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节

王安忆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小鲍庄最新章节!

    现今文艺刊物多起来了,天南海北,总有几十种。鲍仁文往四面八方都寄了稿,那一厚本"作品"已经拆开寄完了。寄出去一份,他就增加一份期待。他的生活里充满了期待,没有空隙去干别的了。他和他老娘那三亩四分地里,苗比别人少,草比别人多,都种不过二婶的地。真不知他是中了什么邪魔了。他娘甚至跑到二十里地外,三里堡的土地庙去烧了一炷香。那土地庙早已被毁了,她就把香插在庙前边的大树上。这个庙的菩萨灵,她认为。

    他那在县委宣传部打字的老同学给他个消息,省里要开一个笔会。笔会,就是许多作家聚在一起,谈谈,玩玩,以文会友的意思。笔会先在省城开,然后就要到这鲍山去玩玩。这些年旅游风盛,稍有点来历的地方都叫拿出来作胜地了。鲍庄要说起也算有点来历的,据说,那上边还有个什么脚印儿,是那位鲍家的先人巡察治水情况时留下的。还有一个洞,洞里有石桌石椅,是那位先人坐镇指挥时用的。据说,那里也要设置旅游点了,当然,眼下只有一座小房子,里面有卖茶的。荒荒的,野野的,作家们就是要看这野味,亭台楼阁,绮山绣水看惯了,要换换口味。

    于是,这批作家便要来游一下鲍山。

    于是,省里早早就通知了县里,要县里早早做好准备。县文联——现在县里都有文联了——计划着请这些作家们和本县的文学青年见见面,座谈座谈,讲讲话,指导指导,以繁荣基层文学创作。海报贴出去了,要听讲座要见面的,得买票。不到两天,票就全卖出去了。现今的文学青年也是非常多的。

    那老同学也代鲍仁文买了一张票。鲍仁文早早地就在盼望这一天了。长这么大,读了这么多小说,这么地热爱文学,可他却从来没见过一个作家。这实在是太不公道了。

    他早早地就在盼这一天了。眼看着这幸福的一天之前的那些不幸福的日子,一日一日熬了过去。那老同学却托人带话来说:讲座见面会取消了。作家们不来鲍山了。因为有的要到西双版纳开笔会,有的要到九寨沟开笔会,还有的要到西藏参观访问,剩下二三个虽没别处的笔会邀请,却也没了兴致,终于没能成行,早早地分散到各地去开笔会了。近来的笔会是非常多的。比起那西双版纳、九寨沟、西藏,这鲍山又野得很不够了。

    于是,他又只能继续往各地刊物寄稿子,继续期待着,继续什么也期待不着。

    每日里,他在自家那三亩四分地里做活儿,脑子里就象在开锅,种种事情涌上心头,种种滋味充斥在心里。想想年龄是偌大,著书是偌渺茫,没有业,也没有家,这么一日一日过去,实在令人惧怕的很。那一日复一日的单调平凡的生活后面,究竟掩隐着什么?前头的希望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他又恨不能马上跨过五年八年,看看那前景是如何锦绣,或者如何黯淡,也好早早死了心。因此,他望着那毒辣辣的日头,就有些为难起来,究竟要它过去的快还是慢呢?

    和他的地挨边儿的是鲍彦川家里的地。她每日里带着十一岁的大儿子在地里做活,不兴歇歇的。天不亮来了,天黑了还不归。吃饭也不回去,她八岁的闺女提着个蓝子给送来,就在地里把张煎饼卷巴卷巴,吃了,喝几瓢凉水。然后再接着干。

    "一个人管吗?二婶。"他每日都要招呼她一声。

    "管。"她回答。她就是说不管,也不见得有人来帮她忙。这地一到手,人就象疯了似的,恨不能睡在地里,谁也顾不上谁了。这阵子,真是谁也顾不上谁了。

    不过,每隔三五日,鲍仁文就看见有个膀大腰圆的外乡小伙子在二婶家地里做活。看看不象是雇工,二婶待他象自家兄弟,他待二婶也不外。他干活肯下力得很,一点不掺假。再说,这年头,又上哪儿去请雇工。就算有雇工,二婶也未必请得起。

    那小伙子最多有二十岁,憨憨厚厚的。要来总是晌午后来,一干干到天黑。有一次,他直起腰左右看了看,正好看到鲍仁文,便龇着牙笑了一下,牙白得耀眼。鲍仁文认出了,就是那天挑货郎挑的弟们。

    小伙子和二婶不外的很。有一次,见他给二婶翻眼皮,二婶眼里进了颗砂子;有一次,见二婶帮他挑手上的刺儿。二婶吸烟,小伙子帮她点火;小伙子吸烟,二婶帮他点火。他叫她"二婶",她叫他"大兄弟",孩子们叫他"叔"。瞅不透他们是什么关系。瞅着只觉得怪有趣儿的。

    日子过得那么平淡,难捱,看看他俩,倒也解解闷。

    二十六

    这天,那小伙子正给二婶锄地,却呼啦啦地跑来了一伙子人,为首的正是鲍彦山。他抡起扁担,一家伙把那小伙子掀翻在地上了。接着,一伙人就拥上来,连打带踢,那小伙子抱着头在地上乱滚。

    二婶担着一挑水走到地边,来不及搁下桶就朝这边奔过来了。桶翻了,水涓涓地流着。

    二婶跑着跑着,绊倒了,爬起来再跑,一边叫道:"要打打我,要打打我。"

    她跑到跟前,就去拖鲍彦山,鲍彦山给了她一脚:"连你一起打。"

    她被踢得蹲了一下,又站直了,跑上几步,扑倒在鲍彦山脚边,抱住鲍彦山的膝盖:"大哥,你饶了他小命一条吧!"

    鲍彦山不由放下了扁担,瞅了一眼弟妹,叹了一口气,骂道:"你这不要脸的娘们,还有脸给他说情!"说罢,就一使劲甩脱了她。

    二婶翻转身,索性抱住了那小伙子,不管不顾地嚷:"是我偷了他汉子,没他的事!是我偷了他汉子,没他的事!"

    一阵更加激烈的拳脚交加。二婶和那小伙子紧紧抱成一团,再不作声了。任他们怎么踢,怎么打,怎么骂,只是不作声。

    打累了,终于歇了手,在他身上踹了一脚,说道:"下次再叫我瞅见你往这庄上跑,没你好果子吃。"

    他们抱成一团,一动不动,象死过去了似的。人走了,半晌过后,才动了起来。

    小伙子哇的一声哭了"二婶,我干了缺德事,败了你家的门风。你揍我吧!"

    "这不怪你,"二婶整了整衣衫。眼里没有一滴眼泪,干干的。

    "我连累了你,二婶。"

    "是我连累了你,拾来。"

    "我这就走,再不敢来了。"

    "你要走,就走吧。"二婶幽怨地看着他。

    他爬起来,要走,却又蹲倒了,脑袋垂在了裤裆里。

    "你咋不走?"二婶问他。

    "我走了,这地你自己咋锄得完。"拾来说。

    "我能锄。"

    "那,我走了。"他回过头,犹犹豫豫地对二婶说。

    "慢,你的货郎挑子叫他们砸散了,你拿什么去做买卖?"

    "我能拾掇。"

    两人不再说话,低着头。过了一会儿,二婶慢悠悠地说:"我说,拾来。"

    "我听着哩。"

    "我说,你要不嫌我年岁大,不嫌我孩子多,不嫌我穷,你,你就不走了!"二婶说罢,猛地扭过脸去了。

    拾来却抬起了脸,眼睛里流露出欣喜的光芒,他感激涕零地叫了声:"二婶!"

    "你别叫我二婶了。"

    "管。"

    "你叫我,孩他娘。"

    "管。"

    二婶慢慢地转过脸,望着拾来,泪糊糊地笑了。拾来也憨憨地笑了。两张鼻青眼肿的脸,就这么泪眼婆娑地相对着,傻笑着。

    拾来留下了,却不敢叫本家兄弟们看见。可是这怎么瞒得过人!鲍彦川的本家兄弟到处寻着拾来。

    拾来去找队长,现在分地了,没有队了,也就没队长了,队长叫作村长了。村长不如队长能管事。他说他管不了鲍家兄弟,他心里也是不想管,这事儿不能管。这是小鲍庄百把年来头一桩丑事,真正是动了众怒。

    拾来是个五尺高的汉子,不是一只烟袋一只鞋,不能藏着掖着。早晚叫他们瞅见了,便跑不了一顿饱打。拾来叫他们打急了,撒腿就跑。二婶在后边大声地叫:

    "往乡里跑,往乡里跑!"

    一句话提醒了拾来,拾来抱住脑袋,掉转身子就往乡里跑。一气跑了七八里地。到了乡里,才算有了公断:照婚姻法第几第几条,寡妇再嫁是合法的,男方到女方人赘也是合法的。从此,拾来在小鲍庄有个合法的身分,不用躲着人了。

    可是,倒插门的女婿难免叫人瞧不起,连三岁小孩都敢在头上动土。干干净净的鲍姓里,忽然夹进一个冯姓,并且据说这个冯姓也不那么地道,纯净,是硬续上的,来路十分不明。叫众人难以认可。一篓瓜里夹进了葫芦,叫人怎么看得顺眼。再加上拾来和二婶的年龄,总给人落下话把。好在,拾来从小是在这种好奇又鄙夷的目光中长大,这对他不新鲜了。而他漂落了这几年,终于有了个归宿。他一点儿没觉着二婶对他有什么不合适的,他想不出他怎么去和一个大闺女过日子。和着一个小姊妹过日子,那也叫过日子吗?二婶对他,是娘,媳妇,姊妹,全有了。拾来心满意足,胖了,象是又高了一截子,壮壮实实,地里的活全包了。

    二十七

    今天晚上和明天白天天气预报:

    今天晚上,阴有雨,雨量小到中等,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预计明天,仍有中到大雨。希望有关部门及时做好防汛工作

    县里成立了防汛指挥部。

    乡里成立了防汛指挥部。

    村里也成立了防汛指挥部。

    二十八

    雨下个不停,坐在门槛上,就能洗脚了。西边洼处有几处房子,已经塌了。

    县长下来看了一回。

    乡长下来看了两回。

    村长满村跑,拉了一批人上山搭帐篷,帐篷是县里发下来的。

    这天,天亮了一些,去薄了一些,雨下得消沉了一些,心都想着,这一回大概捱过去了。不料,正吃晌饭,却听鲍山西边轰隆隆的响,象打雷,又不象打雷。打雷是一阵一阵的轰隆,而这是不间断的,轰轰地连成一片,连成一团。"跑吧!"人们放下碗就跑,往山东面跑。今年春上,乡里集工修了一条石子路,跑得动了。不会象往年那样,一脚插进稀泥,拔不起来了。啪啪啪的,跑得赢水了。

    鲍秉德家里的,早不糊涂,晚不糊涂,就在水来了这一会儿,糊涂了,蓬着头乱跑。鲍秉德越撵她,她越跑,朝着水来的方向跑,撒开腿,跑得风快,怎么也撵不上。最后撵上了,又制不住她了。来了几个男人,抓住她,才把她捆住,架到鲍秉德背上。她在他背上挣着,咬他的肩膀,咬出了血。他咬紧牙关,不松手,一步一步往东山上跑。

    鲍彦山一家子跑上了石子路,回头一点人头,少了个捞渣。

    "捞渣!"鲍彦山家里的直起嗓门喊。

    文化子想起来了:"捞渣给鲍五爷送煎饼去,人或在他家了。"

    "他大,你回去找找吧!"鲍彦山家里的说。

    水已经浸到大腿根了。

    鲍彦山往回走了两步,见人就问:"见捞渣了吗!"

    有人说:"没见。"

    有人说:"见了,和鲍五爷走在一起呢!"

    鲍彦山心里略略放下了一些,还是不停地问后来的人:"见捞渣了吗?"

    有人说:"没见。"

    有人说:"见了,搀着鲍五爷走哩!"

    水越涨越高,齐腰了。鲍彦山望着大水,心想:"这会儿,要不跑出来,也没人了。"

    后面的人跑上来:"咋还不跑!"

    "找捞渣哩!"

    "他早过去了,拖着鲍五爷跑哩!"

    鲍彦山终于下了决心,掉回头,顺着石子路往山上跑了。

    鲍秉德家里的折腾得更厉害了,拼命往下挣,往水里挣。鲍秉德有点支不住了。

    "你不活了吗?"他大叫道。

    她居然把绳子挣断了,两只手抱住她男人的头,往后扳。

    "狗娘养的!"鲍秉德绝望地嚎。他脚下在打滑了,他的重心在失去。他拼命要站稳。他知道,只要松一点劲儿,两个人就都完了。水已经到胸口了。

    她终于放开了男人的头,鲍秉德稍稍可以喘口气。可还没来得及喘气,她忽然猛地朝后一翻,鲍秉德一个趔趄,不由松了手。疯女人连头都没露一下,没了。

    一片水,哪有个人啊!

    水撵着人,踩着石子路往山上跑。有了这一条石子路,跑得赢水了。跑到山上,回头往下一看,哪还有个庄子啊,成汪洋大海了。看得见谁家一只木盆在水上漂,象一只鞋壳似的。

    村长点着人头,除了疯子,都齐了,独独少鲍五爷和捞渣。

    "捞渣——"他喊。

    "捞渣——"鲍彦山家里的跺着脚喊。

    鲍彦山到处问:"你不是说见他和鲍五爷了吗?"

    "没见,我没说见啊!"回说。

    鲍彦山急眼了,到处问:"你不是说见了吗?说他牵着鲍五爷!"

    都说没见,而鲍彦山也再想不起究竟是谁说见了的。也难怪,兵慌马乱的,瞅不真,听不真也是有的。

    鲍彦山家里的跳着脚要下山去找,几个娘们拽住她不放:"去不得,水火无情哪!"

    "捞渣,我的儿啊!"鲍彦山家里的只得哭了,哭得娘们儿都陪着掉泪。

    "别嚎了!"村长嚷她们,皱紧了眉头。自打分了地,他队长改作了村长,就难得有场合让他出头了,"还嫌水少?会水的男人,都跟我来。"

    他带着十来个会水的男人,砍了几棵杂树,扎了几条筏子,提着下山去了。

    筏子在水上漂着,漂进了小鲍庄。哪里还有个庄子啊!什么也没了,只有一片水了。一眼望过去,望不到边。水上飘着木板,鞋壳子。

    "捞渣——"他们直起嗓子喊,声音漂开了,无遮无挡的,往四下里一下子散了,自己都听不见了。

    "鲍五爷——"他们喊着,没有声,好比一根针落到了水里,连个水花也激不起来。

    筏子在水上乱漂着,没了方向。这是哪儿和哪儿哩?心下一点数都没有。

    筏子在水上打转,一只鸟贴着水面飞去了,鲍山矮了许多。

    "那是啥!"有人叫。

    "那可不是个人?"

    前边白茫茫的地方,有一丛乱草,草上趴着个人影。

    几条筏子一齐划过去。划到跟前,才看清,那是庄东最高的大柳树的树梢梢,上面趴着的是鲍五爷。鲍五爷手指着树下,喃喃地说:"捞渣,捞渣!"

    树下是水,水边是鲍山,鲍山阴沉着。

    男人们脱去衣服,一个接一个跳下了水。一个猛子扎下去,再上来,空着手,吸一口气,再下去足足有一个时辰。最后,拾来一个猛子下去了好久,上来,来不及说话,大口喘着气,又下去,又是好久,上来了,手里抱着个东西,游到近处才看见,是捞渣。筏子上的人七手八脚把拾来拽了上来,把捞渣放平,捞渣早已没气了,眼睛闭着,嘴角却翘着,象是还在笑。再回头一看,鲍五爷趴在筏子上早咽气了。

    筏子比上来时多了一老一小,都是不会说话的。筏子慢慢地划出庄子,十来个水淋淋的男人抬着筏子刚一露头,人们就呼啦的围上了。

    一老一小静静地躺在筏子上,脸上的表情都十分安详,睡着了似的。那老的眉眼舒展开了,打社会子死,庄上人没再见过他这么舒眉展眼的模样。那小的亦是非常恬静,比活着时脸上还多了点红晕。

    鲍彦山家里的瞪着眼,一字不出。大家围着她,劝她哭,哭出来就好了。

    村长向人讲述怎么先见到鲍五爷,而后又下水去找捞渣。

    拾来结结巴巴地向大家讲述:"我一摸,软软的。再一摸,摸到一只小手。我心里一麻,去拽,拽不动,两只手搂着树身,搂得紧"

    人们感叹着:"捞渣要自己先上树,死不了的。"

    "捞渣要自己先跑,跑得赢的。"

    "那可不是?小孩儿腿快,我家二小子跑在我们头里哩!"

    "捞渣是为了鲍五爷死的哩!"

    "这孩子"

    打过孟良崮的鲍彦荣忽然颤颤地伸出大拇指:"孩子是好样儿的!"

    "我的儿啊——"鲍彦山家里的这才哭出了声,在场的无不落泪。

    捞渣恬静地合着眼,睡在山头上,山下是一片汪洋。鲍秉德蹲在地上,对着白茫茫的一片水,唔唔地哭着。

    天渐渐暗了,大人小孩都默着,守着一堆饼干、煎饼、面包,是县里撑着船送来的,连小孩都没动手去抓一块。

    天暗了,水却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