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盛世中国最新章节!
迷恋加扎
英国的足球运动员在英国人眼中通常被分成两类人:“英国人”和“欧洲人”。典型的“ 英国人”,就是斯图沃特·皮尔斯(前诺丁汉森林、英格兰国家队左后卫)、托尼·亚当斯(前阿森纳、英格兰国家队中卫)、保罗·因斯(前曼联、国际米兰、利物浦和英格兰国家队中场)这种类型,而贝克汉姆、麦克马拉曼、乔·科尔这种球员,则被归纳为“欧洲人”。在以往的英国足坛也是如此,杰克·查尔顿(六十年代曼联中卫、博比·查尔顿的弟弟、前爱尔兰国家队主教练)、埃里克·卡斯卡里诺(前利物浦射手)、布莱恩·罗布森(前曼联队队长、前英格兰国家队队长)绝对是“英国人”,而格伦·霍德尔、克里斯·沃德尔、哥顿·斯特拉坎是典型的“欧洲人”。
两种类型球员的分野,并不是以其国别和原籍来确定的,他们的足球风格,让英国球迷有着不同的感受。“英国人”秉承了现代足球起源时期的传统风格,坚强、硬朗、死板、宁直不弯;“欧洲人”则是将现代足球提升的主角,聪慧、狡猾、圆通、左右逢源。
和“英国人”类型的球员相比,“欧洲人”球员似乎受教育程度更高,他能和你讨论足球,至少能把技战术讲得头头是道;他还能看书,偶尔在报纸上写一两篇妙文,或者面对着满屋子记者,说出一句类似于“……当一条拖网渔船启动时,愚蠢的海鸥在盲目地跟随着……”(坎通纳,1995年解禁后所言)的话,让众人不知所措后才反应过来自己被愚弄了;他通常会在英国成名,然后在外国联赛踢上一段时间,得到整个欧洲的承认,还能说上一两门外语,这种类型的人,先有霍德尔,后有麦克马拉曼,现有贝克汉姆。
而“英国人”是离不开酒的。他们豪气干云,却缺乏教育,个个都是海量酒鬼。铁骨铮铮的布莱恩·罗布森可以轻松喝掉20瓶啤酒,然后精神抖擞地去训练,阿森纳的“老枪手”们训练的头一个小时,主教练乔治·格拉汉姆都会安排他们去跑圈——以这种方式让他们散掉身上宿夜的酒气,然后才能进行真正的训练。“英国人”在足球场上绝对服从教练指挥,他们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气,有着坚如磐石的身体,不过有时他们显得脑子不好用,例如大卫·巴蒂会在冠军杯的赛场上和队友勒索打起架来(1996年布莱克本参加欧洲冠军杯小组赛)……
但加斯科因是游离于这两种类型之外的。这个来自纽卡斯尔的小胖子是公认的英国足球历史上技术最“欧洲化”的球员,可只要身边没有一只足球,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英国人”,一个在街头巷尾的酒吧里随便就能拖出一串来的英国人。
九十年代初,英国人说起欧洲大陆足球,心中总是充满了羡慕和自卑。用英国球迷的说法是:当一个球迷死后上天堂,他的魂魄便会飞到意大利,在那里他才能欣赏到世界上最优秀的足球天才,每天都能在电视画面上看到最优美的比赛。那里的天气也和天堂差不多,尤其是和英格兰比起来。
1992年10月,罗马奥林匹克球场上演了一场拉齐奥和帕尔马的比赛,那是加斯科因离开托特纳姆热刺,加盟拉齐奥的意甲第一场比赛。赛前荷兰足球杂志《国际足球》上刊登了拉齐奥荷兰中场温特的一篇专访,主题就是加斯科因。
“……加斯科因在这里不是一个人,他的弟弟,他最好的朋友,他的保镖都在这里,看来只要加斯科因在这里踢球,他们就会陪伴着他,而且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公寓套间……上次客场比赛,晚上12点半了,我正准备睡觉,突然加斯科因敲门。我开门一看,加斯科因全身赤囧裸,却戴着副眼镜,‘如果你需要什么,随时叫我。’他笑着对我说,这让我非常吃惊……后来听说他叫了个警察朋友上来,借了副手铐,把他最好的朋友铐在座椅上,但到了早上这一群人却打不开手铐,只能打电话报警,叫其他的警察来松手铐……他们四个人经常半夜开车兜风,前面让警车拉响警笛开道……他绝对是个疯子”
这几个朋友不在身边时,拉齐奥队友都认为加斯科因是个“正常的人”,可一旦有了朋友相伴,他就开始“发疯”了。
奥林匹克球场是墨索里尼修的,球场里总是充满着一种疯狂的气氛,能在这种球场里冷静地发挥,只有天才才能做到。加斯科因就是这样的天才。当他在主场第一次登场亮相,对手都知道这个英国人的厉害。加斯科因中场带球,看见德国队友托马斯·多尔沿右路疾进,于是准备传球,可帕尔马的左后卫防守非常严密,中卫也过来封堵加斯科因的传球路线,然而加斯科因轻巧地把球搓起来,球穿过两个后卫之间狭小的缝隙,舒服地落在多尔身前1米处。整个球场在为加斯科因欢呼。这场比赛拉齐奥5比2大胜。
刚认识加斯科因的意大利人,马上喜爱上了这个英国佬,认为他是个性格外向、很可爱的人。此前几个在意甲失败的英国球员,像鲁瑟·布里塞特和伊恩·拉什,总被认为是性格内向使然,他们古板傲慢,不和队友主动打交道,也不主动学习意大利语。加斯科因的确是个外向的人,但他和两位前辈一样,半句意大利语不会说。在当时的拉齐奥队里,能说英文的球员也不多,意大利人里只有菲奥里能说几句,也只有他和加斯科因关系稍好。有着八分之一中国血统的荷兰人温特也能说英文,可他不喜欢加斯科因。
意大利的足球俱乐部对球员公众形象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而加斯科因在公众场合永远是一个小丑,只是意大利报纸相对英国小报来说,“狗仔”的风格还不够强,因此更多加扎在意大利的笑话没能被英国小报利用为扩大销量的工具。《罗马体育报》曾经拍到一张图片,背景是拉齐奥队更衣室,赤囧裸的加斯科因伸手抓住一个队友的私处,把那话儿对着镜头晃来晃去,不过《罗马体育报》没敢发表这张图片。
拉齐奥球迷中有不少法西斯分子,英国还有人担心他们的国宝会否遭到法西斯分子的攻击,意大利媒体的回答令人莫名其妙:“并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是纳粹。”
意大利人对加斯科因是宽容的。他们从没见到过一个英国人能像荷兰人、意大利人那样在球场上纵心所欲地释放自己的足球灵感。同时这个英国人走下球场后,不会像莱因克尔那样维持着自己的绅士形象,仍然是随心所欲地去享受他的生活,即便趣味有些低级、性格有些乖张,可他的纯真让人感觉可以亲近。媒体无时不刻不在包装他炒作他,可加扎永远是加扎,而不是那个被欧洲足球文化震惊得迷失了自我的霍德尔。他的本色不会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中消退,他仍然是那个原汁原味的英国人。
每年英国知名杂志《PRIVATE EYES》都要列出当年“上镜率最高人士”,就是过去12个月最受公众关注的人,1990年这个人就是保罗·加斯科因。
为什么?就因为这个胖小丑1990年夏天在意大利的眼泪?在意大利之夏往后,连加斯科因的妈妈都开始叫他“加扎”(Gazza)了,尽管妈妈以前从来没给淘气儿子取过这么个别扭的昵称。当时谁也不去问加斯科因妈妈为什么对儿子的昵称变了,因为每个提问的记者都得交出300英镑,妈妈才会开口说话。
从夏天到秋天,1990年短短的两个月,英国出现了3本加斯科因的传记,每份报纸、每期杂志上都能看见他那张胖脸。即便他玩票娱乐圈去唱的那首单曲,都上了BBC的“TOP OF POPS”排行榜,居然也成了流行歌曲!虽然大家都承认这是空前绝后最烂的流行歌曲。加斯科因有一次开着敞篷车,戴着一对假乳囧房在伦敦北部小城卢顿招摇过市的笑话,竟然成了1990年《卫报》评选的“最佳喜剧”。要知道,《卫报》可是一份面对中产阶级和白领的严肃报纸,即便开玩笑,他们也自我标榜要开“有品味”的玩笑。
英国小报对加斯科因的热爱或者利用,也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太阳报》1990年年底出版了一本加斯科因家庭相册,把他的成长经历一一展示给公众,从那个又小又肥又丑的红发小孩,长成这个又大又肥又丑的红发雀斑巨星。
时光的流转,至今只留下了一个破碎的加斯科因故事。最近看新闻,才知道加斯科因可能到卡塔尔去踢球。在英国和英国人谈起加斯科因,每个人脸上都会泛起古怪的笑容,感情细腻、受过教育的伦敦人,笑容里似乎会渗出眼泪来,豪爽的北方人,笑容里也抹不去那丝难言的凄恻。
2002年的秋天,我和一个英国大牌经纪人在伦敦一间意大利餐馆聊天,席间谈起加斯科因时,不由得说了一句:“为什么你不把他弄到中国去,他反正失业了,在中国他还会是个球星。”没想到这个英国经纪人情绪十分激动地回答道:“胡扯!加扎完了,他完了……我不相信哪个英国人愿意看到他这样的堕落……”
我能理解这个英国人的情绪。加斯科因仍然是他心目中一个英雄,一个残缺的英雄。对于加扎的消亡,他有着刻骨铭心的痛楚。足球经纪人都在追逐商业利润,这是行业决定的,可这个经纪人在面对加扎时,感情影响了他的商业判断,他不想把赤囧裸裸的金钱交易和自己心目中永远不可替代的加扎联系起来。
这次闲聊过后没有多久,加斯科因果然来到了中国,又平添了一段混乱不堪的回忆,而操作这桩转会的,果然不是一个英国经纪人。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英雄,可是为什么英国人如此迷恋加斯科因?为什么GAZZAMANIA加扎疯狂能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就算贝克汉姆,也不能在传媒界促生BECKHAMMANIA这个单词。
迷恋加斯科因,从1990年世界杯半决赛开始,英格兰对德国,地点是意大利的都灵。比赛即将结束时,加斯科因很不必要地犯规吃到了一张黄牌,由于此前比赛中他也领到了一张黄牌,那么英格兰随后可能参加的决赛或者三四名决赛,他都将被停赛。
加斯科因哭了。
电视镜头完美无缺地捕捉到了这个镜头,加斯科因哭了!不知道有多少英国人的眼泪,随着加扎(不,这一刻,人们还是叫他加斯科因)的泪水滑落,洒在那美丽的意大利赛场上。加扎的眼泪是如此动人,以致于以深度纪录片闻名的英国电视四频道后来专门做了一个专题片,分析各种成年男性男人当众哭泣这么一个社会现象。
毫无疑问,这是英国历史上最着名的眼泪。加斯科因的哭泣太感人了。加斯科因承认过,他有时当众哭泣是故意的,例如他第一次见到着名硬汉杰克·查尔顿——前爱尔兰国家队名帅。当时查尔顿上任纽卡斯尔联队主教练,加斯科因还是个预备队的小孩,查尔顿把加斯科因叫进办公室,严厉地告诉他如果不减肥,就立马把他开除。加斯科因当时就哭了起来,这次会面,是师徒两人最后都哭了。“这孩子小时候过得太苦了。”事后查尔顿这样解释自己的眼泪,他不知道上了加扎的当。
然而在都灵他流下的真情的眼泪,也只有如此真情的泪水,才能感动一个民族,甚至打动整个世界。
加斯科因出生在英格兰东北贫穷的小城GATESHEAD,父亲差不多有二囧十年失业历史,全家只能靠社会救济度日。很多传记作者都喜欢说加斯科因是靠吃“煎鱼加薯条”(FISH AND CHIPS)长大的。“煎鱼加薯条”是最简单的英国家常菜,事实上,在加斯科因的童年时代,“煎鱼加薯条”也属于奢侈品。2囧0年后,当他为伦敦最富有的球队托特纳姆热刺队踢球时,当他的周薪超过一万英镑时,加斯科因仍然每周开车5个小时回到老家,就为了到老爸常去的那个工人酒吧喝上一夜的酒。他发财了,他成名了,可是他永远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PS:今天是最后的更新,下一次就要到4月6日了,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也希望大家在这一周玩得愉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