苗超肯定是干不成了,吕正贤当着几个人的面吩咐蒋礼国暂行军帅之职,约束部队行止,等苗超的事情查清楚之后,上头自然会有个说法,依吕正贤的个性还要把那几个代头闹事的士兵也一起带回军法处,总算是葛海华再三劝说才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现在军心不稳,再去抓人说不定就真的激起兵变了。

    一直为关外战事忧心如焚的帝国皇帝对于吉林府的战事异常关注,实际上当帝**队将吉林府外围俄军包围之后,王财就认为战争已经结束了,集结了三倍于敌人的军队,辅以绝对优势的火力,要是再打败仗那总参这些人真都是猪脑子了。他现在关心的并不是接下来的仗要不要的打,而是怎么打。吉林府的俄军被消灭后,三个月之内关外的俄军都没有办法对帝**队形成实在的威胁,利用这个机会迅速打跨满清政府,消灭这个老毛子的盟友,这样三个后即使老毛子的援军赶到,自己也可以逸待劳,只要老毛子不肯放弃锡霍特山、库页岛等,那这仗就得打下去,可打仗最重要的是后勤补给,特别是关外不毛之地,物资运输极其不便,为了应付这几次对俄作战,帝国政府采用海、陆两线运输的办法,一路有帝国水师护送江南粮秣军火从营口登陆后再转陆路,靠民夫人工搬运,效率低而耗费巨大。另一路从江北各省调动军队北上出山海关,基本上都是靠士兵两条腿走,也是费时费力,那个湘军第一军出湘之后,行路乘舟也花了近两个月时间,如果要扩大对俄作战,完善关外的运输体系就非常重要。

    在王财看来。要致富先修路绝对是一句致理名言,为什么江南各省发展地很快。除了政策对路以外,恐怕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江南各省水网发达,交通便利,再加上不断延伸的铁路网与电报网都刺激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其实江北各省也都有各自的优势,只是苦于运输不便,山西这么多煤自己用都用不掉。煤价低的惊人,但如果运到缺乏燃料的江南,那价值何止翻了几翻?不要说外贸了,就是搞活国内贸易都对整个帝国经济的发展是有极大好处地。这个到没什么困难的,只要政府肯投资,修几条路算不上什么难事,实行扩大内需地政策三年来(参见129章),每年财政收入20%的投入让苏、浙、赣、闽四省府一级的城市全部通了铁路。而电报线路也随着铁路的延伸而延伸,这些高科技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各种公共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快,由政府和商人双方共同投资地发电厂,矿场,道路。桥梁让无数脱离圣库的老百姓找到了工作,收入不断增加,有了钱的老百姓在消费上的投入又刺激了商品贸易的繁荣,新兴的工厂业主既然得了充足的劳动力,又不用担心商品的销路“今年你办厂了吗?”成为江南富商们见面最常见地问候语。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几年的实践也证明帝国政府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严重的不足,这些不足有的是因为王财所搞的那一套都是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地,很多事情王财心里清楚,但是手下人去办的时候就会走样。少不了要往返几回才能见到成效。但更多的是帝国政府从上到下都缺乏计划性,除了钱百万在资金上循规蹈矩。控制非常严格之外,各种工程的投资都具有很强的时限性,当年计划的工程一旦延续到了第二年往往就得不到资金支持,因为新年度的计划会将资金分流,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新兴的帝国政府在国内建设上的幼稚,另一方面也突显出了整个政府急于求成的盲目。各地官员为了突显政绩都会在每年地工作安排上开例出长长一串当年将要开工建设地各项工程,到了第二年也不管旧工程是否完工,新的工程又会上马,几年下来这些政绩突出地官员升了一批又一批,各地兴建工程的实际完工数却是越来越少。这当中的漏洞其实非常明显,内阁也是早就知道的,但却没有人敢去跟他们的皇帝说,当今天子好大喜功,谁都不肯去阻了皇上的兴头,最后还是王财三岁的儿子定漠无意中从他老子的办公桌上看到了几份各地上报的计划好奇的问了一句“这些东西都要花银子么?”这才让王财反应过来,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每年财政收入不过十几万两银子,其中二成还要上交给国库,那他怎么可能每年都投入这么多的银子来不断的建设各种工程项目呢?要么是他们上报的是虚假的计划,要么就是他们真的干了这种蠢事!

    结果监察部秘密调查之后王财不得不承认,他这些无能的手下为了显示政绩真的把国家的银子打了水漂,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立时就把内阁各部首长喊来一顿痛骂,下令重新考核三年内升迁官员的政绩,如果有此类虚报做假的,一律就地免职,对于那些严重浪费国家财产的官吏全部下狱,按律治罪。不过这件事情也让王财意识到制订长期计划的重要性,拉着内阁重臣仔细研究了几天,决定自太平二年(1861)起,各省均以五年为限,制订五年计划,对于此后兴建的各种工程、项目都必须计划清楚,度支合理,由工部审批后方能施工建设,工程完工后,监察部将派专人检验,对于任何从工程中谋取私利的官员,不论职务大小,一律依法严办。

    与这相比最让王财头痛的是在江浙推行的新圣库保险制度,无论各级官员如何解释,老百姓就是不愿意交银子存到圣库去,正如当时王闿运说的,他们宁可在家里的墙角掏个地洞藏那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十几两银子,也不愿意交几钱银子给政府,整整三个月时间里,江浙两省登记缴纳圣库保险金的百姓占两省总人口的一成都不到,这让具体办事的官员很无奈,也让内阁琢磨着是否要继续办下去,但他们几次想中止这个闻所未闻的福利制度都被皇帝毫不客气拒绝了,无奈之下内阁只能通过增加福利性税收的办法来实现,谁知道上报到皇帝那里又被否决了,这真让内阁伤透了脑筋。最后还是王财给他们出了个主意,虽然人少,但毕竟江浙还有近一成的老百姓投了保的,那就多树几个典型出来,这些人中间谁家要是出了什么事,圣库要舍得往外掏银子,只要老百姓看到这些典型真正得了实惠,不怕他们不一窝蜂的抢上来。

    如今帝国政府大小事务虽然仍需经皇帝批准,但实事上内阁已经有较大的自主权了,由内阁首辅大臣与行政各部首长共同组成的帝国内阁在国内政治民生上得到了皇帝的充份信任,王财如今基本上不再过问具体的政策问题,只是在大方向上盯的比较紧,同时为了更好的监督行政官员廉洁守法,白逸生领导的监察衙门也从内阁下属编制中脱离,更名为监察部,与唐叶的警务部,韩寒彰的特别情报部(特情部)共同组成了国家安全部,容闳领导的立法院,莫仕暌的刑宣部(前刑部)共同组成了国家法务部,从内阁、国家安全部、国家法务部三个方面入手来强化对官吏的监督与国家的控制。比如说办一个案子,首先是监察部根据立法院所立法律条文来判断当事人是否违法,如果违法,则监察部将案卷结论交给刑宣部审理判决,刑宣部审理完毕再转给警务部执行,在这过程中,内阁又对国家安全部,国家法务部拥有质询权,三者都对帝国最高领导者皇帝陛下负责。

    这种将行政权、立法权、执法权三权分立的行政体系无疑是受了美国人的影响,虽然王财舍不得放弃皇权,但是愿意采用三权分立的办法来建立帝国政府架构,这也让容闳喜出望外了,至于国家领导者是皇帝还是总统他并不在意,因为无论是皇帝还是总统,只要将来能把他们的权力通过法律的办法来加以约束,那皇帝与总统并没有什么区别,按照王财的命令跑到京师近郊与那些抗租抗粮的老百姓待了一个月的容闳,回来之后便彻底放弃了要在中国搞完全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容闳发现中国的普通百姓对于皇帝的迷信是根深蒂固的,让他们自己吵吵闹闹的去选一个总统出来简直不可能,不说选总统,就连他组织老百姓投票选择纳赋定额也是一败涂地,要么茫然不知所谓,要么争吵不休,大打出手,直到今天他才真正明白王财所说的“军政、训政、宪政”的深刻含意,为了实现“宪政”的目标,中国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来实行“训政”而面对这样的国民,只有强有力的政府才能够保证“训政”的顺利推行,在容闳看来,只要王财最终愿意实现君主立宪制,那都是中国民主制度的伟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