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崔哲男文集最新章节!
我们都很喜欢强调思想,这其实是很累人的!
我们还特别喜欢强调“厚积薄发”的文艺创作,这其实也很累人!
很多平常的事情,其实用不着人们去思想什么:假如思想一旦走上了极端,往往就会变成穷追不舍地去追寻所谓的“终极哲学”而很多所谓的“厚积薄发”在事实上,也往往在最后徒具了形式,却少了内涵。
人类不能没有思想,但是也不能过于沉溺在思想之中;文艺创作自然离不开“厚积薄发”的积淀与灵感下的激扬,但是很多平平淡淡之陈述性的直白手法,很多时候却也往往能让作者的文字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和中去滋润读者的心灵。
喜欢抱持“绝对论”的人,很喜欢在没完没了地自相矛盾之二元悖律中去徘徊着他们自己的“思想”于是在大多数时候的结果,却也最终走向了绝望;而厚积薄发所衍生出来的结局则往往:一半是促使读者醒神的甘醴,一半则会让读者陷入沉重的窒息。
其实只要真,只要善,只要追求一种纯正的美,那么也就无所谓思想或者无所谓厚积薄发的概念:既然一切都可以做到水到渠成,我们还要那么多沉重的思想去干什么呢?还要厚积薄发作什么用呢?
喜欢去渴望并追求“终极”的思想,是永远都不得解的形而上,喜欢绝对化地去提倡“厚积薄发”却也终究造就了形色各异的“匠”与“匠气”之作。
有时候,眼睛的直觉与个人潜意识内的自然心灵感应,往往能代替复杂的头脑去做出准确的判断,可惜很多思想者们,往往只扛着一个复杂到接近混乱程度的大脑,却往往缺失了一双能细致观察的慧眼及清澈的心灵。
这个世界头脑最复杂的动物就是人类,而在人类中,思想最复杂的却也恰恰是文人,在文人中,思想尤其复杂到不可救药之地步的,却也正是那些形而上主义之追随与崇拜者。
形而上,一言以蔽之:喜欢追寻“终极”之人!
真正的终极到底是什么?
依我看:也就是不存在所谓的终极!
所以举凡喜欢追求“终极”的形而上主义者,都喜欢去创造神话,当然也在事实上创造出了无数自欺欺人的假话,大话,空话,瞎话,与屁话。
习惯把假大空的瞎话与屁话当作“终极真理”去追求的人,早已与鬼无异,而与“人”的差距也自然甚远了!
举凡忘了他自己还是个“人”的人,绝大多数都习惯也最喜欢去追求那些玄幻之极的“终极哲学”
他们大多习惯把这种追求“终极真理”的荒谬行为,当作“人生境界”
其实说来说去,这些人始终还没有摆脱“坐而论道”式的思维模式,以及庸俗透顶的“羽化成仙”之梦想。
“神仙”的概念,原本就是人类的主观所臆造出来的假大空产物,而喜欢追求“终极真理”的人,也许在最后就真的在火葬场里的焚烧炉中变成一股烟并同时也“羽化成仙”了。
“思想”这东西,就是这么复杂,呵呵,而形而上的思想,尤其“复杂”
喜欢追求“终极真理”的“思想”者,往往会跟你提出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愚蠢问题:比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类的。
我先从字面解一下:首先,鸡和蛋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性,因为,没准这“蛋”也许还是乌龟或鸵鸟或其他什么卵生动物所下的呢。所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还真能让人笑掉大牙:这么愚蠢的问题,也真亏他们能想得出来。
哦,谁说我在胡扯?啊,我明白了,原来有人说我弄错了问题,原来的提问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而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看我糊涂的,真有点不好意思了,呵呵。
不过,假如原来的提问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的话,那就更简单了,这就跟母子关系一样:大伙说说究竟是先有了母亲还是先有了子女呢 [公鸡不下蛋的,所以不算在内]?
哦,谁在跟我说“是因为先有了鸡蛋,所以孵化出了小鸡,而小鸡中的母鸡在长大了之后,再去下蛋,所以应该是先有鸡蛋,然后才有鸡”
这我就糊涂了:首先“鸡”是人类针对某种动物的称呼,而“蛋”则是这种被称为“鸡”的动物之产物。如果真的是先有了鸡蛋,而后有了鸡,那我就更奇怪了:当初人类给这种动物起名字的时候,究竟是看着“蛋”的面子而起的名字呢?还是看着“鸡”的面子所起的名字?
难道是因为人类先把这种无名的“蛋”叫成了“鸡蛋”之后,才把下这种“蛋”的动物称作了“鸡”么?
哦,您在说“这不是鸡蛋和鸡的问题,而是有关生物的演化和延续之问题,用“鸡蛋和鸡”不过是举个例子”
啊呀,您要是早这么说那该多好,要真就是一个例子的话,就更好办了,因为我也有例子:比如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来看到底是“先有猴子还是先有人”不是更好吗?又或者按照原本就荒谬透顶的宗教之神学逻辑论,我们也可以来看看到底是“先有神还是先有人”不是也更好么?呵呵。
“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又或者““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原本就是一个愚蠢之极的问题:假如不是那种不可救药的白痴,我想是绝不可能想出这么滑稽可笑的问题的。
而喜欢针对诸如此类的愚蠢问题去刨根问底并力图追究“终极真理”之人,也就是那些脑袋复杂到极点而眼睛却失明耳朵也失聪心灵也早就彻底迷失在泥潭中的某些所谓的“思想”者了。
“思想”得过了头,也就不存在什么真正的思想了“厚积薄发”得一旦走向了荒谬,也就无所谓文艺创作了。
很有些时候,平凡倒会变成一桩美妙而无法言传的淡然,就跟山水画一样:“淡妆浓抹总相宜”也是一种很美的境界。
然而淡妆也好,浓墨也罢,总不至于要让流水账去代替创作,更与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无关。
只晓得在泥潭里转来转去的泥鳅,一般而言很难看到泥潭外面的盎然之世界;只喜欢追求“终极理想”的人,也大多习惯于把他们自己的脑袋挂到树杈上,同时也习惯把眼睛盯到泥鳅们赖以玩耍的泥塘里面去,当然更喜欢把他们的心灵也揉进烂泥塘里:因为他们都忘记去看他们自己的脚到底站在什么地方;而“厚积薄发”虽然没有可以质疑的地方,怕也就怕某些人习惯把这个拿去做了标语:要真的是如此,可真就会变成一个“不死不活”的东西了。
不论“思想”也好“厚积薄发”也罢,终究还属于人类所必要的东西。然而必要,并不等于可以凌驾于人类之上,更不等于可以左右人类。思想与厚积薄发,在人类面前,应该始终处于一种从属角色,而不应该变成一种凌驾于人类之上的忽悠工具。
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终极”所存在的,不过是一时,一事,一念之间!
这就比如我在进行文艺创作的时候:我一般很难搞清楚我的下一篇文章之题目究竟是什么,也很难弄明白自己在下一首诗词中究竟会用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去写,更搞不懂下一幅画究竟打算用什么样的创作手法或者画什么样的题材,当然也搞不懂在下一幅书法涂鸦中究竟打算写些什么。
我只能说:在创作灵感来临之前,一切都将是茫然的。
而灵感,自然不可能是毫无理由地空穴来风与“坐而论道”灵感的产生,与深藏于潜意识以及头脑中一直盘桓不去之某些模糊的杂感或疑问有着必然的内在关联。所谓的“灵感”只不过是当某个偶然的刺激来临时,就会在突然间与内心深处的某些模模糊糊的东西发生砰然的撞击,并由此而产生了所谓的创作火花:于是创作冲动也就在同时产生了。
所以“厚积”还是很必要的,而“厚积”的基础,自然要依靠不知疲倦的慧眼去不断地观察生活,也要依靠多多留意很多平常的客观物象与事像,更需要不断地用心去体察那些发生在自我内心世界里的很多莫名其妙的意识涌动。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记录流水账,更不是为了“为文艺而文艺”的伪文艺创作,而恰恰是为了:“我文言我心,我笔述我情”之文艺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