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清缅战争

仰望天鹅的蛤蟆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最新章节!

    满清的乾隆感觉最近真是诸事不顺,不仅北方边境不宁,东南有所谓大明余孽占据台湾,西南方边境也更加不稳了。

    事实上,自从1762年开始,缅甸就开始侵入清朝边境,借口是征收当地土司的赋税。对于缅甸人的入侵,当地官府虽然有所抗争,但是绿营兵不仅数量少,装备差,战斗意志更是不行。而缅甸的雍籍牙王朝,正处于新建立王朝的上升期,国势日长,军队也都是久经战阵的职业军人,还从西方引进了不少的燧发枪,战斗力相当不错,直接就将绿营秒成渣。结果就是,缅甸每次入侵,清军就只能龟缩在城内,根本不敢出头。

    乾隆自然看不得清军如此窝囊的行径。曾几次出兵,但是无论是先前的云贵总督刘藻,还是杨应琚全都以战败告终。

    无论是东北还是东南,都有新华夏在捣乱,只是乾隆却有一种无力感,因为他手中的水师根本无力对付海上的敌人。但是就因为如此,乾隆对于西南边陲小国的主动挑衅反而更加不能容忍,“海上的敌人我暂时对付不了,难道陆地上的敌人我也对付不了吗?”这段时间极度委屈的乾隆急需一场胜利来提升自己在国民心中的圣君形象。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以明瑞继任云贵总督。前两次用兵,都是云南本省的绿营兵,有鉴于当地绿营兵战斗力太差,这次则前后续拨京营健锐营满兵共三千,分次前往,另外还于四川、贵州两省内就近酌量八千绿营兵, 贵州绿旗兵一万,外加云南绿旗兵五千。

    只是,虽然加大了进军力度,但是并没有了解对手的实力,连知己知彼都做不到,他们一向认为敌人是一个小国,缅兵主力绝对不会超过万人,只需要调集二、三万生力军就可征服缅甸。至于前几次的失败最可能就是清军主将不懂军事,还有就是当地绿营兵战斗力不强。

    乾隆等人的无知还表现在,同时命令两广总督行文暹罗,如果缅王战败逃往暹罗,务必尽力追擒,而浑然不知暹罗已经被缅甸所灭。

    明瑞为外戚亲贵,在平定新疆中,也立过不少军功,调任前为伊犁将军,是员悍将,乾隆甚为倚重。

    有了骄兵悍将前往,乾隆与满清朝廷再次振奋,似乎胜利即在眼前。

    这从乾隆的谕旨中可以看出。在这道谕旨集中地、着重地讲了必须征服缅甸,不许轻易允降。他提出了五项明确的具休要求。其一,必将缅甸全部征服,打下首都阿瓦,“犁其巢穴”。其二,必“戮其逆酋”,将缅王懵驳擒获献俘斩杀。其三,必“剿其凶党”,“尽歼丑类”。其四,消灭缅甸,兼并入清,“分置土司”将其分割成若干小部,择立顺从于清之头人充当土司,“定则纳赋”,缅地纳入大清国版图,缅人皆为清帝之“赤子”。其五,决不接受缅王投降,“不可仅以受降蒇事”,否则,“不足以申国威而彰天讨”。

    可惜,缅甸人给了乾隆与满清狠狠一大耳刮子。

    明瑞是员猛将不假,但是智谋上,恐怕也就是看三国演义的水平。

    明瑞认为,如果直捣阿瓦,缅甸将自顾不暇,必然与清军决战。因此明瑞几乎把所有的精兵强将都带在自己身边,意图决战。

    想法是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

    明瑞率主力出宛顶进入缅境,占领木邦城,参赞大臣珠鲁讷率兵五千留守木邦城,亲自率一万二千精兵继续前进。出木邦后,克旧小,渡大叠江,经锡箔、大山等土司管辖地区,继续率部直逼蛮结。明瑞判断,主动出击的西部缅兵为强兵所在,强兵被破,其他营寨不难破,遂决定集中兵力攻击此处。

    缅兵善守,营内木栅为深埋地下的湿木,露出地面仍高二丈,内外均有深沟,沟旁又埋锐利竹木,缅兵有木栅保护,枪炮难伤,而从栅隙处以火枪射击,威力相当不错,清军损失很重

    有一名贵州藤牌兵名叫王连,看到木栅附近一处有些木料,容易攀登,从该处攀栅而过,一人在数百名缅军中冲杀,后续十余名清兵跟着攀登而进,在他们的掩护下,王连杀敌十余名后又拔开木栅,清兵蜂拥攻入,夺得一座营寨。而后清军连连得胜。

    此战即蛮结之役,清兵杀敌二千余,俘三十四名,缴获枪炮粮食牛马甚多。乾隆皇帝闻讯大喜,封明瑞为一等公,贵州兵王连也直接升为游击。

    但是,蛮结之役也不过就是这次远征缅甸的唯一亮点了。

    蛮结之战后,明瑞更加轻敌,继续率兵深入,一路飞奔至象孔,距离阿瓦仅70里。但是在缅甸的坚壁清野下,清兵粮尽、马疲、人乏,但是却无法补充,也无法休整,已经无力攻城。明瑞无奈,只得下令退兵。

    缅兵探查到清军撤兵后,开始大举反击。清兵没有补给,时期低落,打算退回木邦,但是此时的木邦其实已经失陷了。

    糟糕的是,明瑞之前分兵北路的清兵攻击老官屯不下,伤亡不小被迫退至四十里外的旱塔。

    在南面战场,缅兵攻占木邦和击退北路清军后,几乎全部主力都赶赴明瑞军处,数万缅兵将明瑞的万余清兵围困在小孟育处。

    乾隆皇帝数次令北路的额尔登额接应明瑞,明瑞也曾经十四次向额尔登额求援,但是额尔登额畏敌如虎,眼看着明瑞孤军被灭。

    明瑞军几天后,沿着探明的小路突围,明瑞与领队大臣率领数百满洲兵殿后,领队大臣扎拉丰阿中枪阵亡,另一名领队大臣观音宝,突围时连连发箭,每击必中,最后手中只剩下一根箭,遂策马冲向草丛,以镞刺喉而死。激战之中,明瑞右臂、胸部也被鸟枪击中。明瑞自知突围无望,将发辫割下交给仆人双喜带回给乾隆,自己则自缢身亡。

    战至深夜,浓雾四起,清军乘机各自逃散。

    乾隆帝听闻明瑞大败身亡的讯息,震怒无比,将额尔登额逮捕进京,处以磔刑,同时北路军的云南提督谭三格也被处死。明瑞的灵柩归京后,乾隆帝亲临吊唁,赐谥号果烈。

    乾隆此时对于缅甸终于有了新的认识,不想继续战争。

    只是,此时已经骑虎难下,满清已经容不得再次失败,更何况,明瑞还是自己的心腹爱将,也必须为他报仇雪恨。

    而且,缅甸的求和信也刺激了乾隆。缅甸以战胜国自居,认为罢兵议和有利于两国,若是清廷不肯,缅甸也不怕。同时缅甸也提出,要将波龙、卡瓦等已归附于清廷的土地及人口,归还给缅甸。在军机处翻译的缅甸来信中,缅方甚至称:“若留在你们地方,理上不应该,恐怕后来要带兵来要这些人,你们天朝大皇帝又要见怪了。”

    这封信把乾隆气得七窍生烟,大骂道:“不知天高地厚,肆口妄言,竟与犬吠无异。”

    乾隆打算第四次远征缅甸。

    再次以以傅恒为经略,阿桂、阿里衮为副将军,开始了第四次远征。此外还有海兰察、额森特、普尔普、哈国兴等勇将。可以说,第四次出征缅甸汇集了乾隆朝最多的名臣勇将。在兵力、后勤上乾隆也做了充分准备,从全国各地调集精锐兵丁约四万余人,又征调马骡六万多匹。

    只是,众人到了缅甸,才发现发现实际情况更为艰难。缅甸水土潮湿,瘴气弥漫,易发疟疾、痢疾等疾病,官兵感染疾病者甚多。其地势异常险峻,粮草补给困难,许多地方骡马难行,只能靠人力。

    因此阿桂、阿里衮在前方按兵不动。

    接着首席军机大臣傅恒带着满蒙精兵超过万人从北京出发,原本是打算支援缅甸战场。不过,与历史不同。此时由于江南发生了意外的事情,傅恒不得不转向东南。

    乾隆不得已,改以阿桂为主将,严令马上出击,阿贵无奈出兵。

    结果是显然的,清军还是败了,打败清军的不是缅甸人,而是缅甸的气候,清军因为不习惯缅甸的湿热气候,损伤大半,已经无力再战。

    在清军陷入困境时,缅甸统帅诺尔塔突然给了清军一条生路,决定停战议和。诺尔塔认为,中国地大物博,国力强盛,人口众多,此次击败了清军,恐怕将会彻底刺激乾隆,引来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入侵。故而力排众议,决定停战议和。

    阿桂与缅甸人达成和议。和议签订后,阿桂迅速撤兵,逃脱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只是,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就私自与缅甸议和,让乾隆很失望。

    果然,乾隆得知阿桂签署和议后大怒,不久,阿桂被革职留任,不久又免去阿桂两个儿子御前侍卫的职务。次年,因为阿桂反对乾隆再次出兵攻缅,免职,作为普通士兵效力赎罪,两个儿子被发配边疆。

    乾隆南征缅甸,其实以失败告终。只是,东南战场也不让他省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