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大风歌文集最新章节!
青春无敌的时候,我曾经在片儿警的介绍下认识一个老流氓。我并没有见到老流氓凶狠的一面,相反可能处于世故的原因,老流氓到很是看重我这个满身锋芒的小崽子。有事没事的总往我的店里跑跑,有时一起喝喝酒,对侃各自曾经混过的天地。
想起老流氓不禁让我看清了今天的自己,我可以确定,当一个老家伙还多嘴的时候,绝对能够证明这老家伙还善良,尽管他说的话你搞不清是人话、鬼话、神化、胡话,但他的谈话内容无论是炫耀还是教导,总还是将他的生命印记告诉给你,并潜意识里有一种隐衷,希望你能够接受或借鉴。所谓的金人三缄其口,喜怒不言行于色的人,一定比多嘴的人可怕,或者他的善良你永远也看不到。
老流氓曾经得意的向我炫耀自己已经睡过了一百多个女人云云,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大谈汉女性和鲜女性之间的不同,对鲜女性的性情、习俗,对男人的谦恭伺候赞誉有加。当时并无太深刻的印象,但偶尔有时,我说是“偶尔有时”在特定的环境下,潜意识里也曾萌发过抱尽天下美女的宏愿,但不过一想而已,从未把此当作毕生奋斗的目标。仔细分析这曾经的潜意识里的某段特定环境下的宏愿之所以未曾变成生活目标,可能是因为我还未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饱暖,也可能是理智与良知从来就在我的生命占有绝对的地位,抑制着人性中的兽性。反正,这宏愿不是我的理想。如今,我到是很欣赏美丽之后的善良。
人的每段记忆都根据现实环境、情感而引发出来的,他们可能在情感的某一点相同,所以尽管时空无限,但仍由生命的冲动从记忆的深处把它翻腾出来,给予今天的情绪上的支持。有情,记忆就不可磨灭。
如同我现在想起老流氓,并翻起老流氓无数的话中的女人的这段,和我今天的情感有绝对关系。
和我发生情感纠缠并进而发生关系的女人当然没有一百个,几个而已,但几个就足以让我的良心和情感处于炼狱,不能自拔。这痛苦有时必须要对着某个活的物念叨出来,才能缓解神经,这好像是寻求救赎。
到今天扪心自问,从未曾把“性欲”当作每一次爱情的动力源,却一直把可能是虚幻的、只能在文人的笔下才有机率出现的精神上的水乳交融当作寻觅伴侣的首要条件。这选择的本因可能受是贫贱之交,糟糠之妻观念的影响,寻觅一个尽可能的不离不弃的完美的生命归宿。这,大概来源于怕孤独,怕贫苦,怕伤害等等原因吧!
不知不觉的,已经被几个女人在不同的空间对不同的我动用了同一种“手段”有的是悄然远逝,有的是善意的谎言,有的则是我善意的逼迫,还有的就是说我太张狂。我,很聪明,所以我谁都理解,但心底不免的也因此而耿耿于世俗中的被甩的概念,那么几丝。但这无妨,这难道不是我完善自我的一次机会么?甭管这完善是第几次的学会妥协,对时下女性价值观的妥协!
嗨嗨——
我不再要求精神上的水乳交融了,我认为那是扯淡了。
我认为精神意义的水乳交融,根本不可能。一个人怎么可以和另外一个人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呢?有基本的共性就是人生之大幸,我在止欲。
我认为精神意义上的沟通可以不重要了,生活上的理解与支持,平淡的生活,各自赋予对方舒适的闲暇的愉悦,就已经很美妙了。
我的欲望碎了。她——我无法满足。或者,欲望根本就无从满足。如何用欲望满足欲望呢?
幻灭之后,就如歌曲“味道”里的歌词一般“想念你的好,想念你的笑”她的好,如同电影一般的在脑海中播放,给我以炼狱一般的痛苦,这痛苦让我再不记得我也曾经对她做过这样的——什么。我只记得我的坏!是的,我的一个来自扬州的非常俊秀的男同事常常在我们工作中偷偷抽烟的时候,对我说:“你好坏”
其实,我不坏。就是“不好”而已!
“知耻近乎勇”耻来自于疼。因为疼,我思考好了。是的,有妈妈,有猫,有书,有写作,有电脑,此生足以。面对生理本能,我还有“从欲入流”
有妈妈,我还有依靠;有猫,我还有善良;有书,我还可以止欲明智;有写作,我还有理想;有电脑游戏,我还可以逃避;有“从欲入流”我还有兽性的宣泄。真的不错,挺好的,生活本就不该臆想,臆想象征着某种贪婪,而痛苦必然是贪婪的代价。
理想——就这样被你侮辱。
我——想着你的笑,想着你的好附录:
现代人的处女情结,主要来自于男性对女性的绝对占有,而对女性的绝对占有其实是对女性情感的完全占有。首先少女由于平日里受到诸多道德伦理的限制,不能任意的宣泄自己的情感,那么一旦接触到第一个男性,那么女性的感情如山洪般挣脱禁锢,给予这第一个男性,从而对这个男性实现绝对的臣服。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有利于一夫一妻制度的推进。但反之,在是第一次爱情的失败之后,随着女性性伙伴的增多,先验也导致她的每一次爱情中的情感投入都必然的减少,超乎情感之外的顾忌也会更多,爱情的失败机率也越大。男人亦如是!
生命从来就遵循着宇宙的某种生命印记前进,生活从来遵循着记忆中的某种印记前进,我们受制于先验,生或死。亲爱的,我问你:究竟先验是让我们更为睿智,还是更为脆弱呢?请你必须回答我,这关乎爱情。
或许爱情,根本无从定义。面对爱情,也无从把握。但我依然相信,爱情止于智者。
200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