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32章 春种

零点浪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

    前方的水电站工地干得热火朝天的同时,在田独河东岸的农业开发用地上,有一群人也正在认真劳作着。这些人的主力是农业部下属的十几号人,因为目前劳动力紧缺的关系,甚至连袁若修和朱萍这对老夫妻都挽起了裤脚下到田地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留守一号基地的妇女,穿越前这些人的农业知识大概就停留在能认出超市里卖的那些蔬果的水平,很多人甚至连长在地里的水稻都没亲眼见过,但她们现在必须跟农业部的人一起,赶在谷雨来临前两三天时间里将已经培育好的水稻秧苗播种到田里。

    赵晓若脱掉鞋,小心翼翼地把脚伸进了浑浊不堪的泥塘中,那种冰凉的触感让她在下意识缩回脚的同时,又有些异样的兴奋感。赵晓若出生在医学世家,从小到大,她所受到的家庭教育都是要讲究干净卫生,一尘不染,别说像进到这种泥塘,就算是无事每天也至少要洗上十次手。从上海交大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之后,她的生活习惯更是有着从“讲卫生”向“洁癖”发展的趋势,在今天之前她甚至都没法想象自己有朝一日会光着脚站在水稻田里插秧。

    赵晓若还在发呆之际,旁边伸过一只手在她胳膊上轻轻一拉,她便不由自主地一脚踩进了水田里。

    “啊呀!你这丫头……”赵晓若知道这是自己的好姐妹吴巧,只是嗔怪了一声。吴巧和她一起长大一起读书,进了同一所大学读同一个专业,毕业后又进了同一家医院当护士,最后甚至一起背着家里报名参加了穿越行动,这关系铁得如同亲姐妹一般。只是吴巧与她的性格有所不同,情绪更加开朗,有什么事也不会藏在心里。

    吴巧笑道:“行了大小姐,今天可没人来帮你了,你还是老老实实自己干吧!”

    赵晓若嗔道:“本小姐有手有脚的,不需要人帮!”

    两个小姑娘青春靓丽,又是单身,她们所组成的护士二人组自从加入穿越行动以来,便受到了广大单身男青年们的热情追捧,甚至有好事者在论坛上成立了粉丝团,大有将两人捧成娱乐明星的架势。而在穿越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两人也是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照——体力活绝对有人抢着代劳,打饭绝对不需排队,安排的工作绝对是既轻松又安全。吴巧就不止一次表示这次穿越是来对了,每天都是阳光、沙滩、海浪,喝着椰子汁坐在树荫下打瞌睡,这种生活可比在三甲医院当护士天天累得跟狗一样强多了。

    但赵晓若要比心思单纯的吴巧想得更多一些,像穿越集团这种群体组织,其实与以前工作的医院在组织结构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一样是按职能划分部门,一样有领导和被领导阶层之分。而且敢于参加穿越的成员,往往在专业技能上都有一技之长,能在某些关键性项目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成员在这个团体中如果不努力上进,凸显出自己的作用,那么迟早也会被边缘化,逐渐沦为平庸之辈。

    像她和吴巧这样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但又不属于团体内的拔尖水平,其实在相应部门的位置是比较尴尬的。比如现在的医疗组就肯定是两个老外大夫打主力,而她们这种学护理的就顶多只能打打下手,做点身体检查或者伤口包扎之类的“粗活”。长此以往下去,在团体内的作用和地位也会变得越来越低,随着穿越众事业的逐步铺开,或许哪天就开始被人慢慢遗忘了。

    当然像她们这样的女孩子或许还能多一条出路,就是在穿越众当中找一个能力强的对象嫁了,以后至少还可以在丫环老婆子的服侍下享受阔太太待遇,但那样的结果可并不是赵晓若想要的。照她的打算,自己在今后至少要成为一门医疗学科的代表或者说领头人,比如妇幼保健,或是临床护理,等数年之后执委会要开办医学院之类的机构,自己就算争不过那两个洋鬼子,起码也得弄个副院长什么的当当,最次也得系主任起步!

    这些远景职业规划赵晓若并没有主动对谁说起过,甚至连吴巧也没有告诉。她知道吴巧的心思并不在事业上,跟她说这些话也未必有用。只要自己今后能出人头地,那么到时候拉自己的好姐妹一把,任命她做个副手,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

    不过在实现个人事业目标之前,赵晓若还有很多实际的困难要去克服,比如说眼下的春耕春种。实际上春耕已经在前几天结束了,在执委会的安排下,数百名劳动力齐上阵,在三天时间内对已经开垦出的近五百亩荒地进行了紧急耕作,然后这些劳动力就被全数调往田独河上游的水电站施工工地了。而春耕之后相对轻松一点的春种,就被执委会交给了农业部和她们这些留守一号基地的非劳动力人员来解决,这也是迫于形势的不得已之举。或许有人心中多少有点不满,但这样的安排是要解决作为生存根本的粮食问题,至少表面上是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执委会的安排,甚至连那位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瑞莎这次都乖乖地闭上了嘴,没有对此发表任何异议。

    参加春种的人员被分成了若干小组,每组要承包一定面积的地块。今天赵晓若和吴巧的二人组分到的是一块面积为五亩的水稻田。不过在开始耕作之前,所有人还得站在田里看农业部技术人员的示范操作,这也算是临时抱佛脚的举措之一了。

    考虑到参加春种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惨不忍睹,执委会未雨绸缪,按照农业部的要求早在穿越前就订购了数台人力插秧机。借助工具进行水稻插秧古已有之,宋代苏轼还曾作过“秧马歌”,内容就是描述湖北农民利用秧马和莳扶这类工具插秧的情景。这些原始的农业工具甚至直到解放后的50年代还在农村使用,后来才专门研究出了更科学更有效率的现代插秧机。

    农业部所采购的这种人力步退式手摇插秧机重量轻、体积小、适应性强且维护方便,使用者一手掌握方向,另一手旋动摇把,拖着插秧机在稻田中匀速直线后退,就能把秧苗按照一定的间距稳稳地插播到田地里。照农业部的事前试用,即便是生手也能用这种插秧机种出每分钟60到70棵的速度,单台插秧机两个小时完成一亩地问题不大,熟手的话这个速度至少还能提高三分之一以上。

    操作演示结束之后,农业部的人特别强调了“稳重”,要求插秧尽量做到一次成功,因为农业部为了这些秧苗的培育实在是下了很大的工夫。

    由于穿越行动时间一早就定下了,所以为了能赶在穿越后种上一波春稻,农业部特地采用了秧龄较短的水稻旱育秧技术,但就算如此也有长达约三十天的育秧期,所以农业部在英州装船最后一批农用物资的时候,这些秧苗可是连土带苗一起移到船上的,而之后数天中要保持环境的温度湿度和足够的日照时间,农业部和执委会都是花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如果在最后的插秧过程中因为操作不当造成秧苗的折损,那的确是很令人心痛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农业部没办法在穿越前进行大规模的育秧,最终培育的秧苗大概只够种植两百亩地,剩下的耕地将会种植玉米、大豆、薯类等杂粮作物,作为粮食的补充。不过农业部对粮食产量还是比较乐观的,这些从后世带来的优良品种可不是黎人种植那种近乎野生的山栏稻可比的,只要不出现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农业部认为到这一季水稻收割的时候再怎么差也能达到五十吨以上的总产量。加上其他杂粮作物和现有的粮食储备,农业部预计在一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粮食缺口。而随着穿越众控制的劳动力逐步增加,开垦的耕地面积和粮食种植面积也会相应增大,在本地人口没有发生爆炸性膨胀的情况下,粮食肯定是够吃了。

    说是困难时期一视同仁,但农业部给小护士姐妹安排工作的时候多少还是有点照顾——两个人共用一台单人操作的插秧机,这么一来实际上就可以让她们轮流休息了。从来没下过稻田的两姐妹当然不会那么顺利就完成任务,事实上在开始独立操作不到两分钟的时候赵晓若就脚下一滑,一屁股坐进了泥塘里。而吴巧也未能幸免,同样也在插秧的过程中变成了泥鳅精。不同的是赵晓若偷偷地用手抹掉了眼泪,而吴巧却是坐在泥塘里哈哈大笑,仿佛拣到宝一样。整整一个上午过去,两个人轮流下田作业,也就完成了不到两亩地的插秧工作。直到中午有人送来饭菜,两个泥猴才停了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一起放声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