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踏山访古

东方冕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东方冕文集最新章节!

      眺望苍莽的武夷,色彩上没有四季——日月轮回不止,如黛的山色未曾漫漶。近触武夷,季相分明。四季之幺的武夷,寒冷主宰着这里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虫虫鱼鱼,景致缥缈旖旎。

    在我的印象里,武夷山不是那种气势磅礴、一柱擎天的山体,它是一些并不十分奇险壮观山峰的组合体。它没有一览众山小的傲气,摩天雪山的冷峻,因隽秀、豁达、中庸获得人们的亲睐,又因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物种引来世界的瞩目,遐迩闻名。

    北风踏行的武夷,恰似一位娴雅的小家碧玉,淡淡地张着目,微微露着笑,安恬若素地伫立在冬的晨光暮色中。她紫袄夹身,浣纱成雾,滴泉为乐,以溪为砚,以峰为笔,画就一幅恬静雅致的水墨山水自画图。她青丝披肩,虽然没有春天姹紫嫣红点缀时的娇媚,夏天的俊朗飘逸,秋天的色彩斑斓,但是缕缕青丝依然生机勃勃,丝丝有致。她将田园式的质朴和人见人爱的亲和力融入灵魂。人至此宛若与曾相识的故友重逢,兴奋、喜悦、惊讶荡漾于心。

    怪石纷呈,多藏玄天幽洞的武夷,树荫层层。高高的树冠葳蕤,匍匐的野草枯黄,寂静在整个武夷蔓延。武夷山的树成片而立,武夷山的树突兀挺立,武夷山的树各成一体,每一种树个性鲜明。水松枝虬干挺,银杏古老高节,红豆杉珍贵挺拔,鹅掌秋叶奇稀有倒映在水里是水中的图画,挺立在古寺旁是古寺的佛塔,岿然屹立在险峰上是险峰的神韵。以占有索取的心看四季之幺的它,无法真正感受它的色彩美;以践踏的姿势靠近它,无法体会它的儒雅;以关爱的心看它,它才会展现最美好的一切,人们才能感知它对自己心灵的慰藉。游山乐水的人只有摒弃高于自然的自负,与自然平等相待,自然才会更加自然地与你相依相偎,武夷山的树更是如此。纵然肉眼无法看到,心灵也能感触到。

    武夷山的雪,是品味高雅的奇女子。每年在寒风千呼万唤下才飘临武夷一两次,停留两三日而已。她深知人们的好奇心理,还在人们对她感到兴奋不已、赞叹她如诗如画的时候,便悄然而去,为看雪的人留下无尽的思念和期待。她来时,挥动冰清玉洁的素帕,一夜间染白武夷的峰峰壑壑,苍苍茫茫的白练与天相接。她洁净了人们的心,装扮了山的梦。玉女峰披上洁白的婚纱,桃腮腼腆,目溢秋波,与大王峰举行永无结局的婚典。游人是她的贵宾,溪流为她奏乐,寒风是她的礼宾。雪融化,梦亦醒,情却未了。这凄凄惨惨的爱情仪式,年年如此,岁岁不变在武夷重演。玉女对爱情忠贞不渝,宁化顽石也不放弃,其行可敬可赞。武夷雪面对玉女没有结局的爱恋,岁岁不忘为玉女披上圣洁婚纱,尽管只是一种象征,其情可贵,其行可彰。凝视这无暇的圣物,怎能不思绪缱绻?怎不会油然而生“山为卧榻雪为被”的冲动?踏雪寻景,足迹是你在雪上留下的烙印,武夷雪收藏你的踪迹。这是你愿意的,也是我愿意的。抬眼望峰,武夷雪处处一样又处处不一样。玉女峰永远是人们在这里产生怜悯的地方,是武夷滴血的心脏。

    寒风摇曳入武夷,九曲清癯秀一层。冬日的九曲溪,水瘦神清,景致迷离。踏径看九曲,野草瀼瀼,烟气袅袅,濡湿了一批批文人雅士的襟怀,湿漉漉充满文气的诤言佳句从他们竹管笔端涓涓而出。九曲溪为他们提供了释放才情的舞台,他们为九曲溪增添了风采。溪两侧祼露的鹅卵石,密密匝匝,前赴后继地朝溪的中央压迫而来,衣带般渐渐缠紧九曲溪的腰身,显现苗条的身材。伸手触摸清泠的溪水,一股清气从指端滑入心脾,顿觉一股浊气遁出体外,精神矍烁。那么溪水又清澈到什么程度呢?浅处可以清析地看到头发般粗细水草的摇摆姿态,甚至可以看清一粒沙的颜色和形状,如潭的深处蓝的也比春夏秋时的明亮,宛若明镜。山对镜梳妆,人对镜觅景。严霜的早晨,日出东方,溪面烟气蒸腾,淡淡的紫,如梦如幻。乘竹筏漂流,艄公说古绘声绘色,两岸的峰峦影影绰绰,流水汩汩、淙淙。随那云雾飘来的是柳词的婉约,辛词的豪放,渐去的是山的轮廓。过去的美,与现实的物在这里碰撞,碰撞出一个血肉丰满、有情有义的九曲水。

    观武夷云,不同角度给人的视觉冲击各异。高处观云,云自洞穴沟壑中涌出,在峰腰间萦绕翻腾,云与山体的相接处,一条淡紫的丝带飘浮其上,若隐若现。云向峰顶涌,峰顶冉冉的野草也拂动起来,如踏云而舞的仙子。云团麇集,是张密不秀风的网,无论如何凝望,也无法看清云下的风景。云团离散,从云隙俯瞰,也只能看清景色的一半,另一半需要用心去感悟。穿行于山径的云中,看见的却是迷蒙、冰冷的雾。

    屏住呼吸停留在雾中,听泉的轻吟,风的絮叨,远远近近,隐隐约约。寒兰的清芳不知何时浸染进了雾中,弥漫进心房。寻它的倩影,却不知它身藏何处。不打扰也罢,只要心中有它便可了。“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禅意在空荡荡的雾中飘散。武夷是颇具禅意的。

    武夷的奇山异水、洞天佛地、经典摩崖、流香佳茗、千古之谜、美妙传说,看不尽、听不齐。武夷的景四季各异,我把四季之幺的武夷盛放在心的中央。

    古典的和平

    具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殊荣的和平古镇,是一曲饱含闽北乡土气息的山歌,从遥远传唱至今;是一颗古朴的明珠,从远古璀璨到今天;是一座历史博物馆,抖落的是尘埃,留下的是珍贵。

    一

    没到和平古镇之前,我对和平的古心存怀疑。当脚步踏进和平那一刻起,我信服了和平是闽北古民居群的典范,而且是一幅蕴含浓郁农耕文化、古意盎然的水墨丹青。

    位于闽北重镇邵武南部的和平,古称“禾坪”意为地势平坦,盛产粮食,是一座古城堡。它是古代邵武通往江西、泰宁、建宁、汀洲的咽喉要道,而且福建出省三道之一的隘道“愁思岭”就在和平境内,因而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它的确古老。古闽越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即在此拓土生息,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点燃了文明之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唐代。唐时称“昼锦”宋为“昼锦乡和平里”因唐代这里已经人口稠密,形成繁华的街市,故宋以后又称“旧市街”元承宋制。明为“三十三都”万历年间和平开始修宝塔、建城堡。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设和平分县。修建和平城堡就地取材,全部用河卵石砌成,别具匠心。至今仍屹立的东门、北门谯楼见证了几百年的风雨;谯楼顶上,翻飞舒卷的仍是亘古不变的白云清风、沐浴的仍然是不老的朝晖夕阳。

    这里古迹星罗棋布,不仅有城堡、谯楼、分县衙门,由明末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袁崇焕题写塔名的“聚奎塔”闽北历史上最早的宗族书院——和平书院,还有许多庵庙宫观、祠堂及义仓,更有近300余幢明清民居建筑,仅建筑技艺精湛、雕饰精美、外观壮美的“大夫第”就有5座,是我国保留最好,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

    古镇保留了完整的古街巷。城堡内有两条分别连接东西城门和南北城门的古街,街道两侧纵横交错的大小巷道都是中间铺青石板,两边铺河卵石,有的全部铺河卵石。贯穿古镇南北的旧市街,被誉为“福建第一古街”古街全长600余米,宽6-8米,街中心全以青石板铺筑,因北高南低的地形关系,街道随形就势形成“九曲十三弯”宛如一条腾空欲飞的青龙。旧市街两侧的砖木结构老房子挤挤挨挨,均为前店后院式。绝大多数店面现已关闭,只剩下几爿仍在慢悠悠地开着。店门尽管斑驳残破,却遮挡不住古镇曾有的繁华。侧耳倾听,分明还能清析地听见从街心青石板上传来的唐时的嘚嘚马蹄声、独轮车吱呀呀的吟唱;看见宋时摩肩接踵赶集的人群,志气飞扬的书生;闻到缠缠绵绵几百年游浆豆腐的芬芳——这种芬芳至今浓郁和平有以街为市的传统,至今不变,尽管新镇区修建了农贸市场,一到赶集日,生意人还是径直将货物摆放在新街——聚奎路两侧,赶集的人也乐得在街心踱步,感受和传承着先人的衣钵,是那样的执着与自然。

    东门街两旁灰色的古砖墙,将石板街夹于其间,以其灰暗的色调和凹凸不平的面容,向我展示它的沧桑,仿佛每块砖里都藏着一个神秘的故事,每一道墙缝都牵引着古镇人的情愫。街面的石板,块块光滑,雨后更是光洁如镜,如诗如画。诗云:“江南冷雨北吹斜,人影百姿映在街。洁石镜明非打锉,但凭千载万家鞋。”街面每隔100米就有一个用条石铺成,状似棋盘的图案,当地人称其为棋盘石。棋盘石有何作用呢?传统的说法是:和平历代都有大量的人士中科举或在外做官,他们衣锦还乡,荣宗耀祖,骑马或坐轿回来,进入城堡,每到一块棋盘石就停住,下马或下轿稍停片刻,以显示他的荣耀和光彩。还有一个作用是:有一定身分或地位的人家出殡,棺木每抬到一处棋盘石就停下来,让孝子贤孙们跪下叩拜,拜完再抬起棺木往前走。一般没有官职或身分地位的人家则没有在这里停棺叩拜的资格。这光滑的石板不仅展示着和平的久远,还铭刻着古镇人千百年根深蒂固的贵卑有别的思想。

    古街两旁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状的河卵石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高墙窄巷,古朴幽远。有诗写道:“壁剪裁天地,地幽碧落奇。巷深苔藓盛,天小白云稀。”每一条古巷都有一个名字,每个巷名都有一个由来。其中最宽处只有75公分,最窄处只有50公分的巷子,叫和气巷。因为两个人在巷子中相遇,必须同时侧身,相互谦让才能通过,故名“和气巷”近百条巷子,纵横交错,犹如迷宫,陌生人走进去非常容易迷路,极具挑战性。古民居鳞次栉比,既有中原古风,又具地方特色,堪称古民居的瑰宝。

    和平古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唐代到科举废除时,和平出了137名进士,被誉为“进士之乡”许多传统的民间的民风民俗依旧传承下来,如傩舞、三角戏、民间曲艺、节俗、婚俗以及游浆豆腐、织造腰机布等等。和平游浆豆腐的制作工艺堪称中国一绝,它是用老的豆浆作为酵母,发酵而成,不添加石膏与囱水,是纯绿色食品。和平的油炸豆腐别有特色,有诗赞道:“温柔玉板满盘鲜,扑入油花唱又颠。金甲披身香四逸,千烹万煮总缠绵。”还有“泥鳅钻豆腐”、“熏烤鲤鱼干”、“和平包糍”、“和平田螺”、“和平米粉”等烹饪绝活,名闻遐迩,享誉久远。

    轻轻行进在幽邃的古镇小巷里,把袅袅炊烟揽入眼帘,将鸡鸣犬吠听成一曲曲朴实动听的民谣;任脚步声回荡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把自己融入古镇,融入历史,去领略古镇的文明与智慧,去感知古镇千载有力的脉动。

    我将古镇的繁华与沧桑融入灵魂。

    二

    和平古镇不乏豪门巨宅和有价值的建筑,砖雕木雕工艺精湛。

    和平古镇砖雕不仅数量多,而且巧夺天工,件件都称得上艺术珍品。行走其间,犹如置身艺术的殿堂。

    “花绽百姿草竞妍,鸟鸣千啭蝶翩跹。篷船摇橹漪澜丽,骏马扬鬃将甲坚。”这首题为砖雕的七绝,描写的就是和平古镇美轮美奂的砖雕。和平古镇内近百条的小巷在高墙间蜿蜒,古朴、幽静、深邃,见证百年夕阳烟雨。走进它,仿佛进入了那久远的过去,令人浮想联翩。不经意间,精美的砖雕就会扑入眼帘,令人心潮澎湃。

    坐落于距古镇东门一百米处的“李氏大夫第”为奉政大夫、知州李春江,奉直大夫、直隶州州同李奇川的宅第,此门李氏清晚期“一门九大夫”其门楼为砖石构六柱五间一门牌坊式八字门楼。门楼左右三组梯级挑檐,烘托出顶檐的上冲之势,整个门楼气势恢宏,极为壮观。挑檐砖质斗拱层叠,样式华丽。砖雕内容丰富,有历史人物故事,多种动植物和吉祥图案。砖雕以大门的中间为中轴线对称展开,注重在对称中求变化。中轴线两侧画幅讲究对称美,画中的内容却不是一模一样的,但都风采动人,栩栩如生。八字面的墙上有四幅三国演义的典故:“斩颜良”、“华容道”、“长坂坡”、“博望坡”四幅砖雕采用了浮雕和镂空透雕的技法,所雕人物造型精美,将人物的喜怒哀乐惊展现得淋漓尽致。“华容道”雕的是曹操赤壁大败,被关羽拦截,关羽因还人情放走他的一幕。但见曹操盔丢发乱,身体前倾,策马扬鞭,拼命往前奔;关羽手提青龙偃月刀端坐马上,目送曹操逃命。曹操的狼狈相被雕刻得逼真传神,与关羽威风凛凛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有一幅“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的砖雕,人物战马形状生动,雕刻玲珑剔透,画面极为精美。门楼雕刻这些历史人物故事,折射出房主人崇尚“忠”“勇”“义”“孝”的思想。些外,雕刻精美的松、竹、梅、鹤、鹿、麒麟等组合的画面错落有致分布在巨大的门楼上,极具美感。最奇特的是,在题额上方左右两边各有一只凤、一条雕刻精细,活灵活现的曲龙。不过所雕之龙在凤的下方,与传统的龙在上凤在下正好相反,是典型的清同治年间产物,历史时代特征非常明显。在这里即可欣赏精美绝仑的砖雕,也可感受到历史的印迹。

    坐落在和平街东侧的“黄氏大夫第”合院三进二厅,正厅为一厅三天井,均三开间,南侧有护厝。砖石构四柱三间一门牌坊式八字门楼,砖雕丰富精美,富丽堂皇,有简洁疏朗的图案,有内涵深刻的画面。四幅主画面采用粗犷的写意技法,雕刻了梅、竹、松,锦鸡、鹤等物,谐喻“松鹤延年”、“富贵长留”、“竹报平安”、“锦绣美满”既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李氏大夫第”写实的砖雕对比起来欣赏,别有一番情趣。

    位于古镇区东南1。5公里的狮形山上,矗立着一座20米高的宝塔。宝塔为砖木石混构,是明朝所建塔中较为罕见的,是研究古塔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宝塔六面均外辟拱顶窗龛,龛内砖质浮雕神佛像,形态各异,表情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龛顶砖雕花草图案,精巧、华丽、大方,与佛像相得益彰。更为珍贵的是,塔名“聚奎塔”是由袁崇焕题写的。“聚奎塔”三个字笔画苍劲有力。

    走在600米长的和平街上,两旁砖雕精美的马头墙,让人在感受历史、古朴的同时,体会到古民居的华贵。甚至一座非常普通民房的门楣上都有镂空透雕的砖雕精品。

    民居木雕内容丰富,既有花草图案又有历史故事。二十四孝中王祥“卧冰求鲤”、黄香“咨蚊饱血”和“孟宗哭笋”的典故;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如萧何月下追韩信、关羽在华容道放曹操的故事,尽展于门窗之上。这些雕饰,技艺精湛,人物传神,栩栩如生。

    和平古镇民居中所荟萃的精美的雕饰,集中体现了古代闽北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彰显了和平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

    和平文化炽盛,和平书院承载了教化的使命。

    古朴苍老的和平书院,至今仍然挺立在古镇之西的深巷间。它是后唐工部侍郎黄峭归隐故里创办。黄峭心怀复唐的志向,面对不可逆转局势,没有苟且于朝堂,毅然地选择了归隐,在和平根植了培育才俊的梧桐。

    黄峭不仅是一位贤者,还是一位思想在当时空前豁达之人。黄峭,娶三妻:上官氏、郑氏、吴氏,三妻各生七子,共二十一子。后周广顺元年(951年)黄峭适逢八十寿诞,大会姻亲。在盛大的宴席上他面对儿子、媳妇感慨陈词,并对家事做了新安排。他说:“古谚:‘多寿多忧,多子多惧’,你们兄弟二十一人,本想全留侍我身边奉老。但以我戎马半生经验,眼见战火所过之处,皆成废墟,一到安定后恢复农桑,又成乐土。现拟三房子媳各留长子侍母送老,余子各给马一匹,家谱一套,资财一份,信马所到,随止择留。”他还口授一诗以赠别:“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嘱咐,晨昏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传统习惯总是子孙承袭、依靠父辈的福荫,父母为子孙营造安乐窝。“父母在,不远游”是从孔夫子那里传下来的传统观念。而黄峭却能意识到“多寿多忧,多男多惧”意识到“燕雀怡堂而殆,鹪鹩巢林而安”摒弃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告诫子孙“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教育后人自强自立,不袭父荫,毅然分遣子孙远走他乡自己开拓创业,繁衍发展。这在当时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也正因如此黄峭后裔繁衍繁盛,至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黄峭后裔达4200万人之多。每年清明,海外总有后裔来黄峭墓祭扫,到和平寻根问祖。和平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是值得他们顶礼膜拜的地方。

    和平书院初创时是一座黄氏宗族自办学堂,专供族中子弟就学,开创了和平宗族办学的先河。邵武南部各姓氏宗族竞相效仿,宗族办学自此相沿成习。自宋以后,和平书院逐渐成为一所地方性学校,吸引了一大批历史上著名人物到书院讲学。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程门立雪的杨时都曾到和平书院讲学布道。和平书院东面门上的“和平书院”四字就是朱熹题写,伫立其下,犹闻那铁勾银划弥漫的墨香。和平历史上文化教育的发达,营造了和平千余年读书求学的氛围,文风炽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才人杰。宋代大理丞黄通、司农卿黄伸、榜眼龙阁侍制上官均、元代国史编修、文学家黄清老等,都是身着青衫从和平书院走出,跨入峨冠博带的人臣之列的。

    在和平书院莘莘学子中,也不乏才情如炬,但寄情山水,不懈仕途的清雅之士。明代山水人物画家上官伯达就是其一。他以一幅百鸟朝凤图而名扬朝野。盛名之下,他婉拒了唾手可得的功名,拂袖投身于青山绿水间,尽展生花之笔。在邵武的宝严寺内,他那超凡脱俗的丹青,至今依然撼人心魄。

    沿着被学子的布履研磨得如镜的青石板路,缓缓接近书院。斑驳的马头墙和墙头的野草显出岁月的沧桑,我的眼睛从时光的深沟里打捞起学子匆匆的身影。驻足书院的院门口,心间陡然而生升敬慕之情。和平书院始建时是什么模样,已无处可知。在千年的时光中,它塌了又建,建了又塌,绵延而不辍,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感叹。现存的书院是修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建筑。院门青砖而筑,匠心独运,顶部形状像一顶官帽,三扇门形成了一个“品”字。“品”字形院门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要做官就做有品级的官之意,砥砺学子勤勉学习。一个“品”字,不知桎梏了多少人的才情,身陷歌德、八股之中,但它又是当时读书人最好的出路,让读书人不追求也难。“品”字由“口”字垒成,我们的先祖在造字的时候,是乎就向读书人指明了,要为官就要倍尝人间五味。而绝大多数读书人尽管一辈子“头悬梁,锥刺股”为之奋争,结果却如“口”字一般只是一场空,在无比失落中终老。他们至死也无法超脱仕途对他们的羁绊,这就是当时读书人的无奈而伤感的情结。

    进入书院正厅,必须登十三级青石板台阶,前六级为读书打基础之意,从第七级开始为七品至一品,寓意步步高升。大门上方的木雕月梁为打开书卷的样子,寓意“开卷有益”“书卷”上原本镶嵌着“天开文运”四字,令人惋惜的是现已不在,只留下模糊的印迹。

    书院正厅为授课之所,正上方悬一匾,上书“万世师表”四字。匾是新做的,从中可见古镇居民对传业授道夫子的褒扬之情。俯视脚下,地砖已被磨蚀得坑坑洼洼,里面涌动的是学子的汗水和凿壁偷光求学的精神。环顾四周,已不见古人些许踪影,眼前却浮动着学子习四艺的场景,悠扬的琴声在耳畔响起,经久不息。

    和平书院居于古镇一隅,尽管不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名满天下,但它教化一方子弟的操守却不打半分折扣。它将儒学的思想浸染进古镇的每一条街巷,绵延千年。至今民居中遗存的“忠孝持家远,诗书处世长”、“世间只两样事耕田读书,天下第一等人忠臣孝子”的竹木刻楹联,仍流淌着儒家文化的芬芳。

    但愿和平书院的墨香在古镇上空恒久不散。

    四

    读书求知的思想根深蒂固地在和平传承,一脉书香至今仍然氤氲在古镇居民的衣袖间。这种氛围培植了古镇居民豁达、善良、淳朴的品质,乃至发生在一只被收养的八哥身上的事,也令人心潮澎湃。

    2005年,我在古镇羁旅了一段时日。四月中旬的一天清晨,我像往常一样在古街徜徉,体察古镇朴实的气息。当我路过一爿杂货铺时几声稚嫩的鸟鸣吸引了我。四只刚着绒毛,透过绒毛间隙还能看到粉红皮肤的八哥鸟雏,正卧在店门左侧的纸箱里,时不时张开大嘴轻声鸣叫。小店女主人,从柜台内走出,手里端着个小碗,走到纸箱前蹲下,将切碎的精肉,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往小鸟的大嘴里塞。我禁不住走向前,静静地注视着。女主人三十岁出头,脸庞红润,明眸似水,浑身散发着健康之美。她喂好雏鸟,站起身微笑地问我是否也喜欢小鸟。我点点头。她见我露出不解的神情,说道:“在我家菜园的樟树上有一窝八哥,前天我发现正在哺育雏鸟的大八哥没了踪影,直到昨天傍晚也没发现它们,一定是出事了。于是我将饿得快不行的四只小八哥带回家饲养。”瞬间我对她油然而生敬意。

    小八哥在女主人的细心照料下,一天一天长大。我也时常带点切碎的精肉去喂它们,而它们总是你争我夺的,好不热闹。每次进城我都不会忘记给它们捎上几袋精制鸟食,让它们改善改善生活。在不断的接触中,它们接受了我这个朋友,只要我一走到小店前,它们就会将头朝向我,眼睛注视我。

    一段时间,我到外地出差,回来时,四只小八哥已开始扑翅学飞了。一个早晨,我又一次信步走到小店前,只见女主人怀里搂着其中的一只八哥。我惊奇地问道:“这只八哥怎么了?”她不无怜爱地说:“这只八哥自小就得了一种怪病,每隔三四天就像人得癫痫一样,时而全身抽搐,时而低着头在地上转圈乱撞。我怕它受伤,每当患病的时候,我都把它抱着。以往它都在傍晚发病,今天却在清晨发病,我真怕它的病会越来越严重。”小八哥安静地躺在她的胸前,温馨而幸福。之后不久的一个傍晚我亲眼目睹了八哥发病时的场景,它的痛苦之状,真是令人痛心。同时更加体会到女主人爱心的可贵。

    六月中旬,四只八哥已羽翼丰满,活跃异常,与女主人的感情也愈来愈深厚。她为四只八哥都取了好听的名字,患病的八哥叫甜甜。她要去哪儿,只要叫它们的名字,说声走,四只八哥就像卫兵似的或站立在她的肩膀上,或在她头顶的上空随她欢飞。一批批游客出高价要买她收养的八哥,得到的总是婉言谢绝。四只八哥非常有灵性,除了女主人一家和我能靠近抚摸它们以外,谁想接近它们都是徒劳,人还没靠近它们,它们就或躲避或迅疾飞上房顶,站在上面眺望古镇风光。

    有翅膀就要在蓝天中飞翔,鸟儿最大的快乐就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生活。女主人深深地懂得这一点,为了让它们重返大自然,她常带上剪了翅膀的甜甜和其它三只没剪翅膀的八哥到菜园捉虫,训练它们自食其力的能力。

    她采取不给食吃,不让进窝的办法,逼着八哥一只只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只留下难以起飞的甜甜。在她的心里,甜甜就是一个身患残障的孩子,失去照顾和甜甜,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她怎么舍得将甜甜推向危险的境地呢?

    现在甜甜在女主人的照料下,浑身的羽毛油光发亮,头顶长出了鸡冠状漂亮的羽毛,病情也有了好转,每半个月才发一次病,每天都快乐地唱着歌。

    甜甜天生缺陷的病痛令人叹惜,而它的命运却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我这只羁旅在古镇的鸟儿,衷心祝愿甜甜在女主人的呵护下永远欢乐幸福。

    古镇总有漶漫的一天,而爱心永恒。

    奇绝的天成岩

    山有脉,水有源,千山万水韵不同。位于邵武市境内的天成岩风景区,是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内古树参天,奇石林立,秀水潺潺,花香四季;既有气势磅礴的峡谷山峦,又有小巧玲珑,犹如秀致盆景的景点,隐隐透着诱人的韵致。

    一

    天成岩景区,为低山丘陵的丹霞地貌,犹如镶嵌于苍莽无涯的武夷山脉南端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它既璀璨双蕴涵着刚被淘出的原始美。

    潇洒奇异中携裹着雄浑苍莽气概的天成岩,山体纵横,沟壑深切,险峰突兀,峭壁如削。森林间巨树挺拔,枝叶蓊郁;百草葳蕤,丛丛杂杂。地上满是厚厚的枯叶,时不时可见枯萎倾倒在地上的树木,静静地腐烂。行进在幽静的密林间,走上一段路就能听见密林深处传来鸟鸣,或独唱,或对歌,或合鸣;鸣声或清脆,或悠扬,在林间飞越,在林间消没。怪的是可闻鸟鸣声,却很难看到鸟儿的踪影。沿途不时可听见涓涓淙淙的水流之音,在水中可见小鱼、小蟹。张开双臂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使人有灵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之感。

    幽静的林间,不仅散发原始的韵味,更透着生命的律动。

    茂密的原始森林孕育的是生物多样性。景区内生长着2000多种的动植物。丰富的植物品种,构成丰富的季相变化。深春,杜鹃花怒放枝头,品种繁多,如鹿角杜鹃、猴头杜鹃、映山红等。同时,还有变种的白花杜鹃、紫斑杜鹃、彩纹杜鹃等,争相斗妍。特别是那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之间,映山红,如霞似火;白杜鹃,飞雪泻银,壮美无比。盛夏,群峰绿荫如屏,山谷绿荫如盖,气候清爽宜人。乘坐古朴原始的竹筏在锦溪上消暑最为惬意。诗云:“纵是伏天空挂日,竹篙一点度春光。”仲秋,上千种的树叶或红,或黄,或绿,或紫群山层林尽染,分外妖娆。隆冬时节,遍地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处处自自然然,处处美不胜收。

    天成岩,拥有数以千计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如双狮峦、猴王峰、老鹰岩、象鼻峰、姐妹峰、马鞍峰、三仙石、古塔峰、寿星岩、天笋峰、田螺峰、双马峰、五虎朝狮等。这些奇峰怪石在导游图中能够找到它们的名字,而站在它们的跟前观赏却看不到一个字。它们还未被人为地雕凿。不是没有能工巧匠,也不是缺乏赞美它们的诗文,而是“自然美才是最美的”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脑海中。

    二

    锦溪是天成岩景区的精髓,又名九龙峡,全长8公里。主要景观有“水车存古风,雄狮迎君到,九龙连奇峡,碗底自成绝”的说法。

    登竹筏漂游锦溪的码头在碗厂村。一进村,一块外形酷似雄狮的巨岩便扑入眼帘。“迎客石狮”以其威武俊美的身形和契而不舍的精神,风雨无阻,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贵客。极顶放目,林海苍茫,层峦叠嶂,奇峡上游,溪流绕山,如带似练。通往码头的石径旁,古老的水车,吱吱呀呀地转动吟唱,水碓沉重地冲击着石臼里的高岭土;古老的制碗作坊里工具齐全,可供游人一显身手。

    九龙峡风景奇异。相传古时候奇峡两岸,悬崖峭壁,风光绮丽,凡人想进而进不了,只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才能腾云驾雾进去游玩。奇峡的来历也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天成奇峡一带是缺水少树的一马平川。时逢炎帝之女在东海游泳被淹,她的情人天煞元帅甚为恼火,派赶龙王前来传九条龙去镇海,并且要求在鸡叫之前赶到。这件事被在道峰山上落脚的过路神仙知道了,他想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造福当地的百姓。赶龙王赶椒图、蚩吻、睚眦、蒲牢、狻猊、嘲风、囚牛、蚣蝮、赑屃等九条龙去镇海的这天,天刚蒙蒙亮,赶龙王揉着惺忪的眼睛,骑狮扬鞭,赶着九条龙,向海边走。经过奇峡的时候,神仙让身边的公鸡大声鸣叫,毫无准备的赶龙王一下子慌了,以为到了海边,便胡乱地把九条龙,向平坦地方一撂,鞭子一扔,连狮子也不要,就跑回天上去了。而胡乱一撂的九条龙,就形成了九龙峡。“迎客石狮”便是那头狮子变的。

    传说毕竟是传说。实际上,危岩耸立,奇峰竞陈的九龙峡,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距今6亿年前,九龙峡一带还是万顷碧波,至距今一亿年前到7000万年前后,地壳强烈运动,将九龙峡抬升出水面,后又经风化、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今天的“丹霞地貌”

    天成奇峡嘉木葱茏,栖息着多种国家保护动物。沿途生长着红豆杉、沉水樟、闽楠、浙江楠、野漆、尖叶栎、乌冈栎、长叶榧等珍稀植物。崖壁生长着生命力极强的“还魂草”、“蚊母树”、龙须草、兰花等奇花异草。豹、熊、山麂、猕猴、黄腹角雉等珍稀动物在此出没,美丽的鸳鸯在此过冬。

    奇峡的水清、碧、急、奇。溪水因地而歌,有如松涛,有如竖琴,铮铮淙淙之音,萦绕耳际。

    九龙峡由椒图峡、赑屃峡、蚩吻峡、睚眦峡、蒲牢峡、狻猊峡、嘲风峡、囚牛峡、蚣蝮峡组成,称为九龙胜景。九龙胜景各有各的特点。椒图峡主要有圆石寨、祭龙洞和惟妙惟肖的蛤蟆石、三畜石等景物。溪两崖生长的长叶榧、尖叶栎、乌风栎等珍稀树木,令人赏欣悦目。赑屃峡揽根奇、石奇、穴多于一身。沿途可见奇形怪状的洞穴和“海龟石”、“盆景石”水中央一块块突起的岩石,长满了一簇簇的小花、小草,宛如雅致的盆景。溪边裸露的树根,长达十几米,比树干还长,既展示顽强的生命力,又展示了沧桑。蚩吻峡主要有“天鼠下凡”、“观音掌”等景。睚眦峡的“虎爪”、“炼丹炉”、“灵猴探脑”等景物,令人浮想联翩。蒲牢峡两岸峭壁上密生各种兰花,春夏秋三季都能闻到它的幽香;桂花树深藏林间,闻其香而难觅其影。振翅欲飞的“蝴蝶石”姿态可人。狻猊峡以溪窄、水幽、崖险为奇。两岸峭壁耸立,崖顶草木葱茏,这边的树冠与那边的树冠相偎相依,两崖如握如吻在高空,如浪漫情侣,把一线碧落给遮住了。游客在竹筏上仰望,只能看到斑驳破碎的苍穹光穿过枝叶的缝隙,如碎镜般洒落在碧绿的溪水上,浮光跃金,煞是好看。崖顶的渗水如雨、如珠地跌落谷底,常令游人产生“晴日为何突然下起雨来”的疑问。雨后几处山崖会形成飞瀑,瀑布两侧,细雾濛濛,阳光下,虹桥飞架,五彩缤纷。嘲风峡意境高远,人行于此,仿佛能听到开籁之音。囚牛峡是九龙胜景最精华之处,具有谷幽、水秀、滩险、峡奇四大特点。“五里水上一线天”两岸赤壁高耸,形成绵长的一线天奇观,佳境天成。落差大,水流急的龙门滩,既令人感到惊心动魄,又荡气回肠。崖壁上的“鲤鱼跳龙门”、“老鹰窝”、“悟空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仙人台”又称“生死恋台”为一块巨大的中部内敛的赤壁嵯峨雄伟。上方有无数形态各异的洞穴,内敛处是一个天成的平台。平台上几块石头,如桃,如镜,如元宝。平台上埋着一对恋人。相传,在明末清初,有一位穷书生,爱上一位富家小姐。两情相悦,但他们的爱情受到女方父母的强烈反对。书生本想金榜提名时,风风光光成就与小姐的姻缘,然而他却屡屡落第。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逼着女儿改嫁他人。这对恋人绝望了,便在此双双殉情,并埋在仙人台上。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爱情悲剧在此定格。蚣蝮峡的精华在于它的窄,最窄处仅有1。58米,坐在竹筏上平展双臂,能够触及两边崖壁,感触大自然的神奇。

    我漂流的那日,阳光明媚,溪水清澈,恍如明镜。在竹筏上可见人影、树影、崖影交织在水底,鱼儿有时也耐不住寂寥在倒影间欢游,与人同乐,与人同醉。水流时缓时急,缓似腼腆的少女,急似奔放的激情,荡起细浪如花。拐弯处,清流激石,水声如琴,悦耳赏心;弯稍大处,水流缓缓,形成小潭,蓄黛积绿,悄怆幽邃,似藏无尽的神秘。我时不时伸手触摸紫色的崖壁,真想把它攥进手心带回去,然而那只是一种幻想而已。

    锦溪底另有一番风景,满是形状各异,质地或精细,或朴拙,或粗犷的碗底,随手翻动一块沉浸在水底的碗底,就是翻动了一段历史,泛出一股令人难以割舍的情调。

    三

    天成岩风景区古朴、原始、玲珑,还奇。

    这里的“鸳鸯一线天”奇就奇在一座山有两条一线天。两条一线天相距400余米,皆顶端狭窄,下面较宽,仰首望去但见一线天光,惊险异常。顺着其中的一条攀上峰顶,眼前豁然开朗,远处的奇峰怪石,近处的碧树奇葩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坦荡。通过峰顶小径可达另一条一线天。上下山可以从一条一线天上去,再按原路返回,也可以从一条一线天上去,从另一条下来。上下山的感觉可是大不一样。诗云:“一山两隙各峥嵘,上似登天下驾龙。”

    景区内还有一奇,就是寺庙均建在崖穴里。景区内的两座寺庙“天成岩寺”、“佛成岩寺”均始建于北宋时期。天成岩寺在天成岩峰顶。天成岩是座三面绝壁,一面相对平缓的山峰,雄伟壮观。要寻访古寺需穿越幽静的原始森林,攀千余级石阶。石阶顺山势凿就,中途险要处有山门,用条石建成。在此设防“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峰顶兀立一块巨崖,崖底是一洞穴,面积200余平方米,天成岩寺就建在其中,意境不同凡响。诗云:“寺入山崖石做瓦,佛观殿外嶂连崖。碧空崖上水滴泄,胜似阳春雨打花。”站在峰顶极目四望,但见峰峦叠嶂,万丈深渊,顿觉大自然之博大与雄伟,激情澎湃于胸。

    天榜位于天成岩底,是一块如斧劈成的巨大赤壁,上有数目庞大的孔洞,形态各异。似麦积山上的千佛洞,又似星辰镶嵌在天幕之上,堪称一奇。它的形成有诗作了解释:“绝壁刀削孔万千,疑是星斗下凡间。垂询奇景谁凿就,原是雨风慢噬研。”

    岁月研磨着一切,这里的山石在时光的遂道中面貌峥嵘。映入我眼里的是山体累累血色的伤痕,心底喷薄而出的是“神奇”的感叹。