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豆棚闲话文集最新章节!
之一:唯有牡丹真国色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渠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洛阳任闲职时,看遍了城中牡丹之后的由衷赞赏,从读到这首诗,就对这被历代文人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心驰神往,特别是曾经看过电影秋翁遇仙记,极想瞻仰那不畏权贵一身傲骨、被武则天贬到洛阳的牡丹仙子的芳颜。
为了实现这个夙愿,于周末驱车经津保高速转京深、转邯长、转晋洛,行程千里,去拜谒这被欧阳修称为“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花中之王。
进了洛阳市区,感觉到市容整洁美丽,马路两旁鲜花盛开姹紫嫣红美不胜收,不愧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拿着一张旅游地图,我们去了牡丹品种极为齐全的国花园。
园内除了牡丹之外,还有很多花卉,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当然,最夺目的便是那一片片的牡丹花了,因为尚未到花开盛期,游人不多,让我们有了近距离一睹芳颜的机会,不仅暗自感叹“天助我也”
怀着一颗敬畏的迫不及待的急切,轻轻的走近那盛开的花朵,第一印象便是“雍容华贵”把牡丹标之为“国花”名副其实。
牡丹品种很多,但是无论哪一个品种,都是花朵大如碗盘,花姿优美花瓣舒展,妩媚而不妖冶、华贵而不张扬,端庄典雅圆润丰盈,一朵朵姚黄魏紫犹如出浴之贵妃,色彩绚丽、清香阵阵,人们常说“杨柳梧桐扶疏风流,乔松古柏挺拔坚贞,兰竹梅菊高洁优雅,牡丹芍药雍容富贵”牡丹俗称“富贵花”真乃花中之王。
全国各地也有牡丹,但以洛阳为最,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公元六百九十年腊月的一个冬天,女皇帝武则天自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使花木也要听命于她,于是遣使宣昭:“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惟有牡丹仙子不惧权威,不听号令。结果“抗命”的牡丹被“遂令贬于洛阳”于是乎洛阳牡丹成为全国牡丹之罪。
当然,这只是人们对牡丹的偏爱而编纂的神话故事。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洛阳的土壤和气候最适宜牡丹生长,有资料表明:洛阳地处黄河中游的南岸,东傍嵩岳,西依秦岭,南有伊阕耸立,北有邙山屏障,中有伊水、洛水等四条河流贯穿,形成了平坦的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牡丹花生长,所以才有了“牡丹之城”的称号,其实山东菏泽和洛阳的地理位置处于同一个气候带,所以菏泽牡丹也和洛阳齐名,洛阳牡丹的名气大概是因为白居易和刘禹锡的诗歌宣传,后来人们又编造出武则天贬花仙的神话传说,特别是司马光的一首诗:“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更是为洛阳牡丹作了精彩的宣传,因此看来,这些文人名句的流传是最佳的广告,这才有了今天“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看来这广告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
洛阳的百姓说:牡丹发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看着那盛开的富贵之花,心中祝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也像这牡丹一样富贵长存繁花似锦!
之二:共君一醉一陶然
面对着龙门石窟所在的西山隔河相望的,是为香山,香山深处的香山寺留有白居易晚年活动的踪迹,白居易死后长眠在这里,他的陵园被称为“白园”
白居易性情耿直体恤下情,因为得罪权贵,在晚年被贬至洛阳做了一个闲官---太子少傅,按现在的话说,其实就是退居二线了。
因为悠闲,所以他常常到香山寺和那里的和尚僧如满谈经论道,并因此自号“香山居士”白居易在自传中说自己“嗜酒,耽琴,淫诗”一生所写三千首诗歌,就有800多首写自香山,因此他说自己:“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返。家醒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半移生计的晚年白居易在这里,和居住洛阳的八位耄耋老人胡杲、吉皎、刘真、郑据、卢贞、张浑、李元爽、僧如满经常登山赏景高谈阔论来往密切,被世人称为“香山九老”特别是李商隐也被派在这里做太子少司的闲官之后,两人志趣相投,常常相邀闲吟诗词唱和,两人“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在用诗词和酒来排遣内心的愤懑和惆怅的同时,为中国文苑留下了千古美谈。
香山寺依山临水,山上松柏峥嵘,浓荫蔽空,山前伊水淙淙。俯临幽谷涧树,远眺瀑川遥落。一路樱花馥郁,碧筠颓遮,鹅卵石铺就的通幽曲径,两旁柳树婆娑摇曳,各色花卉争彩斗妍,人们行走其间,处处是白居易活动的踪迹。寺门左侧的藏经堂,据说是白居易筹资修建的,右侧的九老堂,据说是白居易和八位老人谈经论道的地方,由香山寺向北百余米,便是白公墓葬地——琵琶峰。
墓地保存完好,和龙门石窟一样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坟墓上面青草郁郁葱葱,四面奇石林立,悬瀑飞洒,冬青环抱,翠竹成林。前面矗立着乾隆皇帝题诗的“御碑”可惜的是御碑前面增添了一个白居易铜像,有点煞风景了。
从白墓向下走,有四个荷花池,据说池中莲花是白居易亲手种植,而且为此题诗:白藕新花照水开,红窗小舫信风回。谁教一片江南兴?逐我殷勤万里来。
白园内有很多碑刻,很多是日本友人题写,白居易的后代们也在墓前立了几座纪念塔和纪念碑,想来这些行为违背了诗人的原意了,因为白居易曾经以刑部尚书致仕,官居二品,按唐王朝的制度,墓前可树立神道柱,但他遗嘱曰:“吾之幸也,寿过七十,官至二品,有名于世,无益于人,褒优之礼,宜自贬损。我殁,当敛以衣一袭,送以车一乘,无用卤薄葬,无以血食祭,无请太常谥,无建神道碑;但于墓前立一石,刻吾醉吟先生传一本可矣”又曰:“多葬必辱于死者,厚费有害于生人;习不知非,寝而成俗,此乃败礼法、伤财力之一端也。”看了这些资料介绍,想到现如今人们对老人的厚葬薄养,想到那些占据在青山绿林中的豪华墓地,不仅为诗人的品格高洁感叹不已。
走出香山寺,再回头看看门口的对联,觉得更加了解其中的含义了:古寺有情迎过客,香山无恙慰诗人。
但愿能如诗人所盼,让一个民富国强的中华盛世屹立在世界,使得“白傅有灵应笑慰,但喜春驻大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