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重建精神生活——与中年朋友谈未来(1)

石相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在路上:生活和思想最新章节!

    ——心灵之约讲座(二)

    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和诸位朋友就精神生活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讲座之前,请我们大家共同欣赏贝多芬最著名的交响曲《命运》。不知听了这首交响曲,大家都有哪些感受?我想说的是,我们大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几十年的摸爬滚打,大半生的沧桑岁月,现在回头去看、去想:那扇神秘的命运之门是正在慢慢地关闭还是正在徐徐地打开?人生有所谓的命运吗?大家或都有不同的思索和感悟。我们暂且放下这个有些沉重的问题,谈一些稍微轻松的话题。近些年来,国人对养生的重视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痴迷程度,养生几乎成了一个最热门、最时髦的公众话题。吃到嘴里的,要分红、绿、黑、白、黄,均衡搭配,面面俱到;补进体内的,蛋白质、维生素ABCDE,一样不能少;还有运动锻炼、瑜伽、街舞、太极,五花八门,精彩纷呈;各种食品营养学、健康讲座应运而生、铺天盖地。我也认同科学养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我更以为,养生莫如养心。术与道永远都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现代科学一再证明,精神层面的愉悦能焕发人的无穷活力,心态的淡静和谐、情绪的平衡稳定、内心的轻松快乐是人强身健体最为重要的根基所在。所以,养生必先养心。我们今天所谈的精神生活实质也就是养心的生活。下面,让我们先从往事谈起吧。

    一、往事并不如烟,俱在深情悠思间

    人到中年,奋斗、忙碌了大半生,我们是否都应该认真审视一番自己的所得所失、所感所悟,重新梳理、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生活呢?

    想必大家都不会忘记小时候的那些趣事,也不会忘记青春时期的风花雪月,更不会忘记大半生奋斗的艰辛、欣然。不论,你是硕果累累还是两手空空,你是心有不甘还是壮心不已,抑或感慨万千还是悲情满怀?虽然一切都仿佛历历在目,却再也无法从头再来。不知,你是否已经明白,生命其实只是一个有始有终、从始到终的过程,所有的一切都在既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之中。似水的年华、奔涌的激情、收获的喜悦、痛苦的哀伤,俱随风而来、随风飘散。时光的易逝、岁月的无情、中年的失落,时常都会回荡在我们心田。夜深人安,掩卷静思,总会有不易察觉的丝丝凄凉隐隐约约、缓缓地涌上心头。

    不必抱怨命运的吝啬,所有的路都是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与命运毫不相干。哪几步走对了,啥时候做错了,你我比谁都更清楚。虽然每个人可选择的空间和时间都有限,但并没有谁强逼着你这样那样。大家几乎都出生在同一个时代,成长于同一个时期,遇到的问题也都大同小异。某某成功了,或有外力的相助,但大多数情况恐怕不是这样。我们失败了,不是没有雄心壮志,也不是努力不够,而是我们不止一次地错过了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更错过了无数次重新选择的勇气。如果你一定都要把这些归罪于无辜的命运,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透悟人生的真谛。怨天尤人、积怨社会概是逃避自身的无能、回避自身的无力。生命的真知一再告诉我们,凡把成败看做偶然撞大运的结果,无不都是年轻人一厢情愿的幼稚,而不应是我们这些长者应具的智慧。

    不必感叹生活的无情。世界始终都是一样的世界,而每个人的生活感受却千差万别。虽有生活方式、内容的差别,深层却还是生活情趣、内涵的差异。所有外在的呈现,无论精彩纷呈还是平淡若水都不能等同于内在的真实感受。你执着追求的不一定能给你带来真实的幸福,而你熟视无睹、视若不见的往往就是你的根本所在。认知的有限、价值观的偏差总使你有意无意地偏离生活的正常轨道。世界极其美好,生活何其精彩,而我们却常常只盯着眼前那点非常有限的东西,不是与美好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就是与真知背离甚远、相悖而行;理性素质的自满,感性素质的缺失更使我们难以打开尘封的心灵,始终徘徊在智慧与觉悟的大门之外。岂知,自以为是往往即是最大的愚昧无知,自以为非、自我否定或才是你接近智慧和幸福的最近路径。

    曾经的成败或都不乏其价值,但如今看来,却并非那么重要。从充满荣耀的岗位上退下来,慢慢淡出众人的视野;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抖掉身上的尘土;大家不都似重新回到了没有尊卑、没有差别的孩童时代。人生永远都无比真实、更无比真切,外在的强加也好,内在的附加也罢,终究都不是我们能够毕生拥有的。世人的喝彩、唏嘘或都没有你自以为的那般重要,这都是一些太表面化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说得多深刻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讲得多真切呀,我们还有什么可纠结的呢?而你我纠结的又都是一些什么东西呀?乔布斯有句话:在死亡面前,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重新衡量。我觉得,他还是醒悟得太晚了。为什么不能早一点重新衡量呢?其实古之圣贤早就把这些问题说得烂透,这些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的东西为何直到今天听起来才像是至理名言。不是乔布斯比我们更无知,而是我们大家都一样的浅薄无知。这些社会共性的问题,由来已久,还将由此更久。时光不但在送走一个个陈旧的时期,而且还将开拓出无数个崭新的时代;不但把童年必然转变为青年、中年、老年,不但把你送上人生的大舞台还将把你赶下人生的大舞台;而且不但把漫长的岁月化为破碎的记忆,把曾经的欢欣、荣耀、奇迹以及苦难、屈辱、平淡一一融进历史,而且必将自简单回归简单、由平等回归平等、从喧嚣进入宁静、从粗放转为浓缩。这就是生命必经、必然的历程,必然的轮回、注定的结局。或有时间的先后,却并无本质的差别。没有人能够回到昨天,就如没有人能够超越未来。天地无边无际,时间无始无终;而生命却有开场就有收场、有所得就有所失,所得必然大于所失。拥有总是暂时的,失去必是无可挽回的。留下的只是曾经的足迹,而变幻的却是不尽的风尘。由此,我们将逐步进入到今天讨论的重点。

    二、生命的起点与终点——平等与自觉

    没有天生的高贵,就如没有天生的低贱一样。上天之所以最公平,就是在生命之初就预设了死亡。生的过程既是必然的绽放过程,也是自然的凋零过程。人有生老病死,就如月有阴晴圆缺一样。所有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存在,无论你有多少梦想,都无法改变生死相依的事实。科学研究、医学发达都想尽可能地延长人的寿命,岂知都是有限的,并无绝对的价值和意义。

    平等不但与生俱来,更应与生俱存。任何等级观念都是自欺欺人。人可以卑微,但却不能卑贱。在人之上视人为人固然需要一定的修养,而在人之下视己为人却只需要一点骨气。以成败论英雄,虽有其一定的社会学意义,却也可能就是人生所有不幸的根源。媚俗、阿谀奉承虽是世间的常态,却远非生命的真知。投机取巧、阴谋诡计虽可使你一时得逞,却不会给你以真正的幸福感受。高贵虽是卑微者的向往和追寻,而卑微却永远都是高贵者的墓志铭。平等起初只是一颗稚嫩的童心,最终无一例外地成为相同的结局。

    根本而言,从初级形态来看,人世间最重要的是幸福的感受、身心的愉悦;而从较高的层次去看,则就是一个信仰问题。没有为何而生的问题,却有为何而活的问题;没有必须怎样活的问题,却有怎样才能活得更舒心、更幸福也更具价值和意义的问题。

    位高权重、万贯家财、名扬四海都无以等同真正的幸福,而身份低微、贫穷如洗、默默无闻也不全是不幸的根源。我们大都是从那个贫穷年代走过来的,究竟是那时的简单生活更为幸福还是现在的繁芜生活更为幸福?我想,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无比留恋童年时光、青春岁月,恐怕不单单只是因为少小无猜,更多的或是因为现在的负累过重。所求过多必为其害、必受其苦。简单有简单的清明,复杂有复杂的苦楚;开放有开放的困惑,坚守有坚守的收获。绝对都是相对的偶然,相对则是绝对的必然。拥有一切的反面就是一无所有,一无所有的内在就是无所不有。正如老子所言:无用安知不是最大的有用。生命只能承载有限的东西,太多了就会消受不起,变成多余的累赘。

    平等的理念,其实只是源于儿时的一个简单梦想。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我们儿时在一起玩耍时的开心情景、上学时的亲密关系,那时候,可有高低贵贱之分?可有你死我活之夺?都没有。为何一走进社会,一切都变了味道。日攀夜比、你争我夺,搞得大家都不得安宁。残缺的、乏味的生活就如这支离破碎的、麻木的心灵一样,令人伤感。不知,究竟是思维的迷误,还是世象的蒙蔽?多年生活的历练一再昭示我们,人最不可冒犯的就是尊严,最需要的就是自重和尊重,最渴望的就是自由——自由的生活,自由的世界,自由的天空与自由的大地。

    没有人能够想到,儿时的那个简单梦想却成了我们一生的向往和追寻。不知过了多少年,大家都在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加富足的生活,这原本很正当,并无什么过错。不曾想,久而久之,儿时的两小无猜、平等友好越发淡薄稀少,变质为一种纯粹的社会关系:以职位论高低,以财富论贵贱。这里面既有对平等的失守,也有对平等的剥夺。

    我们都曾无比困惑,都在寻求各自的解脱之道,却一直难得其法。很久以后,当一切沦为习惯,备受煎熬之后,才慢慢试图找回儿时的梦想。几经努力,却只能达成很少的愿望。直到有一天,我们才稍微明白,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我们的浅薄。因为儿时的梦想,只是停留在最初的原地,而没有伴随着岁月一同生长。我们都有意无意忽略了人生最为根本的东西,而只是过分在意和关注外在的附加物;一步步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过分同质化的存在物,而不是更具人性化的生命。那些最为重要的热心、温情、柔和情怀不是日渐淡漠,就是丢失殆尽。

    不知,现在的你,是否已经真正懂得,所有的依附、依赖心理都是对平等与尊严最可悲的放弃,而所有居高临下的傲慢、施舍都是对平等与尊严最粗暴的践踏。而真正的平等,并不是毫无差别、完全一致。不是外在的附加,而是内在的拥有。不是外在的相近,而是内在的相合。不是物欲的多寡,而是精神的平等、人格的贵重、生命的等重。外在的附加虽然也反映着内在的拥有,却永远无以等同更无法替代内在的拥有。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彼此两个人、更多人的问题。根深蒂固的单纯英雄史观,无不害人害己。

    作为社会的人,我们都不能无视社会的相对局限,更不能无视历史发展阶段而妄求绝对的外在平等,也不能无视、超越自我的固有局限。正是因为自我的局限,又进一步拉大了社会的局限。对英雄的盲目仰慕、膜拜,实质都是对自我的低贱,更是对平等的无知。不必无视一切,只需重视根本;不必所求过多,只需深植信仰。或许,只是因为信仰的缺失、错位,才使原本相对纯真的我们都被淹没在物欲的浩瀚森林之中。不但迷失了自我,更迷失了人生的根本方向;不但糟践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不但远离了崇高,更变得庸俗不堪。

    世间万物,彼此距离的拉大,永远都不是一方的原因,而必是两方的原因,甚至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所有的存在,都有其必然的因缘。这些年,物欲的过度泛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人情的淡薄、世态的炎凉都使我们无比沉重。很多人都在探求其中的深层原因,却苦于积重难返,陷于困境。

    追本溯源,恐怕还需要从教育上正本清源。应试教育恐怕不仅仅是危害了一代人,而且还将祸及长远。君不见,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又有多少真正的改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早就无比深刻揭示了育人的道理。长期以来,我之所以一直推崇孔子,就在于此。孔子的伟大,不在于那部被奉为经典的《论语》,而是自孔子之始把教育普及于平民,作为教育家的孔子远高于思想家的孔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固然深邃无比,但仍不能与其万世师表的光辉形象相提并论。因为在教育的背后,是孔子打破了教育的贵族垄断,推广并普及了平等教育的理念。所以世人知孔子者多,识老子者少。这都是题外话,我们有时间再谈。

    我们这一代人,虽然多少还有那么一点精神追求,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幸运。因为在我们成长的初期,社会环境相对纯净,远不似今天这样繁芜和浮躁。就如我们总是浅薄地指责后来人的功利一样,我们自己不一样面目全非、支离破碎。我们或更应深刻地反思自身的错误。言传身教的责任,重建信仰的使命,我们又岂能一概推卸,一推了之。

    历史总是在坎坷和曲折中不断向前的,人类自有其自我矫正的能力,时代也必有其自我修正的智慧。关乎社会问题就如关乎我们自身。传承的责任、延续的使命或才是我们人生永恒的动力。我的这场讲座,远不能回答大家的那些疑问,只是有那么一点期许,就是以期引起大家的共同反思,谓之抛砖引玉是也。也有朋友提示我,并不是所有黑暗的地方都需要光明,就如光明不一定能够照射到所有地方一样。对此我也认可,但只是稍许地、暂时地认可。因为我更坚信,无情的历史终将荡尽所有的污泥浊水,而有情的历史必将不断弘扬真知与光明。曲折虽然在所难免,但未来却始终清晰无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