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独自漫几步文集最新章节!
真地不想再凑这样的热闹,好在这也不过是私底下的说说,反正也没什么机会流进大家耳目的,虽然我或许也真想,但他人的眼光总是向着高处看,谁又见得会注意这有总点懒活的我。
我劝自己不要这样猴急的想去说什么,至少自己是该先全读一下王朔的作品的,可是没可能有什么机会,既没钱去买也不想买也没地方借的。可现在又见得空闲的很,只好就手头这本的痞子英雄王朔再批判,随口聊上几句什么的,没有什么什么意思的,纯粹是因为自己目前憋得慌。
这本书是在福州师大里的地摊上买的,当时没工可做的时候,就不时的爱往师大里的朋友那里钻钻,这爱钻钻的心理现每回想起来,都让自己的脸瞬间发热发烫,羞惭的自己要无地自容,当时的我太幼稚了,竟然误解了近朱者亦近墨者黑这句话的意思,以为常来这院校泡泡了,多少可沾染些书生们的骚气。可这院校必竟不是泳池,更非染缸的,所以我常常一样的要灰溜溜而来,灰溜溜而去。但混混日久了,居然也自以为大学生们也不过偶尔的,这实在很是有种阿q气,而我买这本书的心态也是偶尔的,大半是被那削价的声音所迷惑,再小半的是被这书名所迷惑,这书面上的痞子和英雄写得挺大字的,而恰恰是这四个字都引起了我的好奇,我实没想这谁能同时既是痞子的又是英雄的,所以想看看。
同时买的还有一本李长之的批评文集和一本网络丛书蚊子的遗书,都是挺便宜的,值八块钱的,买李长之这本是觉得它厚,买蚊子的遗书是类似痞子英雄这本觉得人多。李长之这本到现在只读了几遍关于鲁迅那部分的,而蚊子的遗书也不知看了多少后再也没什么心思再去看了。书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厚重,只是可读性还有人的个性、兴趣往往就在影响人的阅读方向。在我的感觉里我是喜欢骂人和爱看别人在骂的。看骂是个原因,再也许名人效应也是半个原因,蚊子遗书里我认识没几个,而这一本里我至少有多个常有听闻过的。
没头没尾,翻过来翻过去地看过了几遍,模糊里感觉好象有这么一回事,然而对于这一回事就又很颇为不为然的。我感觉到了现在的文人似乎都很无聊很贫乏很负气,怎么就为了这样的一个王朔而费上了这般多口舌,而且好的坏的骂的赞的笑的讥的等等,让人这般斯里糊涂的。自己的这糊涂也许仅因为涉入王朔的太少,或者是看过了一点点而后没有印象,我一向是没有名人观念及个人崇拜的,没有看过这本书,我也并不知道渴望编是王朔所写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电影倒是看过的,那是多年前路过福州,也是这师大的一朋友拉去看的,当时王朔大概已是红极过半边天的,于是始知这中国的文坛有这号的一人物。阳光灿烂的日子其中的情节现在也一无所记了,只依稀有的印象是那电影在摄取文革的某些气氛似乎有独到之处了,再在去年所买的一本中国黑色幽默小说集里始真正读到了一篇橡皮人,也并不感到有什么,与这小说集的另外一些篇么对比一下,这情节似乎也无过人之处,而且王朔的语音表达能力尚有口吃般的迹象。所以真不知后来的他怎么便能让人那么注目。
因为知道王朔的极少,而这书上的又都是别人的语词且又是乱七八糟的,使人难以接信并判断,所以对于王朔的影响是好的是坏的,这里就不再言及,而使自己确信王朔的只有他的聪明的一面。
这书里的大部分确都颇值得一看的,虽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但优劣之势还是让人自然明眼的,另这事实也启发了人的想骂之性及吸取了种种骂人的艺术技巧。开篇伊沙的王朔的不良气味不是第一读到却最得我心,其它的也大都有趣,就如那名为小宝的一篇,就颇有当王朔私家小宝的味,好象有种溺子的情绪,再就是那自号狗子的说话,则真让人不禁莞尔,也猜不准该以为是人如其名的,还是名如其人的,眼前真好象看到王朔的脚跟前有那么一条趴儿狗似的在摇头晃尾。这书本里就让我不耐烦的是这最背后的几篇名人看王朔。除了陈村的这篇,其它的不是荡着臭味就是漾着酸腐,特别是英达的这篇王朔的语言,虽没臭得让人窒息,酸得令人掉牙,却也让人着实望梅止渴了一回,或想象到杨桃的模样而满嘴生津。说王朔的语言“需要艺术家的眼光,文学家的才气,佐以大师级的判断和品味,才能胜出。”王朔的语言真地有那么高的品味吗?真不知我家邻居的那泼妇的骂人语言和技巧,如有幸让你听到又不知你又会制造怎么的几个纸帽子给她。英达还说“不记得有哪位作家活着的时候,尤其如此年青的时候就达到像他这样的影响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管你喜欢他还是讨厌他,你不可能没听说过王朔这个名字。”英达显然是吹嘘高捧地太过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指的是多大的一个地方呢?我住的这地方是沿海的一个开发区,可这也知道王朔的至多也不越过千分之一的,所以我要说你们这些名流作家们,至少有空多出来走走,而别呆住在那笼子里自作无边际的想象及深陷女人式的自我陶醉。美达的还看这“王朔的台词,从来流畅仪携永、妙语连珠”等等,总之这一整篇都极尽吹捧之能事,而几乎要让人怀疑王朔是否私下里曾给其什么好处了。
对于这一本书,所还有的感疑有,除了开篇的两篇注明日期,其它的却均未注,很显然的这些篇么有许多是早期的评论,这就不能让人有秩的去感觉王朔的及现代文坛的脉络。再则这书也是具有挑选性的,而不是全面的纠集,或至少欠缺了这书中多次提及的张承志的及王蒙的评论,我不知这其中是否有原因,再者,这书的看头一篇骂的而结尾却是多篇赞的,这一种排列显然也出自编辑的好心,而这种好心,很显然的会让人以为这或也可能是与王朔狼狈为奸的了。
书的名痞子英雄的这样连在一起让人看了很是别扭,很有点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感觉,不男不女尚有太监可称谓之,而这既痞子又英雄的发达下去,则又会变态成什么模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